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李世民功业不如刘邦,却能善待部下

喵先生的科普时间 2023-10-19 12:20:32

如果要选出古代十大帝王,谁能上榜?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成吉思汗、朱元璋、朱棣、康熙,都是热门人选,强有力的竞争者。

那么,谁才是最厉害的帝王呢?这就有得争论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结论,就看评价的标准了。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刘邦就非常厉害,李世民也不错。刘邦的功绩以及为人,都要比李世民强很多。但是,李世民能善待功臣,这点刘邦又不如他。

功绩角度看,刘邦确实了不起。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立,刘邦出身寒微,却能拉拢一支起义军,率先杀入关中,结束了秦朝统治。

接下来的楚汉战争,刘邦要直接面对一等一的强者项羽。期间,刘邦虽说屡次战败,损兵折将,却从不气馁,且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并能听取部下的意见。

战争到第四年,刘邦抓住机会,与项羽在垓下进行决战。楚军覆没,项羽不愿渡江,自刎而死。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又着手收拾韩信、彭越、英布等手握重兵的诸侯王,结束了“异姓王时代”,汉朝的统治得以稳定。

汉承秦制,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模式,却二世而亡。刘邦继承与发展,将秦朝开创的政体模式延续下来,并加以完善,延续数千年之久,在古代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李世民也不错,但整体上不如刘邦。唐朝的北方是李世民打下来,南方则靠大将李靖,且他们都要听从李渊指挥,李渊才是唐朝的建立者。

再则,李世民能利用的资源,远非刘邦可比,故而创业难度要小。得益于宇文泰的努力,关陇世家崛起,是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立国的根基,李世民是其中代表,但要做出妥协。

朱元璋从时代环境以及历史影响出发,认为刘邦比李世民强,可见于《明实录》记载,以下将会以史料呈现其评价。

史载:“太宗规摹虽不及高祖,然能驾驭群臣,及大业既定,卒皆保全,此则太宗又为优矣。”

功绩方面,李世民略逊一筹,但个人肚量上,李世民比刘邦强。朱元璋的这一个评价,主要是从他们对功臣的态度上入手。

朱元璋认为,刘邦有时太记仇,肚量不行。早年刘邦不受嫂子待见,建立汉朝后进行册封,把侄子封为“羹颉侯”,对家人不够好。

要知道,朱元璋对朱家子孙可不是一般好,即便是朱文正,他的后代还能封靖江王,世袭罔替,坐享荣华,算对得起这位侄子了。

对待功臣,刘邦就比较过分了,他猜忌太重,韩信、彭越、英布的结局很惨。朱元璋也杀功臣,但与刘邦不一样;朱元璋是稳定后,才动手,刘邦是刚建立汉朝的第二年就动手。当然,两人五十步笑百步。

李世民就比较好了,跟功臣相处还可以,跟秦始皇、光武帝、宋太祖一样,基本都能让功臣得以善终,除非是自己找麻烦,否则李世民都会留一手。

例如,大将尉迟恭,平日里嚣张跋扈。宴会上,尉迟恭对座位次序不满,不但不听李道宗的劝说,还当场将其暴打一顿,让李世民非常恼火。

李道宗不但战功显赫,还是皇室宗亲,尉迟恭当着李世民之面动手,岂能是臣子所为。如此,李世民很生气,直言:我终于知道刘邦的无奈了,我本想让君臣相安无事,怎奈你们太过分。

尉迟恭犯了错误,如果是遇到朱元璋这号人物,估计就是蓝玉下场。李世民训斥一顿,尉迟恭便低调做人,从此不再闹事,李世民也不追究。

侯君集的结局,也印证了李世民的肚量,在君主中算比较可以。侯君集支持李承乾,事情败露后,李世民还想原谅他,无奈群臣不给。

后来,侯君集被杀,但李世民答应他一个要求,就是不要为难子孙,保存他这一脉,虽说他们被流放岭南,毕竟是活了下来。

接下来,朱元璋又对两人的“心态”进行对比,刘邦比李世民强。

史载:“高祖闻一善言即能感悟,如此者安得不兴?后之为君者少有及之。太宗常有自矜自恕之心,此则不如汉高也。”

朱元璋认为,刘邦的心态很好,领悟力也强,还不喜欢炫耀。例如,刘邦对韩信要求封“假齐王”一事不满,火冒三丈。

此时,陈平踩了一脚,刘邦立刻醒悟过来,及时改口:大丈夫,要封王就直说,还“假齐王”,然后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称王5年,称帝7年,总体上讲都比较谦虚,能听取部下意见,到晚年也是如此。相对而言,李世民就差了一点,尤其是晚年糊涂。

李世民继位之初,也能励精图治,虚心纳谏,跟魏征关系很好。但是,随着李承乾事件爆发,李世民一改对魏征的态度,推倒其墓碑。此时,魏征已经病逝,但曾经担任太子老师,李世民说他不会教育太子。

起初,李世民批评秦始皇、汉武帝沉迷丹药,说自己不会学他们。结果,李世民也是如此,还请来天竺人帮他炼丹。就这点来说,李世民不能始终如一,不如汉高祖刘邦。

朱元璋的评价,相对比较客观,刘邦、李世民各有千秋。朱元璋、刘邦都出身寒微,削平群雄,与强者掰手腕,并建立大一统王朝。建国之后,刘邦、朱元璋都励精图治,始终如一。

如此,从感情上看,朱元璋会更加倾向于刘邦,而不是李世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