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柒
1988年,在一次文艺座谈会上,王朔当场炮轰导演王扶林:
严重不靠谱、完全没才华、拍的《红楼梦》简直没法看,不仅把原著给毁了,还差点把自己给看吐了。
当时,作为风头正盛、名声大噪的当红作家,王朔的这一番言论,瞬间把王扶林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不仅如此,王朔在随后的多年里,以及不同场合上,三番五次地大骂《红楼梦》。
作家王朔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认为原著里大家讲的是北京话,不应该找一群四川人来演,应该让一群北京人来拍,这样才能体现出高雅来。
同时,旗人出身的他,还认为《红楼梦》里的穿着打扮、衣食住行,都应该融入满旗文化,在他心里,87版红楼的造型 “不三不四”、“ 不伦不类”。
面对如此不堪评价,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王扶林,并没有正面硬刚,而是请人带话给王朔:
不要太急着下结论,好不好要由观众来评价,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过十年后再评论也不迟……
王扶林和红楼剧组
相较于王朔的近于攻击式言辞,王扶林的回复显然过于平和。
而他之所以如此“卑微”,首要原因就是,自他提出要拍《红楼梦》起,就有不同人用“王朔般”的话术,反对过他……
1981年,台里派王扶林去英国BBC考察,到了那之后,他发现,英国人已经把莎士比亚等经典作品搬上了荧屏,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
莎士比亚作品剧照
回国后,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他提出了拍红楼的想法,没想到副台长当场不同意,还质问没有名气的王扶林:
你要问问自己,够资格吗?之前你只拍过一部《敌营十八年》,虽说有点名气,但也仅此而已。
见副台长这么说,其他几个主任也纷纷应和道,让王扶林不要动这个心思。
见大家如此说,势单力薄的王扶林没有当场反驳,而是起身从背包里拿出了厚厚一叠、高达20万字的资料,并向众人解释道:
其实,我半年前就和红学家周雷先生,草拟了《红楼梦》的剧本——这还仅仅是前三集的初稿,就达20万字,请领导们过目。
导演王扶林
见他如此,在场的人都有些愣住了,立刻看了起来,其中的内容详实不说,对各人物的分析刻画也娓娓道来,看得出来,是下了翻苦功夫的。
对于资料的来源,王扶林解释道,这是自己专门拜访过话剧家曹禺、作家沈从文、红学家周汝昌后,花了一年写出来的。
台长看过后,瞬间对王扶林刮目相看,力排众议,当场拍板让王扶林导演了《红楼梦》。
1984年,红楼梦剧组正式启动了,由于翻拍名著难度重大,初出茅庐的王扶林想邀请著名老导演成荫一起加入。
当时,成荫已经执导过《西安事变》、《红色娘子军》等多部影片,在行业内属于元老级别。然而,成荫老先生年事已高,正身患肺癌,有心无力,没办法协助王扶林。
导演成荫
于是,王扶林找到了另一位知名导演岑范,岑范曾是越剧电影《红楼梦》的编导,对于红楼梦有着深度的了解,两人一拍即可,便决定共同导演《红楼梦》。
然而,刚一开工,两人就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对于演员的选择,岑范想选用有名气的、有经验的演员,比如参演过《阿诗玛》、《五朵金花》的杨丽坤、张娟等人:
能力、名气有保障,才能撑得起这部剧。
对此,王扶林持相反意见,他觉得原著中人物的年龄,大部分都集中在14-18岁之间,那些已经成名,有着表演经验的演员,显然年纪都偏大了,再加上,在老式演艺圈长时间的浸润下,大家的表演模式已经固态化了,必须选取些年轻一代,才能还原原著。
导演岑范
见和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岑范十分愤怒,认为王扶林此举是十分不负责任的,他当面大喊道:
我拍了一辈子电影,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你这样会毁掉经典的!
就这样,两个人都无法说服对方,最终,岑范以“自己年纪太大”为由,退出了红楼剧组。
由于王扶林的观念过于超前,不止岑范看不上他的想法,当时很多资历深的老人都同意他的观点。
虽然被行业内老人反对,王扶林还是顶着层层压力,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了一百多名,他认为符合原著的年轻演员。
为了让他们了解角色、走进角色,王扶林让所有人搬进大观园影视基地,吃住培训全部在里面,还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封闭还原式培训:
早上6:00起床,进行2小时的形体训练,b;8:00-12:00,听红学专家讲解原著,分析人物和情节;2:00-4:00按照不同角色要求,进行相应的琴棋书画训练;19:00-21:00 分组研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找表演灵感。
回忆起这段时间,邓婕曾说,当时她光听课、做笔记,就写满了整整三个本子。陈晓旭哪怕洗衣服都在听《枉凝眉》,一边跟着唱一边流泪……
培训结束后,又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漫长拍摄,当时,剧组从上到下,都十分敬业:
王熙凤为了演好王熙凤去世雪中拖行的那场戏,差点拼上性命。
当时,为了还原真实场景,剧组特意等到冬天下雪后才拍,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邓婕穿着薄薄的单衣、光着双脚,在冰冷的雪地里,来回拖了二十几次。拍摄结束后,邓婕当场晕了过去,高烧了一个多星期才醒。
化妆师杨树云,为了找到尽可能还原书中人物形象,前后把原著看了7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去咨询红学专家,了解完毕后,把对160个人物的理解全部写了出来,做了成人物卡片。
为了还原林黛玉的“罥烟眉”,他翻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在《西京杂记》里卓文君的“远山眉”里找到了灵感。
为了画好王熙凤的“两弯柳叶吊梢眉”,他日思夜想,睡梦中也在研究,终于在一天夜里,半梦半醒中,他猛然想起了电影《乌鸦与麻雀》中黄宗英的形象,于是他赶紧爬起床,设计出来王熙凤的眉毛。
为期三年的拍摄结束后,《红楼梦》终于成功上映了。
虽然王扶林和演员们十分用心,但依旧收到了很多负面的批判。
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王朔,当时的王朔风头正盛,一言一行都会引起风波,他看完《红楼梦》十分不满意,觉得和自己心中的原著差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他在不同场合批判王扶林,甚至还批判央视,怎么能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来执导呢?
在王朔身后,一群人也执同样想法,他们中的很多人,经过长期“红又专”固化影视形象的影响,对该剧的人物形象和演绎方式都嗤之以鼻,批判该剧失败至极,说它是“封建主义的复辟”。
面对来自各界如雪般的批评,还名不见经传的王扶林没有做过多反驳,而是默默一一承受,他只是淡淡地回应到:
希望十年、二十年以后,经过时间的沉淀,再由全国观众们来定义。
如今,距离红楼开播,已经过去了35年,在这期间共复播了1500多次,其中演员的形象更是被奉为经典,成为几代人的回忆。
时间证明了王扶林和《红楼梦》是成功的,但或许是那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是不同。
那么,屏幕前的你,对这部剧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参考文献
[1] 光明日报. (2021). 王扶林:一部剧为什么能够重播1500多次
[2] 明星在线. (2009). 关于雅与俗,王朔什么都说了
[3] 中国知网. (2021). 姚瑶童星经纪艺人们闪耀中国古代服饰秀《遇见·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