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传媒学院发生了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据学生爆料,有同学身体突发不适,同学见状立即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然而,当急救车风驰电掣般赶到学校门口时,却被保安阻拦,无法进入校园。视频画面显示,救护车停在大门口,车栅栏并未抬起,栅栏前还摆着几个锥形桶。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一脸懵,只能无奈下车,推着担架准备进入校园。而此时,身体不适的学生已被同学搀扶着走到校门口不远处,在大门内侧焦急地等待着担架的到来。双方就这样僵持了数分钟,这宝贵的时间在争执与等待中悄然流逝,令人揪心不已。
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质疑:保安的做法是否合理?学校的规定难道比学生的生命安危还重要?在紧急情况面前,为何救援通道不能畅通无阻?
事件发生后,学校保卫室也迅速作出了回应。他们表示,救护车受阻的门平时并不通车,而且道闸也无法打开。当时发病的学生已被同学搀扶到了校门口不远处,所以他们认为担架过去接人就可以了,并非故意阻拦急救车进入,在正常情况下,学校是会指引急救车进入校园的。然而,学校的这一解释并未能平息大众的质疑。许多人认为,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成为阻拦急救车的理由。这不禁让人深思,在紧急情况面前,究竟是生命至上还是规则至上?保安的职责固然是维护校园秩序,但在面对突发的生命危险时,是否应该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如果每一个环节都机械地遵循常规,而忽略了生命的特殊性和紧迫性,那么这样的规则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
学校保安的职责是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他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确保校园内的正常运行。在日常情况下,这些规则有助于管理校园的人员和车辆进出,防止不法分子进入,保障师生的安全。然而,当遇到紧急医疗情况时,如学生突发重病或受伤,严格遵循规则可能会与拯救生命的紧迫性产生冲突。
在此次事件中,保安依据学校大门不通车、道闸无法打开以及学生已靠近校门口等理由,阻拦了救护车入校。从保安的角度来看,他们或许是在执行既定的校园管理规则,认为担架能够顺利接到学生,所以无需让救护车进入。但这种做法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在医疗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对于一些危急病症,如心脏病突发、严重创伤等,及时送达医院并接受专业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救护车不仅配备了专业的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够在途中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救治和监护,而且其快速、平稳的运输能力可以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规则与生命关系的深入思考。规则固然重要,但它应该是为了保障生命和促进良好秩序而存在的,而不是成为挽救生命的阻碍。在制定和执行规则时,是否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给予一线工作人员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权?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在过去,某高校也曾发生过保安阻拦消防车入校的事件,原因是消防车未提前报备,保安遵循规定拒绝其进入。而当时校园内某建筑正发生火灾,火势凶猛,由于消防车被耽搁在校门口,火势未能得到及时控制,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事后,学校深刻反思,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应给予救援车辆更大的通行权限,并加强了对保安的应急培训,让他们能够在紧急时刻灵活处理。
还有一起事件发生在一所中学,一名学生在体育课时突然晕倒,校医初步判断可能是心脏问题,需要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当 120 急救车赶到时,却因学校门口道路狭窄且停满了教职工车辆,保安又未及时疏通,导致救护车难以靠近校门口。尽管最终学生被送往医院,但也因为延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的救治带来了一定风险。此后,该校加强了校园门口的交通管理,设置了专门的急救通道,并规定在紧急情况下,保安必须优先保障救援车辆通行,同时对校内停车进行了严格规范。
这些案例都警示我们,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必须重视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不能让规则成为生命救援的阻碍。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寻求解决之道。
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学校应完善应急通道的设置和管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救援车辆能够顺利、快速地进入校园。同时,要制定明确的应急流程,让保安和其他工作人员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有章可循,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加强对保安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培训他们的安全保卫技能,更要加强对紧急情况处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应变能力,让他们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同时,也能尊重和保障生命的权益。
在社会舆论层面,媒体和公众应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及时曝光那些不合理的规则和行为,促使学校和相关部门重视生命救援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人们更加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从法规制度层面出发,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应急救援中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急救车辆的优先通行权,对故意阻拦急救车辆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学校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为生命救援开辟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