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明,明军的战斗力之低下,简直是令人发指。努尔哈赤发表七大恨之时才仅仅六万人马,而明军仅仅九边的兵力就接近百万。而在人力、物力、国土面积上,双方的差距更是判若云泥。但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是一溃千里,一败再败,毫无还手之力。
那明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低下呢?
01
己巳之变,皇太极10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惊慌失措的崇祯帝赶紧下诏勤王。各地的总兵、巡抚都收到皇帝的诏书,哪里敢怠慢,赶紧清点人马进京。
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带着五千人就往北赶,到达北京以后,士兵们又困又乏,都眼巴巴的等着朝廷的军饷。根据当时的规定,士兵到达驻地的第二日就要发军饷,但朝廷也没钱,兵部的官员们就出了馊主意,第一天到通州,第二天又调昌平,第三天调良乡,这样就可以暂时不发军饷。这些陕西士卒本风尘仆仆的赶来,又北连续调三地,更加疲惫,加上又五军饷,就发生了抢劫百姓的事情。崇祯知道之后,大怒,将耿如杞和张鸿功下狱,于崇祯四年处斩。
二年,京师戒严,如杞率总兵官张鸿功以勍卒五千人赴援,先至京师。军令,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后乃给饷。如杞兵既至,兵部令守通州,明日调昌平,又明日调良乡,汛地累更,军三日不得饷,乃噪而大掠。帝闻之,大怒,诏逮如杞、鸿功,廷臣莫敢救者。四年竟斩西市。《明史·耿如杞传》在山西兵勤王之时,甘肃的士卒也在巡抚梅之涣的带领下向北京进发。但这批士卒同样没有军饷,不仅如此,还有以前的欠饷没有发,士卒们此去千里,前途未卜,遂要求发饷,并很快形成哗变,讨饷的士兵杀死参将孙怀忠等人,然然后逃奔兰州。梅之焕只得带军回兰州平叛,在结束之后又整顿军队向东出发。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崇祯很生气,梅之焕被免职。
02
蓟州兵变在晚明的影响很大,也很能说明士卒的境遇。
在第一次援朝战争中吴惟忠作为钦差总督南兵,率四千浙兵入朝作战。在平壤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攻城时其身先士卒,身受重伤仍然坚持作战,这一战浙兵先登城墙,但北兵多斩首级;李如松上报明廷时多表北兵杀敌之功,而少论浙兵先登之功。李如松攻平壤时,战前说先登者给银万两,这钱也没给到浙兵手中。
而战争结束之后,原本承诺的军饷也没有如期下发,这些浙兵鼓噪,要求发饷。总兵王保用计谋将这些士兵全数杀死。
可以对比的是皇太极的态度。
己巳之变中,后金军攻打遵化,此城是一个叫萨木哈图的金军小卒第一个登上城头,其他人跟在他后面一拥而上,夺下了城池。庆功之时,皇太极端着酒杯,第一个走到萨木哈图面前,称萨木哈图功劳很大,应该从优录用。授萨木哈图世袭备御,相当于后来的骑都尉。赏萨木哈图一头骆驼、十匹马、十头牛、十九匹锦缎、二百匹棉布。
03
宁夏之役,朝廷派大军前往平叛,在战争中一系列的问题显现出来。
监军上报给皇帝说,军中是一片混乱。战斗开始了,没有旌旗指引、没有金鼓,也没有号令,军队不成行伍。而更要命的是,军粮还不到位,而马匹病死、饿死的多达一半。到了发放箭矢的时候,一共发了一万支,而军队是四万人,只能四个士兵用一支箭。大军围住了宁夏城,想要制造攻城器械,却发现找不到木头,造火器却缺乏铁,更要命的是找不到熟练的工匠。如此种种,实在是触目惊心。若非明军数量众多,恐怕战事没有那么快结束。
而且士卒们散漫,战斗之后,宁夏城中的叛军下城收集战斗中的箭矢,跨过战壕取草,士卒们也不过问。每到攻城之时,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鸡血染红衣服,谎称受伤。等到验伤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有受伤。甚至有些士卒半路逃跑,以战死来蒙混过关。
而且明军的军纪败坏,这里以冒功为例。因为明军的收入,主要来自月粮,这些收入也就能保证个温饱,真正的收入来自战争。战争开打,其费用是平日的数倍,而杀敌获得的奖励更是可观。比如朝鲜之役,原本一年的军饷在18两左右,入朝鲜作战,军饷为43两之多。而斩杀敌人一个首级,往往可以得到10两甚至更高。而对蒙古作战封赏更为可观,因为蒙古都是骑兵,机动性很强,想要斩杀并不容易,朝廷曾规定擒获一名蒙古兵赏30两,斩杀一名则可以获得20两。斩杀敌人,不仅有赏银,还可以升职,比如宣德九年,就曾对在那方作战的将士们规定:斩杀三人就可以升一级。而在北京保卫战期间,于谦曾经规定:生擒敌人一名,或者斩首一级,就可以升一级。这么丰厚的奖赏,导致明军在战场上都以争抢敌人首级为先,往往杀死一个敌人,几个明军就一拥而上去争夺首级。在李如松攻打平壤之时,曾下令严禁士兵在战斗结束前割敌人首级。
所以,敌人的首级,就意味着士兵们的收入和前途,但想要真正杀敌,那是要拼命的,并非那么容易。所以冒功成为一个常见现象。即便是李成梁这种有着赫赫战功的武将,也有杀良冒功的纪录,而一些明军,更是擅长于此。有人为了赏金,直接购买他人首级;有其他人斩杀,而恃强夺取的;有杀老百姓,冒充敌人首级的;甚至有明军获得敌人一首级,而另外的明军将其杀害,将两个首级一起拿去领赏的。
而官员在查验的时候,全凭塘报。而且,下属获得首级越多,自己上报的杀敌数也会增加,所以官员不会过多地进行查验。而如果是监军来查验,又因为不熟悉情况,往往被蒙混过关。
04
而明军军纪败坏也是有名的。
户部尚书侯恂在给洪承畴的信中说:贼来兵去,兵去贼来。贼掠于前,兵掠于后。贼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济!
