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提到“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的一声枪响,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声惊雷,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伟大开端。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成为全体中国人民铭记的荣耀时刻。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值此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大江网推出“八一”特别策划《天惊·江西》,深入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起义参加者故事,回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现起义的惊心动魄,展现起义参加者的英勇无畏。
策划:江西省党史综合服务中心、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信息日报社
执行:大江网采访中心、视频中心、网端编辑部、信息日报总编室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杨文超、实习生武浩然、温禹伦、郑佳报道:地处南昌市老城区中山路繁华地段,一座中西合璧的老建筑,庄严肃穆。每日楼前都排起长长的队伍,井然有序,人们手举着国旗,怀揣着敬畏,追寻着革命先烈的足迹。100年前,这座建筑拔地而起,而后成为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见证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在这百年时间里,同样见证了新中国从无到有,到如今的富强、繁荣。更见证了,英雄城南昌的风雨变迁。没错,这里就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曾经的江西大旅社。
抚今追昔,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百年“前世今生”,和她亲眼见证的那些点点滴滴。
油画《南昌起义》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供图)
江西大旅社现貌
100年前江西大旅社拔地而起
江西大旅社,是1922年由商人包竺峰、李晋笙、罗和仲三人集资40余万银元兴建的。包竺峰以经营盐业发家,后又从事银行钱庄业务,跻身江西富豪之列。三十多岁便开始主事的包竺峰,一眼就看中了洗马池附近做生意的大商机,毅然买下了地皮,准备大干一场。
包竺峰家产雄厚,但要一下子拿出几十万银元建设旅社也并非易事,于是他找来李晋笙、罗和仲,决定在南昌建一所规模最大的宾馆,旅社、餐饮、娱乐俱全。此事一出,轰动全城。
1924年江西大旅社正式建成,江西大旅社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4层回字形砖混建筑,外观是典型的欧洲巴洛克风格,楼内则为中式天井式布局。中西结合,浑然一体,构思精妙。内部共有96间客房,一楼有喜庆礼堂,供举行婚寿庆典之用,二、三楼分别设有中餐厅、西餐厅,屋顶还有一间摘星茶园,可凭栏俯瞰南昌全城;加上大旅社旁开设的泰新剧院,集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
此后,江西大旅社声名远播,成为当时四方客商名流争相造访之地。然而,不久之后,它成为酝酿武装起义的发源地。
起义前通告、宣言和命令从这里发出
1927年7月中旬,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不久之后,贺龙以第20军第1师的名义租下了整个江西大旅社。
1927年7月27日,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同志为委员的党的前敌委员会在江西大旅社喜庆礼堂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江西大旅社成为领导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
当时,大旅社25号房间成为周恩来的临时办公室,南昌起义前,周恩来在这里筹划和指导有关起义的各项活动,与全国各地的工农运动领袖座谈,接见南昌地区的群众代表……大旅社的二、三楼汇聚了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精英。起义期间,大旅社的酒楼已停止对外营业,这里成了他们开展活动的场所和新成立的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场所。革命委员会的各类通告、宣言和任职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四楼是政治宣传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动场所。起义前后,这里热闹异常,政宣人员在这里通宵达旦地书写标语、传单;南昌地区的群众代表频繁进出联络,听取指示。
作为起义总指挥部 见证人民军队诞生
7月31日,南昌起义前夜,整座大楼进入临战前的紧张状态。下午4点,周恩来来到在一楼的警卫战士中间,向陈赓、粟裕等作了战斗动员,陈赓随即率部进入江西省银行,取出了一批库存的银元和现钞;大旅社工人洗净了大水缸,在缸内装满了开水,供战士饮用。在一楼的卫生队,也做好了接收伤员的准备,一场点亮中国革命前途的战斗即将打响。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的枪响划破长夜的寂静。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军队两万多人,举行南昌起义。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南昌城内国民党守军全部肃清,起义军最终占领了南昌城,整座大楼里一片欢腾。
从此,南昌成为彪炳史册的英雄城,江西大旅社作为起义的总指挥部,见证了人民军队的诞生,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而南昌起义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无偿捐赠江西大旅社有了新的使命
