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英博物馆,也该看看山西,一些身边的古建需要被善待!

草根爱练剑 2024-10-06 14:44:49

资讯摘自网络;文博山西 山西

除了大英博物馆,

也该看看山西,

一些身边的低级别古建还没来得及被善待。

它们自尊,

它们寡言;

它们朴素,

总是低调隐匿起自己;

它们在乡野间低眉顺眼,

是山西古建中“沉默的大多数”。

它们既是历史文物,

更是乡愁记忆;

它们亟待被看见,

亟待被响亮地呼喊出名字……

文|山西晚报

长图主图|山西省文物局

长图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资讯摘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创作者。

延伸阅读;草根春秋系列;亟待抢救的古建筑——寿圣寺(大寺)

山西汾阳演武寿圣寺(大寺)是汾州东部地区体量最大的一座古寺庙群落。接下来了解一下寿圣寺(大寺)建筑年代及现状。

寿圣寺(大寺)是汾州东部地区体量最大的一座古寺庙群落

山西汾阳演武镇寿圣寺,我们当地老百姓叫大寺。整体面积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庙后面还有供养土地。坐落于演武古镇北东部。东面隔一条路与招贤村原来的玉皇庙比邻(大约有百十来米,现已损毁)。

南边与曾经的魏文侯庙也就是百十来米的距离。集体化的时候大寺前后左边曾经是我们生产队的土地。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寺寺庙后面的土地叫做珠珠地(朱朱地)。

据传说寺庙大殿佛像下曾经有通往演武东南方向子夏庙内的地洞,两庙相距大约有1000米,现在洞口淤塞。

大寺建筑分为几个区域,西北部为寺庙区域,东部建有斋房院、藏经楼等建筑。

东部、北部、庙背后为供养土地,寺庙种植庄稼蔬菜等,南边是广场。

西部是一排西厢房。

大寺寺庙主体建筑分为三进式院落。寺庙建筑从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中殿,正殿。

寺庙主要建筑大殿,也叫正殿,后殿,也有人叫大雄宝殿。

大殿悬山顶结构,殿顶五脊两面坡,殿顶上黄蓝色琉璃瓦盖顶,原来屋脊正中央有精美的装饰;脊刹。

脊刹造型优美,富丽堂皇,我们小时候离大寺老远就能够看到大殿顶上中央那个造型别致,富丽堂皇的脊刹。

大殿顶上中央那个造型别致,富丽堂皇的脊刹

大殿顶上中央那个造型别致,富丽堂皇的脊刹

正脊两端,屋脊四角上还装饰有鸱尾构件(现已经损毁)。

大殿五大开间,进深大约有十几米,十四根红油漆大柱支撑着大殿硕大的整体建筑,墙壁并不支撑殿顶的重量,只起遮蔽的作用,具有我国古建“墙倒屋不塌”这一特色。

十四根红油漆大柱支撑着大殿硕大的整体建筑

大殿的驼峰斗拱都无雕饰,只是形制各异,排列参差,既有承托作用,又有装饰意味。

巧夺天工的木结构斗拱硕大精致、出檐深远。大殿内木结构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构件齐全,雕梁画栋,庄重肃穆。

原来大殿内塑有如来佛像,其他殿塑有四大天王、哪吒闹海,以及公关雕像。

大殿前还有竖壁。

其他配殿内塑有十八罗汉等的塑像。

各个殿内一座座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美轮美奂的神像,雕塑得活灵活现坐在那里笑看人间。

现在只剩下正殿,西配殿,中殿了,东配殿已经不复存在了, 50年代后期演武棉站,因东配殿出现漏雨情况,所以拆除后又新建了一排房子作为了仓库。

大寺正殿 大雄宝殿

前面墙壁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寺改为演武棉花加工厂后拆除了原来大殿的前墙而改建的墙壁。

大寺中殿 西配殿

西配殿

大殿内正北边,东西两边三面墙壁上均有精美绝伦的壁画,以及当时施主,寺庙住持,壁画制作人等等资讯。可惜是年代久远看不清楚了。

大殿东西墙壁上的壁画 年代久远看不清楚

而大殿东西墙壁上分别绘有的两个下大上小圆圆的图像,因为年代已久看不清楚,是否是如下图——中国现存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时期木结构古建筑—大云院的观世音菩萨像(备注)有些相似。

网络图片 大云院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 观世音菩萨像

网络图片 大云院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 观世音菩萨像

网络图 朝元云气图

网络图

整个寺庙建筑规模,大殿体量,整体面积,在老汾州地区也是属于前冠。

中殿为三大开间,也是悬山顶结构,两面坡,进深也有十几米,也是雕梁画栋。

山门,钟鼓楼及前殿建筑早已损毁,无有痕迹。

图片场景地方大约就是原来大寺的山门一带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大寺被改为棉花加工厂(演武棉站)后,寺庙里的好多古建筑毁于一旦。1955年许许多多,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美轮美奂的雕塑神像统统都被损毁,真正是令人扼腕叹息,遗憾万分。

特别是那些记载最有参考价值的庙志碑,也被毁于一旦,没有一点儿音讯了,那更是巨大的损失,真是令人痛心不已。

大寺明清年间香火甚旺,在清咸丰十六年四月的演武镇赈済碑志上,镌刻有演武寿圣寺捐银一百两字样,当时寺庙住持为和修。

20世纪50年代寺庙内还有和尚住持;两个短小精干的和尚,一个叫定福、一个叫定珍。

但是,就这样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寺庙建筑群在当地县志及其他一些文字中都显有文字记载。

