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长期吃降糖药的人,4件事不要再做了,容易自己害自己

小王的记事本 2024-11-24 01:07:05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彭大妈,您这高血糖啊,得按时吃药,但有些事千万不能再做了,不然药吃再多也没用!”

张医生语重心长地说。彭大妈点点头,脸上却写满了困惑,“张医生,到底啥事不能做啊?您得说清楚,我可怕犯错害了自己!”

彭大妈今年63岁,平时就爱吃甜的,什么糖炒栗子、奶油蛋糕,样样喜欢,还美其名曰“甜是生活的味道”。

结果最近总觉得口干舌燥,眼神也没以前那么好使了,心里不踏实,就去医院一查,果不其然,高血糖,张医生给她开了降糖药,并特意交代了注意事项。

于是,张医生开始耐心地给彭大妈解释:“有些事是千万不能做的,尤其是您这种刚开始吃降糖药的人,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把自己坑了。”

第一件事:不能随便停药或者换药,张医生特别强调:“彭大妈啊,这降糖药就像拐杖,您得靠它稳住血糖,可有些人一吃药,血糖一降,就觉得自己好了,立马停药。这可是大忌!”

张医生说得很认真,彭大妈听得一愣:“停药真的那么严重?”

张医生点点头:“可不是嘛,血糖降下来是药物在起作用,不是病就好啦,你一停药,血糖就像脱缰的野马,刷一下就冲上去了。不仅容易伤眼睛、伤肾,时间一长,还可能心梗、脑梗,严重的直接进急诊。”

彭大妈瞪大了眼睛:“这么吓人啊?”

“是啊!还有人听说某种‘祖传秘方’能治好糖尿病,就擅自换药,这也是乱来!药可不能乱换,尤其是咱这种老年人,身体对药物的适应性差,乱换药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搞不好就晕倒在地上,记住了,吃啥药得听医生的,不能自作主张。”

第二件事:别以为药能治百病,就随便吃喝了。

“降糖药再管用,也管不住你手上的筷子。”张医生说道,“有些人啊,觉得吃了降糖药,血糖稳住了,就开始放飞自我,天天甜品火锅吃个不停。这哪行啊!糖尿病讲究‘三分靠药,七分靠管住嘴’。”

彭大妈赶紧问:“那我还能吃点甜的吗?”

张医生摇摇头:“可以少吃点,但得挑对时间和种类。比如水果可以选低糖的像猕猴桃,但千万别在饭后吃,那样血糖直接爆表。”

彭大妈听完,连连点头:“那以后奶油蛋糕是彻底不能碰了?”

“不是不能碰,但一年一次,生日那天少吃几口可以解解馋,但再多可就出事了。”

张医生继续说,“吃东西要有节制,不能靠药物去弥补饮食上的放纵。”

第三件事:熬夜是不行的,“您别觉得血糖高跟睡觉没啥关系,其实关系大得很!”

张医生说道,“熬夜对身体的影响,不比吃甜食差,晚上休息不好,体内激素紊乱,血糖就容易飙升。尤其是降糖药吃了以后,血糖稳定的前提是身体机能运转正常,你要是晚上不睡觉,早上吃药就跟白吃一样。”

彭大妈有些不好意思:“这倒是我以前没注意,电视剧追起来太上头了,时常一熬就到凌晨两点。”

张医生一脸严肃:“那可不行,每天得保证6到8小时的睡眠,睡眠不足不仅让血糖波动大,还容易增加患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第四件事:不要忽视运动,天天坐着不动可不行,“药吃了,血糖也降了,可老坐着不动,也对身体不好。”

张医生说,“运动能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糖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反之,长时间缺乏运动,胰岛素的作用会越来越弱,药效也会下降。”

彭大妈试探性地问:“那我每天出门买菜,算不算运动?”

张医生摇摇头:“那顶多算活动,运动得专门抽时间做,比如快走、跳舞、骑车,每天30分钟,坚持下来,才能真正帮助血糖稳定。”

彭大妈叹了口气:“看来吃药不难,难的是配合这些规矩。”

张医生笑了:“规矩是为了您身体好,血糖稳了,人精神也就好了。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病人不听话,结果闹得自己身体越来越糟,您一定得记住我的话啊!”

从医院出来,彭大妈心里有点沉重,但更多的是对自己健康的重视。

毕竟,张医生说得对,降糖药不是灵丹妙药,生活上的这些小细节更不能掉以轻心。

糖尿病管理靠的不仅是药物,还有生活习惯的改进,医生的叮嘱是经验的总结,更是对病人健康的负责,牢记那些不能做的事,才能让身体走向正轨。

关于高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王华丽.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与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02-25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