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科:无人驾驶车的普及之路

科技行者 2021-03-11 16:41:33

[前言] 技术创新要通过赋能千行百业而体现,更需要无数创业者以新思路来呈现。GSMA 5G创新与投资平台(5G IN)推出「创业者说」系列访谈,携手新媒体平台科技行者,分享创业者的创新故事。

不需要太多人为操作的无人驾驶车,尽管不被公众熟知,却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默默无闻地完成了安防巡逻、无人运输、无人清扫、载人观光、应急管理等一系列高强度的工作,这就是盐城中科高通量计算研究院的产品,这些无人驾驶车还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Grus”,“金刚”,“灵犬”等等。

近期,科技行者对话了盐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薛巨峰,当谈到这些可爱的家伙们时,薛巨峰认为是未来的趋势——“我国网联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未来3-5年内,网联车产业粗略估计将是30万亿元的巨大产业,且将带动智慧公路、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内容服务等大规模投资。这一趋势下,更要抓住机遇,促进时代变革。

盐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薛巨峰

科技行者:在业内,盐城中科高通量计算研究院有限公司比较有名,但普通大众对于这家公司或许较陌生,请先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

薛巨峰:中科院计算所盐城高通量计算创新研究院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通量计算研究所是由盐城市政府联合中科院计算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打造的一家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成为高通量计算的技术引领性科研平台。

19年7月底,“信息高铁第一站”正式启动,研究院大楼正式开始运营。

19年12月,研究院正式被纳入江苏省产研院管理序列。

20年中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网联车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

研究院的发展始终围绕科技研发、产业落地和人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

在科技研发方面,自主研发的格鲁斯“Grus”无人驾驶系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可实现车辆在安防巡逻、无人运输、无人清扫、载人观光等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在核心技术、产品和行业系统方面已累计申请29项知识产权。

由高通量计算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金刚”高通量一体机建成的高通量数据中心高效服务于无人驾驶网联车、智慧公安、智慧医保、中再巨灾等项目。在2020年6月的Green Graph 500大、小数据集榜单中,再次蝉联世界第一。

产业落地方面,网联车产业矩阵初具规模,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车实现量产并在大庆油田、北京地铁、盐城智能终端创业园、郑州工业园区、济南广电园区等多个场景中落地使用。智慧医保、智慧公安平台高效服务于当地政府,睿算服务器生产线已累计实现5000余万元的收入。

在人才建设方面,研究院团队目前已有近1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80% 。此外,研究院还得到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计算中心的支持,拥有一支15人以上的博士专家技术指导团队。同时为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研究院响应江苏省产研院“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展开合作,培养服务当地的技术研发型研究生,目前已陆续与南京理工、南信大、扬州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高校达成合作。2021研究院将继续与高校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并扶持优秀大学生创业。

科技行者:2019年,研究院“5G网联车研发中心”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薛巨峰:项目获批至今已经近2年的时间。在公司员工的不懈努力下,研究院先后完成了“Grus”无人驾驶系统、自动驾驶客户控制系统、远程驾驶系统及整车的生产制造,目前项目中的无人驾驶巡逻车“灵犬”进入量产阶段,已在大庆油田、北京地铁、盐城智能终端创业园、郑州工业园区、济南广电园区等多个场景中落地使用。

我们的“Grus”无人驾驶系统目前已实现结合自主研发的无人车底盘及行业内其他主流厂商底盘的联合调试,并实现车辆在安防巡逻、消杀防疫、无人运输、无人清扫、载人观光等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实现了通过提供无人驾驶系统通用技术接口以适配各行业智能设备的目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基于“Grus”无人驾驶系统,研究院同步开发了国内首款的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自动驾驶客户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普通人员也可掌握无人驾驶车的路线规划及实现无人驾驶的功能。基于此,盐城研究院研发并搭建了远程驾驶体系,将无人驾驶系统与远程驾驶套件结合,实现远在千里之外,也可对车辆及上装应用进行实时操作,可在油田矿场巡逻、无人运输等场景下实现应用。

盐城研究院在5G网联车项目上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网联车研发和产业中心,助力盐城构建智能整车研发制造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整车研发制造基地。预计2021年无人驾驶巡逻车将量产1000台以上。

科技行者:关于自动驾驶。一些厂商表示5G对于实现自动驾驶是比较关键的因素,请问您如何看待5G将会给自动驾驶带来的改变?