有一个词叫“贼梳兵篦”,说的是流贼抢掠百姓像木梳一样把所有财物梳了一遍,而兵来像竹篦一样篦过一遍,士兵比流贼烧杀抢掠得更厉害。
兵精粮足才算强军,不仅仅是军饷,更重要的军纪、组织和训练、补给和思想,终明一朝只有戚家军满足这一条件!其他明军绝大部分只能称作民兵或匪兵!包括明初的军队也称不上很强,靠的是战斗经验和反元的思想支撑有较强战斗力,碰上的又是腐朽内讧又被刘福通等打残的元军,才顺利完全驱除鞑虏的大业而已!
明朝文官对士兵非常苛刻!怪不得清朝时期武官很喜欢折腾文官!说错一个字就是杀头
所以说崇祯亡国之君一点都不冤,他就不配洗白
你咋不想想明朝的钱全都在所谓的士大夫和世家手里呢。朝廷没钱,拿什么发军饷?
朱元璋养兵的思路就有问题
明末的军队基本已经是募兵而不是卫所兵了,不管是募兵还是卫所兵,都是被压榨的对象,跟农奴差不多,而且长期被克扣卖命钱,这样的军队有战斗力就怪了。
第一穷死的朝代,第二就是有响也怂的很,第三吃空饷的泛滥,第三根本没有战斗意志,士兵穷的卖盔甲过日子,上战场就是被砍的
银子大部分被坏逼埋家里后院了 市面流通的少 社会缺乏活力一潭死水 大明就没弄明白经济是个啥 货币应该怎样发行流通这些知识[笑着哭]那边南美银子一断 这边大明就亡了
别说军饷,武器装备老旧,粮草基本没有,军二士饥寒交迫,多年逐级贪没的后果,神仙难救
因为腐败
公司半年不发工资,你一样怨气满腹,比明末士兵还不如!
明朝从宣德后的200年时间内都是怯战,虽然士卒很勇猛,但是皇帝和文官集团怯战,军队不经历战争又缺少粮饷,战斗力自然差,蒙古两次围北京,女真四次围北京,林丹汗数次扰边,军队既怯战又缺饷,所以李自成乘虚而入。
一个朝代不行了,就需要被替代,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完全不必上升到什么道义之类的上面[抠鼻][抠鼻][抠鼻][抠鼻]
能打的将领直接被崇祯一一搞死,没搞死的也搞得离心离德,能不垃圾?
崇祯年间,陕西税收比江南还高!
就算足额发放军饷,战斗力也未必能保持:元末骑兵不缺军饷,还不是一打仗就逃命?清朝的八旗子弟总不能说缺钱吧?绿营兵不缺军饷,还不是连乌合之众都打不过?
不是所有明末军队战斗力低下,而且整个朝堂贪官满堂,忠臣良将遭陷害坮尽!明末皇帝没钱国库空虚,百姓没钱,钱粮都集中在皇族,士刻,地主阶层手中!满清攻打李自成,攻打南明都是投降满清的降军冲锋陷阵的,满清八旗兵只是在后面押阵督战!
万历帝搞了个矿税,就是让太监去开矿,而太监懂开矿吗?不懂,太监高淮奉皇帝命令到辽东开矿,可太监找不到矿也不知道找矿,为了表忠心,就从军户手里收刮,辽东以军户为主,然后扣军响,几任辽东总兵被他搞走,最后换成了70岁的,李成梁,然后李成梁就开始了后金进程,,高淮一到直到他被军队追杀走,军队就一直兵变,多个军头要杀他,军户男男女女家属追杀他,,李成梁3000妓女伺候,高淮认李成梁为干爹,这就是明末的开始,矿税之乱,,,同时发生的还有四川,等多地,都是太监开不出矿或为了完成任务,进家抢钱开始起了兵变民变,太监在万历朝人人得以杀之
古人是宁可坐牢也不愿意充军。古代当兵比服刑还惨。一群强迫去充军的穷人能有什么战斗力。
后金打出了大金时代的表现,大萌比大怂还拉胯
明军不满响,满响不可敌。
清末清军战斗力为何如此底下
工资都没得,还给你拼命?
明军战斗力一直没有衰弱,明军的特点就是满饷不可敌
朱明末年士兵战力低下这个跟士兵本身关系不大的[抠鼻]
说了什么?主要是训练不够、粮饷不足、武器装备差!
当个兵养家糊口都难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不说拖欠军饷就算发放只能维持饿不死的状态有个屁的战力
八国联军那么点人杀进紫禁城怎么说?老百姓都帮忙,人心尽失,大势已去!
肺话太多,一句话,不给钱谁特么给你卖命打仗?![笑着哭][得瑟][鼓掌]
明末士兵连稀饭都不能混个饱,这怎么打仗,人长期营养不良,没力气没精气神
历史上的强军,大多是良家子组成,明军是啥组成,不说奴隶算给面子了。
废话连篇有什么意思[得瑟]
山海关打下来了就吹?
明朝跟我没关系
影响战斗力的永远是士气
你过二三百年太平日子,一样德性,甚至还不如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