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级不高的学政地位为何比布政使高,而且督抚还得忌惮三分?

左都御史有料 2024-02-18 03:51:29

按清代官制,衡量一个官员政治地位和权力的主要因素是品级,基本上遵循品级高的领导品级低的原则。如尚书领导侍郎,总督领导巡抚,等等。不过这一定律放在各省学政身上就完全不灵了。

熟悉清代官制的朋友都清楚,学政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职务,普遍级别不高,大多为六七品官,高的也不会超过四品。可是到了地方以后,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以及布、按等省级大员,都要将学政供起来,轻易不敢得罪,更谈不上颐指气使。

那么,品级不高的学政为何会让督抚忌惮三分呢?细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名为学政实为钦差

学政的称谓源于清代,明代时主管一省学校、教育的长官称为“督学道”,通俗地说,督学道就是道员中的一个品类,和分守道、分巡道、专职道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道这一机构或隶属布政使司,或隶属按察使司,所以明代的道员通常都加布、按二司衔,即所谓的参议、佥事一类的。

从编制上来看,明代的督学道属于纯正的地方官,既然是地方官那么就必然受到总督、巡抚乃至布政使的节制。有了这个性质,那么督学道在督抚面前的腰杆就硬不起来。

清入关后沿袭明制,于各省置督学道,品级三品至四品不等,主要根据任职省份的情况而定。同时,由于顺天、江南、浙江三省是科举大省,人文荟萃,读书人的数量也最多。

为了能更好地统筹该三省的学校、教育、科举等事务,朝廷规定顺天、江南、浙江三省不设督学道,而设级别更高的提督学政,此即学政一名的由来。

雍正皇帝即位后,鉴于各省学官级别不定、事权不一,下旨更改旧制,将所有省份的督学道统一改为学政。

雍正以前,不管是督学道还是提督学政,都没有固定的任期,干得好可以连任,干得不好可能短时间就会调离岗位。自各省学政形成定制后,其任期也被固定下来,不管好坏与否,皆为三年一任。

此外,自督学道升格为学政之后,其人事任免也由原先的吏部选拔变为皇帝钦点简任。也就是说,学政从原来的普通职官摇身一变为“钦差大臣”。

各省学政设有单独的衙门,其印信与总督、巡抚一样,称“关防”,具有鲜明的钦差性质。正因学政从原先的地方官演变为朝官、钦差,所以总督、巡抚就失去了节制权,有了这一身份,学政也就有了说话的底气。

其二、凡出任学政者皆为皇帝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

顺治时期,各省督学道与三省学政的任用资格不高,没有规定非是进士出身,各部院郎中也可以擢用。康熙朝时,门槛略有提高,各省学道基本以进士出身为主,唯顺天、江南、浙江三省学政,非翰林院不予。

雍正初年提升学政级别的同时,也规定了学政的任职资格,定:顺天学政缺,以翰林院侍读、侍讲,詹事府谕德、洗马等官简用;江南、顺天学政缺,以侍读、侍讲、谕德、洗马、中允、赞善等官简用。可以看出,此三省学政,都是清一色且级别较高的翰林官。

至于其他各省学政的任职要求也不低,通常都有二甲以上进士出身者简放,并依殿试名次各加翰林院编修、检讨衔,这也说明各省学政连原品带兼衔都是翰林院、詹事府的编制,妥妥的翰林出身。

翰林院、詹事府历来是朝廷的后备人才库,加上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近皇帝,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翰林官凭借高学历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仕途通道上,享有一般进士出身者所没有的特权。

而且京官中有很多职务都规定必须是翰林出身,像吏部、礼部以及内阁等,所以才有了“非翰林不入内阁”之说。

以翰林简放学政,本身就是皇帝对他们加以培养历练,不出意外任满之后就会升官。总督,巡抚岂敢得罪这些天子近臣,谁也不知道眼前这些品级不高的学政们,日后会不会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事实上,清代很多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曾有担任学政的经历。

其三、皇权赋予学政密折权

清代地方政务,民政和教育完全独立的,这与现在的体制不同,故而将学政比作省教育厅厅长是十分不合适的。按定制督抚布按没有分管教育的权限,更不能干涉学政的日常事务,一旦胡乱插手就有越俎代庖之嫌疑,这是为官者之大忌。

同样,学政也不能干涉地方政务,不能插手对学校、教育之外的事务,不准私下接受民词诉讼。

本来督抚与学政有明确的分工,井水不犯河水,没有利益联系想不和气都难。但是乾隆中期以后,朝廷对某些省份的督抚们不是太放心,担心他们沆瀣一气联起手来欺瞒朝廷。

乾隆是一个权欲极强君主,按说从雍正时期就把密折上奏权下放至布政使、按察使这一级别,可布、按毕竟是督抚的下级,即便有密折权也未必能如实上奏。

有鉴于此,乾隆中期以后,各省学政在本职工作之外就多了一项政治任务,那就是暗中监督督抚,只要发现任何不法情事,便可密折上奏皇帝。

自从学政有了单独上奏权之后,其政治地位日益凸显,此后凡地方重大军政事务,督抚照例要知会学政参加会议。此外按照吏部的排序,学政排在将军、总督、巡抚之后,位列布、按之前,俨然是一方大员。

17 阅读:6169
评论列表
  • 2024-02-21 19:34

    说了半天根本没说到点子上,以前最讲究出身,中了秀才和举人的,主考官就是他的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算学生以后做再大的官,这都是抹不去的,你说各级学政的权力大不大

    乀冷不丁丨M1n9灬 回复:
    各省学政不能当乡试主考官,得由朝廷选派。所以学政不是举子们的座师!
  • 2024-03-20 10:54

    门生、座师这关系比父子还牢固。

  • 2024-08-12 17:53

    考上的都是学政的门生,这些人里面万一有个发达了的[笑着哭]

  • 2024-10-10 22:51

    制台,抚台,藩台,臬台,学台。

  • 2024-03-07 12:16

    小编懂个屁,谁说学政不能高于四品,江浙学政一般由内阁学士甚至侍郎担任还有加少保衔的,从二品甚至正二品的都有

    悼明 回复:
    一片混乱不堪。明朝不可能出现如此混乱的官制。
  • 2024-04-17 01:02

    学政有关防,有专权,督抚亦不能干涉。

  • 2024-10-14 14:54

    总督能领导巡抚?不懂装懂胡说八道

  • 2024-09-04 11:47

    刘墉,纪晓岚都当过学政

  • WMX 1
    2024-09-10 17:57

    清流嘛,NB得很

  • 2024-10-21 15:42

    学政受礼部直接领导才是关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