而笔者也是当地本村人,对于这样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寺庙,以前也是一直没有关注过。

直到笔者因为患结肠癌休闲下来,继而写我的纪实自传体乡村回忆录《草根春秋》后,书里面涉及当地的一些人文古建等,才慢慢地对于古镇寿圣寺关注起来。

并且在前段时间,实地考察了解了寿圣寺一些现状,用手机拍摄了一些寺庙建筑现状的图片,发现现状不容不着急,现状非常危急,需要亟待抢救,如果不抢救保护及时,恐怕今年再有一场大雨,大殿内珍贵的壁画,甚至整个大殿建筑就会毁于一旦!!!

图片是危在旦夕的大寺正殿

通过手机拍摄大殿房梁上的一些资料,可以得出几条信息:

(一)寿圣寺(大寺):最初建筑年代不详。但据大殿房梁上记载;古迹先於至政三年二月十四日重建。也就是说大寺正殿最起码是在至正三年前就有建筑的。

至正是元朝元惠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的年号。至正三年是1343年。也就是说大寺的大殿重建至今已经679年了。最初的建筑肯定比这个年代要早不少。

图中字迹 古迹先於至政三年二月十四日重建

(二)而据大殿房梁上记载,大殿后来又经过了四次的重修 重建。

(1)x延祐五年四月重修。

(2)大明洪武 七月十七日重建。

(3)正德十三年四月十六日重修。

(4)嘉靖十年七月十日重建。

(三)大殿梁上记载有重建,重修匠人,以及施主捐款等资讯。

(四)中殿房梁上也有建筑修缮,以及捐款施主等等资讯。

但是,因为手机拍摄不是那么清楚,所以,好些资讯还是不太清楚。

因此,其相关文字记载和图片仍需要相关部门考察论证。

而据现在的住持李发元先生所讲述,其间曾经有北京的古建筑专家前来演武寿圣寺(大寺) 正殿考察。

他们不辞辛苦,登上高梯,爬上房梁,一字一字考察解读,根据考察结果,据说演武寿圣寺这个古建筑,最初建筑时期比太原晋祠中间的一些古建筑(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里的建筑时期还要早。

网络图片

下面是演武寿圣寺(大寺)现状的一些图片。

图片说明;图片大部分是笔者用手机拍摄,其中有几张标有网络图片的是笔者为了衬托说明那些建筑而引用网络上的图片。

大寺正殿西北角和现主持李发元先生

正殿内雕梁画栋的木结构

正面殿墙壁上木结构斗拱

正面殿墙壁上木结构斗拱

前檐精美的木结构

后檐西北角上的砖木结构构造

大殿前面墙壁上硕大的木结构斗拱

大殿内的木结构斗拱

大殿内的木结构斗拱

大殿内的木结构斗拱

大殿内的硕大的木结构斗拱

网络图片 屋脊上的鸱尾

网络图片 屋脊·中央的脊刹

网络图片 屋脊两端的鸱物

十四根直径四十厘米左右的松木(是否是松木)支撑着硕大的大殿

大殿房梁上关于建筑年代及重修年代的记载

大殿梁上记载施主捐款的资讯

大殿梁上记载汾阳演武等字样

大殿梁上记载当时寺庙住持 僧人等资讯

殿梁上记载修建年代

大殿东西北边内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

大殿东西北边内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

大殿东西北边内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

正殿内的壁画

正殿内的壁画

正殿内的壁画

正殿内的壁画

正殿内的壁画

正殿内的壁画

西配殿内的壁画

西配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

大殿后墙壁

即将倒塌的正殿北边殿顶

即将倒塌的正殿后墙及北边殿顶

五间西大殿

东配殿遗址

院子里散落的琉璃瓦及建筑构件

散落在院子里的建筑构件

大寺中殿(也叫过殿,二道殿)

中殿(也叫过殿)

中殿西部山墙

中殿北边的一个建筑(是否是殿前竖壁或者是后来棉站加工棉花的一个设施 )

中殿内

中殿内 梁上也有记载建筑年代及捐款人等资讯

中殿

中殿内梁上也有记载建筑年代及捐款人等资讯

中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

中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与文字

中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与文字

中殿墙壁上隐隐约约的壁画与文字

(备注)中国现存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时期木结构古建筑—大云院:山西长治平顺大云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因弥陀殿内留存有五代壁画而闻名于世,这是迄今所知我国古代佛寺殿堂中仅存的五代壁画,弥足珍贵。

大云院殿内斗、枋、替木等构件上还保存有一部分五代彩绘,是中国古建筑中稀有之例。殿内东壁和扇面墙上保存五代壁画22平方米。东壁画题“维摩变相”,8个伎乐天一边奏乐一边起舞,表现出超人的神态仙姿。扇面墙正面上部画飞天,两侧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乃弥陀佛胁侍。后面画“西方净土变”,云气缭绕,菩萨、天王、侍从等穿插其中,上部天宫楼阁悬空。各像面相圆润,肌肉丰盈,乐舞伎广袖长裙,姿态柔丽俊美,唐代画风犹存,是中国现存寺观中唯一的五代壁画遗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