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无价,匠心希声——宋少军与玉石之缘

班墨空间 2021-04-14 11:54:53

中国人爱玉,对玉的特殊情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如今玉石已经被人们形容为“疯狂的石头”。一块石头,经过雕刻师的透视构思,一番精雕细琢,赋予它活灵活现的灵魂与生命,这就是艺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经过艺术加工、升值千百倍,这就是技巧。这些作品的成功,除了雕刻师扎实的基本功,就是他们心中的那份信仰。

玉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文明。是生命对世间万物的一种体悟,一种理解,一种习得。理论意义上的玉文化,是把玉料雕琢成各式种类的工艺品和产品,经过岁月与时光,升华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黄金有价玉无价,作为稀缺不可再生资源,其价值节节攀升,利益性驱动越来越多的人都想到这个行业中分一杯羹,可如今原石市场鱼龙混杂,而作为资深一代玉雕大师,宋少军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轻利益重人品。

宋少军,1967年出生于中国玉雕之乡-河南省镇平县人。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中华玉雕艺术大师,开封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国一级/高级工艺品雕刻师,中国一级/高级贵金属首饰珠宝玉石鉴定师、中国轻工珠宝玉石鉴定师、评估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轻工大工匠,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华玉雕工艺师,五一劳动奖,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玉雕)中华传统工艺大师,中国玉雕大师网上榜大师、中国玉雕大师网推荐大师、全国职业信用评价非遗(玉雕)高级技艺传承师,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广东)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主任。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作品,深受广大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与收藏。

宋少军出生于一个大家庭。在他的记忆里,全家十几口人一起生活。当时人口多,生产队缺粮,由于家庭比较困难,上学上不起,他十六岁就下学,早早承担起家中的负担。当时宋少军的弟弟妹妹年级很小,只有他和妈妈负担家中的生活家务,他因为年龄小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出卖劳力赚钱。艰苦的劳动让宋少军明白只靠蛮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技之长在手,才能分担起家里的负担。明白这条道理,又因为从小就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宋少军希望用玉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玉石他投靠到在公社玉器厂做烟嘴的表哥处,后来自己在家做泥塑等。

改革开放后,宋少军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泥塑,下决心南下广东学习新的技艺。他初到广东,辗转过很多城市找工作,期间也被骗过,甚至身无分文走投无路下靠捡垃圾生活,困了睡天桥,饿了忍着。这些苦难经历都没能磨灭他学习玉雕的决心,后来他又辗转到虎门、厚街、仓头等地,最后终于找到一家工厂学习玉雕。在师傅包晓田的引导下,宋少军下定决心刻苦学习,后来回到老家镇平职高工艺美进修,成功得做出了第一件作品——荷叶笑佛。这件作品被外贸公司授予荣誉证书,给了宋少军极大的鼓舞。

技艺在手,家里的日子也好过起来,家乡很多朋友要跟着宋少军出来闯荡,后来他带了六七个人开始自己创业。创业路上,虽然苦处难处很多,但是宋少军凭借自己百折不挠,敢闯敢拼的作风慢慢在业内有了影响力,也有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玉雕这条路上也越来越顺畅。

由于宋少军的努力付出,加之聪慧伶俐,很快他的玉雕技艺得到全面的提升,并且由他创作的多件玉雕作品受到专家赞誉及被市场关注。如今,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玉雕艺术大师,他希望有更多人喜欢玉雕艺术、关注玉雕人才。

玉雕是具有灵性的,宋少军想通过玉雕传递美好,他相信“天道酬勤”,对自己的事业一定要靠踏实、努力、诚信。 玉雕大师宋少军通过玉雕创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尽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有责任为玉雕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近年时间,他广泛招收徒弟,通过手把手地传授,让很多有志青年实现了梦想。

中国人以玉比德继承和发扬着“君子如玉”的高贵品质。过去的人们拿玉作为信物来交换,亦是体现君子一诺千金的承诺。如今人们更注重玉的内涵、气质等等。宋少军大师认为:玉雕行业只有很好地继承传统,才能更具文化魅力,才能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同时,玉雕行业也需要不断创新,通过与时俱进,才可以让玉雕艺术蓬勃发展!

主要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宋少军大师在玉雕创作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很多玉雕作品获得各类奖项,还广泛受到玉石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和追逐。

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培养各类玉雕人才达到两千多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为玉雕行业的持续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2013年,作品《锦绣江山》荣获玉(石)器百花奖银奖;

2016年,作品《如意顺境》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作品评比银奖;

2016年,作品《龙飞虎跃》荣获“中华龙奖”金奖;

2020年,作品《四季平安》荣获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银奖。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 2021-04-17 07:01

    现在市场上人工合成,酸洗料,皮壳做假,以次充好,夸大其词。不懂行的千万别入坑。特别是直播间的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