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领导力,就是问对这5个问题

桐桐看趣事 2024-11-15 17:36:42

提问是领导力的重要工具,在日常工作中,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往往比获得一个好答案更为重要。当答案从对方口中说出时,才能真正打破他内心的壁垒,因为这是对方自己得出的答案。

刘澜老师是领导力和学习力方面的专家,也是哈佛商学院领导力论坛邀请的唯一中国学者。他曾经给我们分享了五个问题,而这五个问题同时也是五种心法。如果能正确地询问这五个问题,对于培养自身的领导力,推动自己和他人的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呢?”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对方展开思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存在一个名为生成效应的概念,知识只能由自身生成,它并非像一桶水那样,直接倒入对方的大脑就能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生成知识呢?答案是依靠思考。而当你询问“你觉得呢?”,对方就会不自觉地开始思考,一旦开始思考,大脑就会生成知识、得出结论。

所以,如果出于这个目的提问,当对方说“我不知道”的时候,你或许就该清楚,还需要接着说、接着问,才能带着对方真正开始思考,不要指望一枪就能命中猎物。

不仅对员工、下属可以这样问,对上级也可以。你肯定觉得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太礼貌?实则并非这样。“你觉得呢?”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实际运用时,你完全能够以请教的姿态来提出问题。例如面对上级,你可以讲:“遇到问题,我已经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然而心里没底,您觉得呢?”

刘澜老师说,职位越高,目标就越不确定,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你的目标以及完成方式,你就必须同更多人沟通,问他们“你觉得呢?”,这样你才能真正帮助自己和他人进入下一步进步。

第二个问题:“你学到了什么?”

凯文·凯利在《宝贵的人生建议》里有个观点:

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假设,浪费时间;对未来发生的事情进行假设,大有裨益。

有道理,所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但刘澜老师说,这句话在不少时候是错的,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假设,有时候不见得全是坏处。

举个例子,有次 IBM 创始人老沃森的一位下属搞砸了一个 1000 万美元的大项目,老沃森叫他过去,下属十分忐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被开除了。但没想到老沃森很诧异,开除?开什么玩笑?我刚刚花了 1000 万美元来教育你,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有没有追问员工“你学到了什么?”

同样工作十年,有的人实打实的成长了十年,有的人是把一年过了十遍,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问“学到了什么?”这也是我们特别建议每天为自己复盘问自己的问题。但光问这个问题,知道哪里有不足还不算完。

因为只是学到了,并不等于进步。很多时候你去听课、去学习,觉得很过瘾、很舒服,但仔细一想,好像什么都没改变。这是因为没有行动,只有行动你才能真正地改变。

如何促进自己的行动?很简单,只需要再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我要改变什么?”刘澜老师说,改变其实也分成三个层级:

第一个是行动上的改变;第二个是目标上的改变;第三个是心智模式上的改变。

就比如同样学习提问,有的人下决心明天就问,这是改行动。有的人下决心多启发员工思考,这是改变目标。而有的人则是真正地改变了自己的模式,从促进自己成长转变成了促进他人成长。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往往就需要多问为什么。

万豪酒店前 CEO 小马里奥特经常巡查旗下的各家酒店。有一回,在他巡查旗下一家酒店的餐厅时,发现顾客对服务员的评分比较低,于是就问这个经理:“为什么会这样?”餐厅经理很心虚的表示自己不清楚。小马里奥特接着又问:“那这些服务员的工资是多少,这个问题你总知道了吧?”餐厅经理只能如实回答,经过了解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些服务员的工资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工资低,所以服务态度不好也就十分正常了。

小马里奥特继续追问:“你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情况,为什么不及时提出来呢?”餐厅经理回应说:“给服务员涨工资需要总部批准,我怕往上报会很麻烦就没有说。”到这,小马里奥特心中基本都有数了,所以你猜猜后来这件事是怎么处理的?是服务员被辞退,还是餐厅经理受到处罚?都不是。

因为通过追问,小马里奥特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总部的权力过大,服务员的工资偏低,居然要报到总部去;其次,餐厅经理的上级可能有问题,因为如果这位上级愿意倾听,餐厅经理多半不会说出怕麻烦这种话;最后,企业文化也出了问题,居然有人认为在短期利润面前,服务质量居然可以让步。

所以,小失败的背后可能藏着大问题,全看你有没有把“为什么”这个问题问下去,挖到最深处。

第四个问题:“我是谁?”

请问,你真的了解自己吗?有人会说:“我还不知道我自己吗?”但是真的吗吗?请你试着回答几个问题:你擅长做什么?你热爱做什么?你目前有哪些机会?我猜,不少人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时候,可能还真答不上来。

我们一个个来说。首先是擅长,其实很多人真不一定清楚自己擅长做什么。比如,你以为自己擅长与人打交道,但是你到底是擅长解决人际冲突,还是能和初次见面的人迅速建立关系,亦或是你特别擅长说服别人,自己往往会当局者迷。

实际上,你可以多问问身边的人:“你觉得我擅长什么?为什么?”或者再进一步:“如果你要付费让我做一件事情,你会选择让我做什么?”

为什么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因为做擅长的事特别重要。例如,当你发现自己其实适合做二把手,那么当组织要提拔你的时候,就要果断拒绝,因为从长远来看,你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会更劳心劳力,得不偿失。

接着是热爱,热爱和爱情很相似,包含三个要素:喜欢、激情、承诺。参照这三个要素,找找自己有没有热爱的事情。关于“我是谁”的第三个要素是“我的机会是什么”。先看大趋势,比如人口老龄化,又比如 AI ,再比如人性,比如对美食的追求。在这些趋势之中,有哪些机会能和你的热爱与擅长结合起来?找到它,抓住它。

现在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相信你已经想到了更多用法。比如面对下属,问“你是谁”,引导他去思考自己是谁,了解他的擅长和喜好。又比如面对自己的团队,问“我们是谁”,重新统一组织的愿景。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我是谁”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该是谁”?

第五个问题,“我该是谁”?

当你知道一个人“是谁”时,或许仍难以知道其面对问题时的决策,无法大致预测其行动,这意味着你对他的了解还是不够充分。然而,如果他向你透露他的人生理想以及他期望成为的模样,那么当他在面临问题需要做出抉择时的行为,你心中怎么都有了底。

所以,“我该是谁”相较“我是谁”这一问题更为关键。同时,只有非常用心的回答好这个问题,你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而不是一味逃避。

领导力的修炼往往也是人生的修炼,只不过领导力往往着眼于教,修炼人生往往着眼于学。祝你教学相长,助力修炼有成。

文本来源 @刘润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