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8月31日,海航控股发布2024年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7.43亿元,同比增长14.86%,归母净利润-6.36亿,亏损同比缩小60.48%,剔除汇兑损失6.72亿元后,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正值。
2023年,海航控股实现营收586.41亿元,同比增长156.48%;净利润3.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今年第一季度,海航营收175.50亿元,同比增长33.48%;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334.51%。
尽管如此,公司似乎还没有回到足够安全的轨道。7月份至今,海航的股价一直徘徊在1元生死线之上。
导致海航目前局面的,可能是退市环境的巨大变化。2023年,沪深两市共计43只股票被强制退市,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面值退市的家数高达23只,占到了一半以上。2024年以来,面值退市仍然是最主要的退市原因。面值退市的巨大压力下,较低的股价似乎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原罪,过去一直被热捧的低价股,遭遇了大量抛售和大幅下跌。
控股股东不可能坐视不管。6月24日,海航控股公布了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包括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与行业分析师等卖方机构的合作力度、设立市值管理工作组等,稳定股价的意图已非常明显。6月28日,海航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推出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的B股增持计划,B股股价随即在连续7天低于1元之后放量涨停,并在随后两天继续一字涨停,股价最终拉至1元上方。先救B股显然是四两搏千金的明智之举。同样是接近500亿人民币的市值,海航A股的流通市值高达370亿,而B股流通市值不到5亿,拉升B股需要动用的资金要小得多。按照退市规则,只要B股股价被拉到1元以上的安全区,海航就可以摆脱面值退市的风险。退市风险暂时解除之后,方大开始稳定流动性更强的A股。
7月7日,方大炭素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方大,在未来六个月内使用自有资金6000万元至1.19亿元增持海航控股。方大炭素与海航控股都属于“方大系”控股的上市公司,背后实控人均是方威,二者属于关联方,此次增持很可能还是来自方威的授意。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海航低股价的根本原因,是过高的总股本和相对较低的利润。2020年以前,海航的总股本为168.06亿股,在上市公司中已属于数量较高的水平。
2021年破产重整后新资本入场,按照每10股转增10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公司股本总数翻倍增加至332.43亿股。次年公司百亿定增,总股本再次扩张至432.16亿股。在沪深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432亿股的总股本可以排到第18位,排在海航之前的,几乎都是银行、资源领域的央企巨无霸。
过高的股本,需要公司具备极强的盈利能力,才能保证每股利润和公司股价不至于过低。比如工商银行总股本3564亿,2023年净利润3639亿,每股净利润超过1元,中国石油股本1830亿,2023年净利润1611亿,每股利润接近1元,即使市场给出的PE估值只有个位数,公司股价也不可能跌至1元以下。海航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年利润也不过30多亿,分摊到400多亿的股本,每股利润还不到1毛钱,一旦市场不好估值不高,股价就很容易被打到1元以下。
上市公司缩小股本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回购股票并注销,但是对于海航来讲,缩股比当初扩股更难。海航的家底并不宽裕。期待方大集团大量输血或许也不现实。海航虽是方大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但是集团旗下还有诸多业务需要资金扶持,方威应该也明白,不能把过多资源押注在单一项目上。
海航要想把股价拉到安全区,唯一的出路还是要改善经营状况,提高自己的盈利和造血能力。只要利润持续增长,就能不断抬高股价中枢,也能积累资本用来回购注销过多的股本。在此之前,方大集团和大佬方威,可能还要长期面对海航股价在1元附近险象环生地徘徊。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