薛巨峰:5G的优势在于数据传输效率更高、数据吞吐量更大、响应延时更低、定位精度更准。这些对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非常关键。因此可以说5G的大力推广不仅加快了汽车行业的变革,也加快推动了自动驾驶实际应用的落地进程。

从安全角度出发,自动驾驶的先决条件其实可以归结为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高精度定位。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那么汽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为什么要强调数据的实时传输?实时传输需要高带宽和低延迟。自动驾驶车辆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非常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回传后,经过后台的高效处理再发出指令到车辆,在5G通信技术下,仅为数毫秒的传输延迟,这是人类感知层面察觉不到的。数据的实时传输可在云端实现对车辆的数据同步或控制,从而解决自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5G的加速发展同时为高精度定位的迭代升级开辟了新的突破口。在自动驾驶感知层面,定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车辆需要知道自己相对于环境的一个确切位置。而在5G网络的作用下,定位信号稳定性、定位信号传输速度、初始定位速度、定位信号发射源部署能力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了高精度定位的可用性,能有力保障车道级导航、室内导航、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开放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场景的实现,有效解决复杂路口、特殊标线或特殊车道场景,高度还原驾驶环境,降低导航理解难度,引导用户驶入最佳车道。

总体而言,5G将带领自动驾驶从封闭特定应用场景进入开放场景的应用,为未来的行业技术革新带来突破性发展。

科技行者:盐城研究院在5G网联车领域有哪些解决方案?具体的差异化优势在哪?

薛巨峰:在5G网联车领域,研究院现阶段较为专注于特地应用场景下的无人驾驶车的研发制造和生产。这里的特定应用场景主要是指园区小区、商业中心、医院公园等较非公共交通的场景。针对这些场景,研究院针对性的制定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无人驾驶巡逻车、无人驾驶清扫车、无人驾驶防疫消杀车等方案。此外不同解决方案的整合可以帮助园区实现无人管理化,真正实现智慧园区建设。

近期,研究院还将在驾乘领域进一步拓展,定制化进行无人驾驶观光小巴、无人驾驶运输车、无人驾驶农业作业车等应用解决方案。

相较于其他同类产品,研究院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可提供基于应用场景下更安全更可靠的无人驾驶应用解决方案。基于AI应用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平台,可从整车、车辆底盘、控制平台等实现全部自主开发,多元算法融合在业务处于领先位置。同时还拥有来自中科院计算所和江苏省产研院的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支撑。

另一大优势还在于无人驾驶车辆操作应用的简便性。考察市场上的无人驾驶操作程序,发现绝大部分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针对于此,研究院设计制定了一款微信小程序,让普通的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操作。

科技行者:5G的另一大应用场景在于工业,请问工业场景下网联车的需求有何特别之处?

薛巨峰:目前在5G+工业领域内最为火热的一个词语就是“智慧工厂”。“智慧工厂”只是“智慧工业园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场景下,网联车最典型的需求应用应该为无人驾驶运输车。举个例子来说,传统的AGV应用运输路线由人设定运输路线,实现货物的搬运、装卸工作。而在5G通信条件下,无人驾驶运输车可实现货物运输需求的自主判断。在AI判断下,无人驾驶运输车可完成工厂间的货物搬运、车辆实时调度等,有效提高工业场景下的搬运需求及搬运设备的利用率,真正实现智慧工业园区的建设。在港口、设备制造园区等作用会非常明显。在当前大环境下,智慧园区的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研究院目前已和国内众多企业达成工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运输车方案的合作意向。

科技行者:能否对未来3-5年5G网联车产业的发展,做一下预测?

薛巨峰: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网联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结合国外技术发展路径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基础性联网信息服务,主要是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理和紧急救援等基本功能;第二阶段实现安全预警、高宽带业务和部分自动驾驶服务;第三阶段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和全部联网。

目前我国正迈入第二阶段。网联车产业的发展与5G在国内布局息息相关。未来3-5年内,网联车产业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与网联车产业联系紧密的开放道路行驶将会进一步放宽条件。相关制度及行业准则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最重要的是会促进商业模式的进一步融合。粗略估计将是30万亿元的巨大产业,并且将带动智慧公路、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内容服务等大规模投资。主动抓住机遇,促进时代变革,网联车产业将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

0 阅读:16

科技行者

简介:科技行者,一个只谈智能的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