“先是疫情大流行,然后是乌克兰战争,现在又是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货轮的袭击:国际贸易不再顺畅,中国被视为风险。政客们希望企业更多地在欧洲而不是亚洲生产关键产品。”瑞士《新苏黎世报》12月27日以“欧洲代替中国:生产回流是政客们的幻想”为题称,尽管政客们对回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大规模回流是一个虚幻的项目。由于多种原因,管理者和投资者仍然希望一如既往地从旧大陆走出去。
美军在红海保护船只尤其是欧盟委员会,希望重新调整某些商品的生产。一些生产应该被带回欧洲:这种生产搬迁被称为生产回流,或制造业回流。这一想法的推动者将东欧视为中国和东南亚的替代选择:该地区工资相对较低,并且有一定程度的法律确定性。
然而,欧洲经理们虽然怀疑怀疑全球分工的成功模式是否仍然可靠,但最终却没有考虑将公司从中国迁回欧洲。原因是欧洲在四个方面缺乏中国市场的优势。
《新苏黎世报》报道缺少专门的集群
奥地利两轮车制造商皮埃尔移动集团(Pierer Mobility)就不想减少在亚洲的生产,而是扩大产量。未来,奥地利本土的工厂将专注于越野摩托车和大排量摩托车。 另一方面,中档摩托车未来将仅在中国和印度生产。皮埃尔移动集团财务主管维克托·西格尔表示,特别是在中国,有专门的工业园区,供应商也扎堆在一起。
皮埃尔移动集团也在东欧生产。在保加利亚,工人们组装电动自行车。“保加利亚适合纯组装,”西格尔说,“那里还不存在像中国那样的自行车生产集群。”东欧国家的制造业比中国便宜一些,但中国的工作质量更高。中国不仅技术处于领先,也拥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
皮埃尔移动集团的工厂能源等成本高
奥地利儿童自行车制造商 Woom本来考虑将其部分车架生产从东南亚转移到波兰。该计划是由疫情期间的高运费引发的。但是,在波兰生产车架只能使用机器人,因为波兰的劳动力成本大约是越南的四倍。该公司目前已推迟该项目,管理层认为机器人的投资成本太高。
欧盟委员会的一个关键项目是在欧洲创建一个电动汽车电池集群。 一段时间以来,欧洲锂公司一直计划在奥地利卡林西亚州建立自己的基地开采锂矿。 欧洲锂业公司已授予汽车制造商宝马100%的优先购买权。但该项目也并没有真正启动。欧洲更不会出现价值链。因为将锂进一步加工成电池兼容材料是能源密集型的。购买从中国等地购买原材料,或者在沙特购买天然气便宜得多。 “欧洲天然气危机让我们的投资者感到不安,”欧洲锂业负责人迪特里希·万克表示,“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商业风险。”
德国企业投资中国占比大劳动力短缺
匈牙利在电池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理欧尔班领导的政府主要通过直接补贴来吸引中国等亚洲制造商;大量资金也流入公司所需的基础设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希望让欧盟在电池生产商更加独立于中国。韩国电池制造商也活跃在匈牙利,但最大的投资是中国公司宁德时代。尽管欧洲拥有“自己的”工厂,但它似乎只是从中国手中“解放”出来,且大部分仍依赖中国供应。
但即使在匈牙利,人们也更喜欢在办公室而不是在工厂工作。 因此,欧尔班希望在出台一项法律,允许在亚洲和拉丁美洲招聘外来工人。欧尔班的工业计划也在其他方面引发了阻力。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的居民抗议中国企业的建厂计划。他们担心工厂会需要太多稀缺的地下水。
大众中国工厂管理者没有动力转移生产
然而,经理们也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让他们的企业更能抵御贸易干扰,需要进行一些不会立即获得回报的投资。另一方面,经理们的薪水取决于公司的短期和中期盈利能力。如果公司的生产成本尽可能低,这就会增加。皮埃尔移动集团的西格尔表示,地点的选择取决于竞争力。显然,在中国投资让欧洲企业和更具竞争力。
经理们根据经济标准决定生产地点和方式。奥地利克雷姆斯IMC应用科技大学教授扬·格鲁米勒区分了“市场驱动的回流”和政治上所需的生产调整,例如芯片、电池和抗生素的生产。 “市场驱动的生产回流肯定不会出现大浪潮,”他表示。 因此,欧洲政客们希望用“欧洲代替中国”的想法,根本就是幻想。
欧美人的想法是从中国进口1万个杯子,每个杯子付1欧元,共1万元。留起7千个自用,其余3千个以10元每个卖回中国。不用生产还白赚200%利润。
欧美想回流再造,成本控制不了,就是异想天开![得瑟][得瑟][得瑟]
能这么扯的文章少见了!中国人拿3、4千工资,欧洲人拿3、4千欧元工资,中国100元的商品在欧洲能卖100欧元?
漂亮国的核心是控制世界物流,他要保障的是东亚至美国和欧洲至美国的物流线路,东亚往欧洲是它限制打压的线路,于是海盗频起。
好事,然后他们就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就空出来了
中国从稀土资源到科技产品的全产业链,是得天独厚、人杰地灵、全球唯一。欧洲人想在欧洲建立生产线无疑是异想天开。
美国不解体中国难安宁,大家应该学会在美国内点火和火上浇油,这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