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在其萌芽阶段就开始要在变化的感官世界中去寻找确定的永恒的本质,即世界的本源。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也就是对真理的认识。他们做出了丰富而极具启发性的思考,古希腊自然哲学对其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自然科学通过寻找基本粒子和寻求万物统一的规则两个方面乃在实践着爱奥尼亚哲学家们的理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史的转折点式的人物。他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了人间。苏格拉底认为,应该正确地对待传统知识,并把实践理论、思辨理性、道德哲学和知识论结合起来。
世界汉字节创立者张胜利先生近照
立足于实践理性的道德哲学,寻求一种确定的、永恒的哲学真理,从“自然”到“自我”,“知识”成了苏格拉底哲学中的核心问题。许多研究者指出。“......是什么?”。这个问题使苏格拉底从逻辑概念方面来探讨各种范畴的意义,此种“意义”是事物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对他的把握实质上也就是对真理的把握。什么是知识?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的概念是哲学认识论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认识论。知识的定义在认识论中仍然是一个争论不止的问题,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未来简史》中说。培根也曾说过knowlege is power,可是power这个词不仅有力量的意思,还有权力的意思。中国人喜欢翻译成“知识就是力量”。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在培根那个时代,知识不只是一种驱动自然界的力量,它还是人类社会的权力的来源。掌握了知识的源头,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权力,所以叫“知识就是权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不是个问题,但在古希腊时代可不是这样认为的。这个问题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变化的感观世界如何与“知识”保持一致?既然古人说“一”生“万物”,且衍生的万物无从捕捉,那么确定性的知识只能由“万物”归“一”来寻求,由此可见,“自我”则不能从“自然”中得到真理,自然的真理必在“自我”之中。毕达哥拉斯认为:数乃神的语言,一旦掌握了数的结构。就控制了世界。世界的许多事物都是匆匆过客,唯有数是永恒的,并且他认为:“1”是万数之源。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在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目的和价值占有核心地位,同时也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宣告了古代唯心主义派别以成熟的形式脱离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派别,并与之尖锐对立。苏格拉底的“目的”、“善”是事物客观的、本质的目的,即是所谓的“美德”。这种目的是属于主体的、自我的,因而是与人相关的,但却不是感觉的、感性的,而是理性的、理智的。因为感觉的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理性的自我,才是这个系列中的起始。
世界中医日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中的“知识”不仅是关于善恶的知识,还包括实现善的手段性知识。善恶的知识在一切知识中起到了统领的作用。在《美诺篇》中,他论证了不管是外在的善(财富),身体的善(健康,强壮),还是灵魂的善(勇敢、正义和节制等)都需要智慧才能真正的实现。在《普罗泰戈拉篇》中他认为勇敢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应该追求什么、害怕什么地知识(即善恶知识),还要有一些手段性知识。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预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美德。
苏格拉底的美德思想是建立在主体自我理性反思的基础之上的,美德之所以成为美德是由于内在性的普遍原则及其理性基础。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美德的定义感到不足,他认为:“苏格拉底关于美德的话说的比普罗泰戈拉好,但是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全部知识都与一种理由相结合,而理由只是存在于思维之中,因此他是把一切美德都放在识见(知识)里面。因此我们看到他抛弃了心灵的非逻辑的———感性的方面。亦即欲望和习惯,而这也是属于美德的,欲望在这里不是情欲,而是心情的倾向、意愿。要使识见到的善和真诚为美德,还需要人,心,心性与它合而为一,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称之为存在,这个存在的方面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非逻辑的方面。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世界哲学思想纵横(第253回)收录于张胜利哲学思想系列专著《大道汜兮》。
康清浊录音整理 薛金银录制
张胜利著作:《吉祥如意经》、《大华般若波罗妙法经》、《大圆满经》《明月照千江》、《德道经》、《大道汜兮》、《大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