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展现新战争范式,现代化武器高频使用,给军事医学带来挑战。唐佩福院士团队在智慧骨科领域成果丰硕,应对战创伤救治经验丰富。在俄乌战场,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改变战争形态,伤情特点变化明显。爆炸贯通伤占比达 75%,爆震伤占比升高,枪弹伤占比下降,烧伤占比略降。四肢伤占比升至 89%,长骨骨折、骨缺损情况加剧,截肢人数增加。针对肢体严重复合性毁损伤,有多种修复重建技术。成熟应用技术包括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如皮瓣移植)、离断肢体修复、爆炸伤肢体修复和复合组织巨大缺损修复技术。原创性技术有损伤即刻止血技术(新型止血海绵)、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段神经缺损技术和野战组织库建设。颠覆性技术涵盖肢体异种交叉循环保存技术、骨盆和长骨骨折的智能化手术技术及整合假体机器人重建技术(截肢伤员运动功能重建)。这些技术全方位提升了战创伤临床救治效果,提高生存率、改善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同时推动救治体系建设,形成理论与规范、制定技术标准指南、完善救治器材和培养专业人才。唐院士团队的成果为新战争范式下战创伤救治带来变革,体现数智化革命在军事医学的作用,为军队和全球军事医学发展提供支撑和借鉴。
一、俄乌战场带来的战创伤新挑战在当今军事医学领域,俄乌战场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战争范式。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这里成了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实战试验场,各种先进武器如高超音速导弹、温压弹、弹簧刀无人机、毒刺导弹等被高频使用。这些武器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和杀伤模式,让战场环境变得无比复杂和残酷,也给军事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创伤的伤情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伤型比例来看,爆炸贯通伤占比最高,达到 75%,这是因为爆炸类武器大量使用,其强大冲击力致使肢体等部位出现贯通伤。爆震伤占比从 9% 升高至 16%,爆震产生的冲击波严重冲击人体内部器官,引发生理功能紊乱。枪弹伤占比降为 8%,烧伤占比从 2% 略降至 1%,但在特定场景下烧伤仍不容忽视。
而肢体损伤情况更为严峻,四肢伤占比达 89%(此前为 65.7%),四肢成为主要受伤部位。长骨骨折占比为 36%(之前是 25%),其中骨缺损在长骨骨折中的占比高达 76%(此前为 62%),且骨缺损大于 6cm 的占比达 28%(此前为 12%),这使得肢体修复重建的难度大幅增加。截肢人数也明显增多,四肢严重毁损伤比例上升,严重影响了伤员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二、肢体严重复合性毁损伤的修复重建技术(一)成熟应用技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技术游离皮瓣移植、复合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移植等技术在临床已成熟应用。这些技术是将带有血液供应的皮瓣组织移植到缺损处,有效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为后续功能重建创造良好条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离断肢体修复重建技术结合骨折固定技术、动静脉血管吻合和软组织同步修复,可成功修复完全离断的肢体。比如右上肢两部位完全离断伤的救治案例,术中同步修复后,15 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实现了 “一臂三截” 的再植修复效果,大大提高了肢体离断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和功能恢复水平。爆炸伤肢体修复重建技术针对部队实弹演习中的爆炸毁损伤,采用毁损组织清创、骨与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等综合手段。通过彻底清除毁损组织、修复受损骨骼和软组织,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有效恢复了伤员手部功能,实现了多组织综合修复和功能重建,提高了伤员生活自理能力和重返部队的可能性。复合组织巨大缺损修复技术利用牵张成骨技术和同步重建外固定器材等,实现骨与软组织同步修复。治疗过程中无需植骨即可修复软组织缺损,同时清除感染及死骨,促进复合组织巨大缺损愈合,减少并发症,为肢体功能恢复奠定基础。(二)原创性技术损伤即刻止血技术新型快速止血海绵在大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色,能迅速膨胀并有效封堵猪心脏急性破裂(6mm 伤口,1200ml/min 流量),可用于战场快速止血,为伤员争取救治时间,降低大出血死亡率。