回望百年,江西大旅社蕴含着中国军人的精神密码,更是人民军队践行初心使命的起航地。
起义之后,部队南下广东,江西大旅社恢复营业。抗战时期,江西大旅社不幸落入日本侵略者的魔掌中,直至日寇被赶出南昌后,旅社才继续开放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大旅社继续经营着旅社酒楼业务,包家后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江西大旅社无偿捐赠给政府,也为这座旅社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20世纪50年代,在包竺峰庶弟包国祯的主持下,完成了捐赠手续,从此江西大旅社成为江西省政府交际处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1954年,江西省政府交际处迁入了新建的江西饭店,而旅社大楼则交由江西省博物馆筹备处管理。
到了1956年的秋天,旅社大楼被正式移交给南昌市,成立了革命旧址恢复整理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开始对这座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收集相关资料、修缮旧址房屋、陈列展览布置等一系列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同年12月,经文化部批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备处在江西大旅社成立,这栋建筑今后开始逐渐成为一个讲述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数次翻修扩建百年老楼依然保持原貌
历经百年岁月,尽管高楼拔地而起,城市飞速发展,江西大旅社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如今所见的景象,与百年前别无二致。这座建筑静静地诉说着南昌的过往与辉煌,成为了这座城市各年龄段人共同的记忆。
由于是砖木结构,江西大旅社大楼最初设计使用年限只有20至30年,筹备八一起义纪念馆时,大楼早已超过了这个年限。在上世纪50年代,大楼的红松横梁几乎被白蚁蛀空,工人用钢筋对墙体加固时,发现里面的石头已经被压碎。南昌市政府拨款48000余元对大楼进行了整修,江西大旅社才能继续使用。
195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展览在旧址大楼内举行,开始对外接待观众。2年后的1959年10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起义军总指挥部旧址即江西大旅社成为陈列展览的主要场所。以后大楼又经过了数次加固、装修处理。
1961年3月4日,“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旧址大楼附近的店铺、剧院、居民住户被陆续拆除,扩大了场地。同时为了消除消防隐患,拆除木制坡顶,改为现浇平顶。
一座围绕着她的城日新月异
随着南昌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江西大旅社作为城市重要地标,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促进了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解放初期的南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从1990年代开始,多座跨江大桥如八一大桥、英雄大桥等的相继建成,近10年南昌地铁建设更是加速推进,日益完善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共同构建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江西大旅社周边新兴的购物中心、餐饮娱乐设施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吸引了更多游客的目光,
2007年建军八十周年之际,大楼获得了全面维修,恢复三等房格局、中餐厅、西餐厅。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新馆也与同年落成。新馆陈列大楼是纪念馆的陈列部分,展示了“南昌起义”基本陈列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旧址则根据当时的情形进行了复原陈列,重现南昌起义时的革命氛围,
直到现在,维修江西大旅社的费用早已超过了重建一栋新楼的钱,但纪念馆一直奉行“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使大楼基本保持二三十年代的原貌。如今,它与新馆陈列大楼交相辉映,一旧一新,一唱一和。
门内门外仿佛穿越百年
漫步于江西大旅社,每一步似乎都踏着先辈们的足迹,一砖一瓦都镌刻着不屈与奋斗的记忆。走出江西大旅社,仿佛走进了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奇妙画卷。眼前的中山路、珠宝街以及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先辈们无法预见的繁荣景象,如今已然成为现实:中山路上车水马龙,两侧的建筑既有古典风韵,也有现代高楼大厦的挺拔身影;珠宝街上各式各样的美食店铺鳞次栉比,成为南昌文化和风味的展示窗口;不远处的万寿宫经过精心的修缮与保护,古老的街区不仅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还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游客体验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如今的富强繁荣,正如先烈所愿。那段革命峥嵘岁月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赤诚的红色革命精神仍然在代代相传。先辈们为了这片土地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生命,今天的安宁和富饶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红色革命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