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发讣告,37岁副教授黄永远在韩国去世,评上副教授才2年

万晴指南 2024-08-11 18:38:38

大数据显示,科研工作者的黄金年龄大约在25岁到45岁之间。在此期间,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产出最多,其中峰值大概在37岁、38岁左右,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年龄平均只有38.7岁。

中山大学发布一则讣告,国际翻译学院一位正当盛年的副教授黄永远因突发疾病在韩国首尔病逝,年仅37岁。黄教授可谓是年轻有为,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中山大学和学术界都对此表示深切哀悼。黄副教授家属则表示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中山大学发布讣告,37岁副教授黄永远在韩国去世,评上副教授才2年

黄永远是浙江温州人,出生于1987年,从小就品学兼优,是同学眼里名副其实的学霸,老师也都对他寄予厚望。高考时被复旦大学录取,随后考上本校的硕士研究生。32岁毕业于韩国高丽大学,回国受聘于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任助理教授。

通常从助理教授晋升到副教授,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期间需要博士毕业生担任讲师满2年后才能参评副教授,还要满足一定的科研成绩。多数人能在5年内达到参评标准就已经不容易了,很多人熬上10年才评上副教授的大有人在。

黄永远到中山大学任教不到3年时间,就晋升为副教授,这一年他只有35岁。可以说是任教时间刚刚满足,就拿到参评资格,能达到这个程度十分难得。

黄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朝鲜半岛近现代史、中韩关系史、朝鲜半岛国别和区域研究。这些年他主持了多项省部级以上级别的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10多篇论文。没想到刚评上副教授才2年多时间,在去韩国进行学术交流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

黄教授昔日同学透露更多细节,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黄永远副教授英年早逝的消息传出后,难免会引发网友猜想。毕竟他研究的课题比较敏感,再加上学术成就斐然,年纪轻轻就客死异国他乡。据一位黄教授昔日老同学透露,在其病逝前一周左右,就得知其突发脑溢血的消息。

在治疗期间,亲友都在为他祈祷,希望能有奇迹发生,毕竟他还那样年轻。可惜在经过为期一周的抢救后还是传来噩耗,大家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真是天妒英才。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黄永远副教授,让更多人了解他的事迹。

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的发病率,正有年轻化趋势,多半与年轻人作息不规律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科研工作者,长期用脑过度,熬夜已经是家常便饭,更容易出问题。

单从黄副教授能用2年多时间达到别人5年以上的成绩,就足以说明他背后必然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苦。既要完成教学工作,又要从事学术研究,殊不知这些成绩都是以健康为代价换来的。

黄副教授的离开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科研成绩再多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都无济于事。好比是“1”和“0”的关系,有了健康后面的“0”越多才有意义,如果没有了“1”,“0”再多也无济于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娃娃抓起

现在年轻学生熬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可能上初中开始就因为课业压力大而不得不熬夜写作业。上了高中以后,部分学生为了考出理想的成绩,只能拼命压缩睡眠时间,尤其高三可能每天只有4、5个小时可休息。

本以为上大学以后就能好好休息,结果为了给毕业出路打好基础,需要学习的内容就更多了。很多985大学的学生表示,高中都没有通宵学习的经历,反而到了大学体验到了。毕竟学习氛围浓郁,谁都不甘心落于人后,只能尽可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考研期间需要熬夜,读研更是如此,尤其是对自己有更高要求,想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生更是如此。长期熬夜加用脑过度,势必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增加隐患。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警惕,不能让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宁可科研产出速度慢一些,也要保护好科研人才。

或许这些学生和学者熬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也要尽可能在白天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偶尔特殊情况熬夜可以,不要长期熬夜,家长和学校老师也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以身作则,调整熬夜学习这种不良习惯。

今日话题:大家平时有熬夜的习惯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