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不学习,却要求孩子考第一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妈妈,白天不工作打游戏,除了接送孩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做,晚上接孩子回家以后,严格按照她制定的学习计划,从放学一直学到睡觉,中间稍作休息。
谈话间处处带着争强好胜。班级第一也不能满足,最好是全校第一。全身散发着让孩子光耀门楣的意图。
妈妈们有可能掉入一个“坑”,这个坑是一种错位的认知,认为孩子学习好坏与妈妈直接挂钩,如果孩子学习好,妈妈即便不工作,也有很大的功劳,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妈妈就得负责。
其实,孩子学习好不好有很多因素决定,主要还得看孩子到底是不是个学习的材料,所谓学习的材料主要指有没有语言天赋和数理逻辑天赋,有这两项天赋的孩子学习比较容易,没有这两项的会稍微难一些。
妈妈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过是在低年级辅导,才有一些短期的效果,越到后期越没有效果,而且妈妈们的能力到高年级也不足以辅导孩子了。
02
自己高考改变命运了,也要求孩子做同样的事情
有位妈妈从农村出来的,从小学习很好,博士毕业一所国外的大学,回国以后在大医院应聘到一个岗位。安家费给了几十个W,每个月还有各种补助,妥妥的高考改变命运。
这个妈妈从孩子两岁开始就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主要是英语、数学逻辑类的。到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已经在学七八种课外班。
孩子的代价是从小没有玩耍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活动,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童年了”。
如果这个妈妈一直抱有这种执念的话,孩子就得这样去生活。
这样做孩子一定能拿到结果吗?也就是他能高考改变命运吗?现在这个时代大概率不可能。
改变命运的前提是原来生活比较贫穷,才有所谓的改变,现在这个孩子他妈妈已经在大城市安家,家庭条件已经非常不错,再怎么改变命运?冲破阶级吗?那可不是依靠高考文凭,靠的是孩子的真本领。
真本领其中也包括学习,但并不是那个课本里的知识叫学习,是超重的好奇心,宏大的志愿,那种自发的动能和笃定,就类似于刘邦和韩信那个心气。
改变命运还要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就说这个时代和当年那个时代,是不同的时代,这个空间已经变了,不能按照原来妈妈改变命运方法生搬硬套,孩子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怎么可能完完全全相同呢?
03
父母对自己严格,宽容孩子
这类父母眼睛都是盯着自己的,盯着自己工作怎么样?学习怎么样?运动怎么样?家里的责任承担了多少?而不是总盯着孩子。
这类父母是鸡自己的类型,每天往前冲,日拱一卒,不敢怠慢。
看起来有些家庭父母不怎么管孩子,结果父慈子孝的,大概率就是这种类型。父母并不是真不管孩子,吃穿住行都给孩子提供,孩子有什么问题父母会及时帮助,什么都不少。
唯一少的是唠叨少,控制少,抱怨少,这些东西少了。
没用的事情做少了,时间就充裕了,充裕的时间做有用的事情,也就是父母把这些时间搞事业,搞学习,搞运动,搞家庭经营了。
结语
父母不学习,却要求孩子考第一,孩子心里不服气。最有迷惑性的是父母高考改变命运了,要求几十年以后,孩子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就像把蒸汽汽车搬到动车轨道上运行一个道理。还有一类比较少见的父母,对自己比较严格,对孩子比较宽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把眼睛盯着孩子。如果心力足,建议做第三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