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余人的经济社会生活

昕瞳看历史 2023-02-17 18:40:03

夫余国处于肥沃的东北腹地,其活动中心区域方圆2000里,区内山陵、广泽、平原宜种植五谷,适合农耕。同时夫余国与中原王朝最接近,却很少与中原王朝的边郡产生矛盾,发生战争,为农业、畜牧业、制陶业、冶金铸造业等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业和畜牧业。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夫余人不断积累经验,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早在先民濊人时期,便积累了许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象知识。

从其"晓候星宿,预知年丰约"的历史记载可以推定,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以物候指导农业生产的方法。夫余建国后,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从中原引进了先进的历法"殷历"。当时的历法主要功能并不是知晓日期,而是体现节气。历法的引进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影响巨大,推动了当时"东夷"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

由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夫余人主要以农业为主,他们使用铁镢、铁镰、铁锤、锸、铁斧、锛、锄等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榆树老何深中层夫余葬墓发掘4200件随葬品中,铁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夫余国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往来,出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必然有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夫余社会,辽宁西岔沟古墓群出土的铁斧、锛、铁镢、锄等大多为汉物,有的上面还刻有汉字。夫余人已经能够通过种植麻,获取纤维,并用其纺织裁衣。

由于夫余的地域内有广大的丘陵和沼泽地,为畜牧业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夫余人不仅善农,而且善牧。在广阔的平原上,地广人稀,水草肥美,天然的优越条件为畜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加之有牢固的农业做后盾,夫余的畜牧业发展更是如虎添翼,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夫余人饲养的牲畜包括马、牛、羊等,夫余国以六畜作为官名,说明六畜在夫余品种齐全。尤其是牛马,夫余人将其视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居住丘陵地区的夫余人,还擅长养貂、驯猴,从事狩猎业,捕打貂、狄、狐狸等;居住江河沿岸的,兼事捕捞业,捞取的"美珠",大者如酸枣。渔猎品中的珍品及壮牛名马,除部分被夫余贵族们留作自用外,主要用于向中原进贡和作为土特产品同周边邻族交换。

夫余人以游牧生活为主,他们饲养的牲畜有马、牛、猪、羊等,尤产"名马"。在名马的驯养上,夫余人有很高的饲养技术,他们不断选优、淘汰,可令骏者瘦,驽者肥。铁制的马衔、铜铃、铜泡、卡具等马具饰件在马具的使用上很有讲究。《三国志》载:"其国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狖、美珠。珠大者如酸棘。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可见夫余人家家有兵器,善于豢养名马。

制陶业、冶金铸造业和纺织业。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和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的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和大安汉书遗址中发现大量的陶器、青铜器和铁器等夫余国境内的文化遗存。

夫余国的制陶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口。将陶器作为陪葬品在夫余国是一个通行的惯例。从大量夫余墓葬中出土的陶器看,陶器主要有壶、罐、碗、杯盅等,陶器烧制的工艺简单粗糙,基本都为素面,有些器物表面经过磨光,绝大部分都是夹砂粗陶。器物纹饰简单,带花纹的少。

夫余人很早就重视采矿业,开采的矿业有金、银、铜、铁等。夫余的矿业开采主要以手工的方式进行。

夫余的冶金铸造业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的采用了鎏金技术。

夫余出产的赤玉、美珠、金银耳饰、玛瑙、金指环,银腕饰等等在工艺上也很精湛。有的耳饰上镶有玛瑙,金银丝锻造的粗细均匀,金丝细如毛发,金片轻薄如纸,显示出匠人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民族风韵。

榆树老何深出土的鹿纹金片,纹饰呈凸凹状,凸起的为三只奔跑嬉戏的梅花鹿,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充分反映了夫余匠人对自然生物的细致观察和审美能力,值得指出的是,金片厚度仅仅0.5毫米。夫余也铸造大量的兵器和生活用具,如;铜柄铁剑、木柄铁剑、铁箭囊、铁甲胄、护心镜等;还有带钩、带卡、马镳、铃等。

夫余的纺织业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夫余人衣着样式并不单一,日常生活当中,夫余人喜欢穿白布大袂、袍、裤,足燈皮靴。在居丧期间,男女皆纯白,夫余人着布面衣,去佩环。出使他国则穿"缯(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绣、锦、罽(用毛做成的织物)",统治者则穿狐狸、白黑貂制成的裘装,金银饰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