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铁皮”到逆袭:中国汽车崛起的传奇之路

桐桐看趣事 2024-11-08 03:15:18

在过往的 2013、2016、2019年全国轿车销量榜上,前十之位几乎被日系、德系、美系车包揽,中国车仅占其一。但到2023年,销量榜前十中中国车已有6款。正如今年1月有人在财报会上所言,中国汽车公司已极具竞争力,若没有贸易壁垒,中国车企甚至能让外国对手望尘莫及。那么,曾经被轻视的中国汽车是如何逆袭的呢?

上世纪80年代合资模式启动前,中国本土轿车仅有两款,年产量皆不足5000辆,难以满足公务和出租需求。那时汽车多为手工打造,国外车企高管参观后称其为 “爷爷辈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水平距离真正的工业相去甚远。之后,中国以市场换技术,开启合资模式,从学习生产到拓展市场,再到钻研技术、提升国产化率,逐步搭建产业链,构建起汽车工业体系。

汽车工业是人类机械生产的巨擘,是工业的明珠。一辆价格不高的汽车,零部件却数以万计,材质多样,其设计寿命超10年,要抵御各种恶劣环境,这是极为复杂的工程,非单一车企或低产量所能支撑,它对供应链、技术、规模的要求极高。

中国汽车如今成就斐然,价格可低至2万多元,百公里加速能达2-3秒,各种高端配置一应俱全。其成功因素如下:

一是生产制造能力。成熟车厂生产线自动化率超90%,大量工业机器人参与生产。过去合资造车培养了众多汽车人才,为如今新势力车企发展或代工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完整的供应链。20年前,国产车因多数零部件依赖进口或合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其实,供应链是关键,如今供应商可为高端外资品牌全球配套,我国一些外资品牌产品国产化率也很高,这是国企带动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成果。车内丰富配置受青睐,也是供应链优势的体现。

三是规模效应。调查显示,车主购车最看重外观和价格,品牌因素占比小。中国汽车产业链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同配置国产车价格远低于合资车,一些高端配置在国产车上得以普及,吸引了消费者,这也是外资来中国办厂和国产车价格战的优势所在。

还有重要一点,中国产业受政策引导、国企推动,这种模式可集中力量办大事。如美国加州高铁建设多年无果,中国高铁却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是如此,从钱学森提议到国家制定目标,再到一系列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因规模巨大,仅靠企业难以推动,国家层面的助力至关重要。

0 阅读:13
评论列表
  • 2024-11-08 06:44

    电车能算汽车吗?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