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段神经缺损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右肩外展障碍且神经根完全断裂(缺损 40mm)的伤员,移植 40mm 异体神经后成功恢复外展功能,为神经缺损修复提供了新方案,改善了肢体神经功能损伤伤员的预后。野战组织库建设建立了野战组织库,可提供骨、软骨、神经、肌腱、半月板等多种组织修复材料,在战创伤治疗中随时取用,提高了救治效率和质量。(三)颠覆性技术肢体异种交叉循环保存技术实现了世界首例异种交叉循环肢体保存,突破了传统肢体保存时间短的限制,为复杂战场或远离医疗中心的情况争取了更多救治时间,有望提高离断肢体再植成功率。骨盆骨折的智能化手术技术对于 32 岁男性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损伤的危重伤员,传统开放大手术耐受性差,而智能化手术技术通过微创手术小切口、穿钉固定,比传统大切口、钢板固定手术愈合快、康复佳,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高了救治效果。长骨骨折的智能化手术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时追踪复位路径,实现智能化长骨骨折最优路径复位和微创固定,提高了骨折复位精准度和固定稳定性,减少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整合假体机器人重建大技术(截肢伤员运动功能重建)该技术为截肢伤员运动功能重建带来希望,通过整合假体机器人等先进手段,帮助截肢伤员恢复部分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和军队生活。三、新技术对战创伤临床救治效果的提升及救治体系建设(一)救治效果提升这些涵盖成熟应用、原创性和颠覆性的技术,构成了完整的肢体严重复合性毁损伤修复重建技术体系。从受伤现场的止血到肢体修复再植,从神经、软组织缺损修复到骨折智能化治疗,再到截肢伤员功能重建,全面提升了战创伤临床救治效果。不仅提高了伤员生存率,还改善了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降低了致残率,让伤员能更快重返战斗岗位或恢复正常生活。
(二)救治体系建设理论与规范基于技术实践,形成了完整的战创伤救治理论,明确了不同伤情的救治原则和方法,并制定了规范要求,保证救治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稳定救治质量。技术与标准指南各类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促使相关标准指南出台,详细规定了技术操作流程、适应证、禁忌证等,为医护人员提供操作依据,促进救治技术规范化应用。救治器材与人才储备随着技术发展,救治器材不断改进,从新型止血海绵到智能化手术设备,再到野战组织库材料,形成了完善的器材保障体系。同时,通过实战经验积累和专业培训,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应急能力强的战创伤救治人才,为未来战创伤救治任务储备了力量。四、智慧骨科在战创伤救治中的重要意义在俄乌战场新战争范式下,智慧骨科领域的成果和实践为战创伤救治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从分析新伤情特点,到研发应用修复重建技术,再到完善救治体系,形成了适应新战争范式的战创伤救治能力。这些创新体现了数智化革命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巨大推动作用,为军队应对复杂战创伤提供了有力医学支撑。随着科技和军事医学研究的发展,智慧骨科将在减少战争伤亡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目标实现贡献力量,也为全球军事医学战创伤救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推动整个行业不断进步。
在战争中,医疗保障就是战斗力的根基。士兵的安危决定着战争胜负,而医护人员如同坚固的防线,守护着战士们。战场上炮火无情,造成的创伤惨不忍睹,各种复杂伤情让救治工作困难重重,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意志无比坚定。我们秉持快速、精准治疗的理念,保障救治全程的高效,努力降低伤员致残率,力求在卫勤保障方面建立奇功。
军事医学研究机构历史悠久、功绩卓著,众多科研人员接力钻研,在戈壁滩等艰苦环境中,经历核爆等极端情况探索医理。现代战争中武器多样,伤情复杂严重,俄乌战场的惨痛伤亡就是警示,备战时必须重视卫勤保障。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救治阶梯体系,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前沿救治能力,保证伤员在后送过程中能得到无缝衔接的救治。
智能技术为医疗救护助力,数字伤员系统能反映真实情况,搜索、救治等环节有序进行,展现了未来救护的新方向。军医肩负着如山的使命,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用热血救死扶伤,守护军队和国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