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不再走亲戚拜年,吃饭喝酒也少了,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

萧武弹史 2024-02-12 20:27:41

说到拜年,我小时候,每年三十晚上都要和堂哥带着一群堂弟堂妹去村里跟族人拜年,各种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什么的。

有时候人家都睡了,还要敲门,硬把老人叫起来,给磕两个头再走。

堂弟堂妹小,也跟着折腾,有时候孩子都瞌睡得不行了,还在跟着我们转村拜年。

一般对方也就是抓一把瓜子,或者几个糖什么的。

每年在村里拜年结束了,回到家差不多都九十点了,春晚都看不完整。

初一还要到稍微远一点的族人家里去拜年,喝酒吃饭什么的,折腾好几天。

后来差不多我上大学的时候吧,家里几个叔叔商量了一下说,干脆把这个事拉倒算了,折腾孩子干啥?

就这么拉倒了。

后来过年拜年就简单多了,就本家几家人一起聚个餐就完了,几个亲戚去一趟,过年拜年这个事就算是结束了。

但结果是过年就感觉越来越没意思了,因为走动少,一起吃喝也少了,很多人初四五就开始返程离开家了,村里也渐渐没多少人了,越来越冷清。

农村过年其实就是这样,以前的年味儿不仅是家里做这做那,都不只是为了自己吃,更是为了招待客人用的。

看上去复杂繁琐的程序,是为了增强这种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交往,有事情的时候可以相互照应、相互帮助。

所以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都要搞这些程序,复杂繁琐,但是有它自身的社会功能,并不是纯粹没事儿找事儿,自己折腾自己。

后来流动性高了,农村这种血缘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慢慢被削弱了,更多社会性的交往带来的人际关系反而更加亲近。

家里长辈曾经跟我说,你们这代人只认同学,不认亲戚了。后来他们自己家孩子长大了,也跟我们一样,跟我们也很陌生。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要想热闹,就要接受很多繁琐的程序和礼节,如果不想接受这些程序和礼节,那就会越来越觉得过年没意思了。

你连走亲戚拜年、吃饭喝酒都不愿意了,那可不就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么?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还要更要,什么好处都要,什么成本都不想负担,这肯定是不行的。

传统农耕生活状态下的乡村是熟人社会,血缘基础上的亲戚关系是最可靠的社会关系,所以需要借各种机会去增强这种关系。

而到了现在工业化的时代,人口流动性高,社会交往就不再以血缘为基础了,而是以交往频次和相互了解为基础的。

以前农村亲戚三天两头见面,现在的亲戚一两年见不了一次面,可不就逐渐陌生了么?时间长了自然就越来越淡了,最后也就断了。

就像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对老家多少还有点感情,因为毕竟是自己生活过十多年的地方,有很多熟悉的人和事。

但是等到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就不能指望他们对老家也有多少感情了。在他们眼里,那是我们的老家,不是他们的。

1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