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说,美国企业是靠制度管人,依据契约办事,所以高效而严谨,言下之意就是美国企业更加守规矩,讲诚信。
可真的如此吗?
前两天,偶然看到一篇关于美国电动车企Rivian的报道,当然这篇报道主要以访谈形式出现,这让我们能够一观美式文字游戏的玩法。
说到Rivian,很多人只会记得这是一家自我标榜比肩特斯拉的电动车新创,但请注意,它在美国投资者眼中还有一项可歌可泣的千秋功业,那就是从2009年成立的十五年来,它从未赢过利,哪怕是一个季度都没有。
一个车企在其产品的研发阶段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很正常,但长达十二年的研发以及持续推迟的上市时间,就很难不让人有其他的联想。
而当下Rivian每卖出一辆新车就亏损39000美元的业绩估计足以让投资人崩溃。
但就是这样一家车企,被几乎所有美国财经媒体、研究机构都评定为财务稳健,这说明嘴有时比脑子、双手更有用。
闲说Rivian的灰色历史,只是让看官们更好辨别他们是怎样玩文字游戏,并上升到新高度的。
正是因为以上情况,当下已经开卖三年,销量还只是特斯拉零头的Rivian,不得不给投资者一个说法,于是才有了近期密集的企业访谈。
按Rivian执行长的说法,Rivian未来一年的目标就是扭亏为盈。而扭亏为盈的手段,是削减成本。
如何削减成本?Rivian提出了几个堪称神奇的思路。
第一,Rivian将在电池生产上削减一百多个步骤,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实在想不出如何能够让电池生产减少一百多个步骤,有这方面的专家可以给科普一下。
但笔者无法理解的是Rivian的车载电池一直是三星供应的,减少一百多个生产步骤是Rivian指导三星来干,还是单纯地压了三星的供应价格?
值得深思的是,Rivian一直致力于自己生产动力电池,为此还向公司的投资方福特支付了数千万美元的技术研发费用,只是最终啥也没弄出来。而降低电池价格的事,几年前它就在干。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是他们试图说服宁德时代来美国建厂,但似乎目前也不了了之。
考虑到三星虽然把电池工厂建到了美国,但在美国高昂的生产成本下,想降低电池价格几乎是不可能,不知道Rivian如何实现它的平价电池梦。
Rivian的第二个降低成本的手段就是减少零部件。按它的说法,原有车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零部件功能性不强,很多功能并不被经常用到,完全可以通过零部件优化和合并,减少五百多个零部件的使用,从而达到消减成本的作用。Rivian称之为“集成优化成本”。
但从其经销商反馈的情况看,Rivian实际干的事情其实就是减配,将原有车型中的很多豪华配置大幅缩减,但价格依旧保持不变。所谓“集成优化成本”和技术本身似乎没一点关系。
Rivian干的第三件事就是所谓的“生产线重塑”,听上去高大上,但实际就是把SUV、皮卡等不同的生产线,以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线进行改造,让它们之间可以通用。
“生产线重塑”本身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因为生产效率和原来没什么不同。好像美国制造业除了在中国设厂之外,从来就没有什么成功降低本土生产成本的先例。它的好处只是当SUV不好卖了,SUV的生产线可以生产皮卡,皮卡卖不动都可以生产SUV,两者都不好卖,可以停掉一条生产线,仅此而已。
以上关于Rivian降低生产成本,力图扭亏为盈的策略还有不少,但笔者的英文水平实在有限,感兴趣的朋友大可在网上搜索,也帮忙鉴别一下。
当然,仅仅从Rivian的公开报道来判断其玩文字游戏的段位,确实有失公允。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在Rivian铺天盖地的自我包装下,不但成功忽悠来大众五十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也让自己的股价一夜飙涨了31%。
一个从来不盈利的公司到底能坚持多久,Rivian也许会超出大家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