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好不好,多数时候取决于,父母是否观察到孩子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能否站到其他位置看待问题。
昨天,我家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感触颇深。我惊讶地发现家中瞬间变得整洁。我走近一看,大部分玩具都堆在一起,堆了两座“小山”。平时我是把玩具分类,孩子居然把玩具来了个大混合。孩子几分钟把玩具收拾好了,而我分类收纳需要很长时间。
我家二宝平时几乎不收拾玩具,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我经常抱怨太累了,收拾不完。
今天换作我是他就会想,几分钟能干完的事能有多累?!
这里面的区别是,孩子不分类能快速收拾完,我分类收纳速度慢。
01
习得性观念
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是,物品要摆放整齐,桌面要收拾整洁。现在还学习网络上流行的收纳技巧,好像家中整洁干净心理才轻松。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理念是适用的,但不是所有情景下百分百适用。比如孩子的自由探索和整齐有短暂的冲突。父母觉得家中物品整齐才能心情舒畅,孩子满地玩具才觉得有趣,两者不可同时兼得。
到底整齐和混乱哪种形式更好,没有一个统一答案,只有在特定时间段适合的才更好。只抱有“整齐”才是好就太不灵活了。
或者在整齐和混乱中切换,有时整齐有时混乱。找到双方都接受的方式。
02
孩子的混乱模式
孩子没有经过指导训练,收拾玩具一股脑地堆座“小山”,地面瞬间变整洁,孩子确实解决了地面混乱的状况。
我收拾玩具很慢,要每一件分类收纳,小珠子不会和小汽车放到一起,变形玩具不会和公仔放在一起,这样收纳找东西很容易,弊端是累心,半天才收拾完。
混乱产生创造力的几率大,整齐规矩几率小。这样就不能说“整齐”绝对的好。
03
伙伴关系
父母和孩子就是伙伴关系,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而已。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想,不是一个时代出生的人,经历不同想法自然不同。
现在因为学习成绩卷得不得了,导致亲子关系出问题的情况比较多。父母觉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永远站真理这边,问题是孩子根本不想搭理这事。
孩子想的可能是“我想这样,我想那样,我想是谁就是谁,我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样…”
伙伴关系的态度是商量着来,不能达成共识的时候,本着谁的事谁说了算的原则,前提是这件事不影响其他人。比如孩子暑假晚上不想睡觉,如果可以独立玩耍不影响家人,也可以顺着孩子的心思,如果得父母陪着不睡觉,那就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了,双方商量找到大约合适的方式。
满地玩具也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事,因为住在一个家里面,相互影响,就得商量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极度整洁和满地玩具是两个极端,可能双方都不能接受,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折中方式。
04
目标比细节重要
让孩子幸福并有能力是目标,玩具怎样收拾是细节。目标和细节有冲突的时候,目标是第一位的,不要被情绪和大脑左右,按照目标直接行动。
不止是妈妈们偏情绪化,部分爸爸们也如此,看到家里不整洁就发脾气。
在乎细节是头脑主导,不是目标导向,条件反射型操作,无关深思熟虑。
结语
亲子关系好不好,多数时候取决于,父母是否观察到孩子的思维方式。到底整齐和混乱哪种形式更好,没有一个统一答案,只有在特定时间段适合的才更好。父母和孩子是伙伴关系,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而已。目标和细节有冲突的时候,目标是第一位的,不要被情绪和大脑左右,按照目标直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