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既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推送,又能方便您阅读、分享、评论。
1984年2月5日,一代“战神”粟裕大将壮志未酬,与世长辞。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粟裕将军的家属子女以及工作人员、老战友们全部围聚在病床前,他们对着粟裕将军的遗体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粟裕将军是被病情折磨逝世的。
1984年2月15日,粟裕将军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进行火化,负责操作火化炉的老师傅得知被火化的是伟大将军粟裕后,内心充满了无尽崇敬与痛苦,这么好的一位将军,就这样离开了,想到这里,老师傅不禁湿润了眼眶。
在火化炉床上捡扫骨灰时,老师傅和粟戎生(粟裕的长子)特别仔细,生怕落掉一颗细小的骨头,就在筛选途中,他们二人突然从头颅骨灰中发现三块黑色薄片,老师傅仔细拿起来瞧了瞧,手里的物什直径大约有黄豆大小,几个人围上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弹片!
粟戎生见状大吃一惊,父亲生前一直被头痛所折磨,就医多次也没有查出具体病因,现在看来,父亲多年的头疾就是这些残留的弹片引起的!
别看粟戎生跟粟裕的父子关系很融洽,他还真没有听父亲提起过这些事情,那母亲呢?母亲跟父亲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她知道导致父亲生前头疼的原因吗?粟戎生把火化时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给了母亲,还把那些未烧成灰的弹片拿给母亲看。
原本沉浸在悲伤中的楚青看到弹片后哭的更凶了,她说:“如果这些东西真的是弹片的话,算起来在他头颅里已经有整整54年了!但是我们家人都不清楚具体情况,因为他很少说这些事情……”
说着说着,楚青又想起当年的往事。
“我记得他在谈起淮海战役时,说当时他是日夜守护在指挥所的,每天都要关注着战场上的情况变化,甚至还要制定作战方案,忙起来七天七夜未能合眼,如果头疼起来,他就让警卫员反复摁他的头,或者用凉水冲头以转移疼痛,现在看来,那时候他是带病作战的,我想如果是弹片残留,那疼痛一定是非人能忍受的……”
粟裕的秘书鞠开也曾经回忆起这段往事,他说:“将军头疼发作时,别说头部了,就是连头发都不能触碰,也不能摸,稍微一摸,他得头部就像针扎一般,那时候我们经常发现他的面部通红一片,当时还以为是他高血压,没想到是脑袋里残留着弹片。”
那是发生在1930年的事情。
2月,赣中,国民党军唐云山独立十五旅。
激烈的战争中,粟裕被远处袭来的炮弹打伤,他的头部遭到攻击后,瞬时间鲜血布满脸颊,粟裕的惨状让战士们心惊肉跳,急忙跑过去给他处理伤口。
从昏迷中苏醒后的粟裕见战士们全部围聚在自己身边,硬撑起身子交代:“你们不要管我!前方战事吃紧,你们快去追敌人!”
中弹后,粟裕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但因为当时医疗技术有限,导致他头部的弹片一直未取出,最后没办法,粟裕大将只能带着三块弹片重返战场,这三块弹片见证了他戎马一生。
粟裕大将中弹的那一年只有28岁……
为了革命,为了安宁,为了保住国家,太多的人受伤,死亡,粟裕头部中弹一事,让我想起另一位因弹片折磨一生的伟大女性——贺子珍。
长征的路上,贺子珍跟随的干部修养连在半路上遭到敌机轰炸。无眼的炮弹如雨一般落下,直直地砸到地上,炮弹碎片散落满地,为了保护伤员,贺子珍不顾危险扑到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他们。
紧接着,贺子珍便感觉到剧烈的疼痛,很快她就失去了知觉,陷入昏迷。
随行的医生给贺子珍打了止血针,然后进行了检查,发现贺子珍身上总共有17处中弹,因为没有麻药,所以只取出了皮肤表层的弹片,那些深入体内的弹片则伴随了贺子珍一生,也让她痛苦了一生。
1984年贺子珍火化后,那些残留在她体内的弹片终于出现在大众面前,看着那一块块的铁片,没有人不流泪的。
现在我们说回粟裕将军。
粟裕将军生前曾经留下过遗嘱,他说:“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也不要举行追悼会,我希望可以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经征战过的土地上,我想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按照粟裕大将的遗愿,他的家人将他得骨灰撒放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涉及以下旧址:
山东省:
临沂烈士陵园内悼念广场
江苏省:
燕子矶附近的长江中流
海安县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
东台县三仓镇烈士陵园内烈士纪念碑
安徽省:
黄山市谭家桥乡
河南省:
开封烈士陵园
湖南省:
会同县粟裕公园内粟裕同志纪念碑基座
浙江省:
平阳县山门街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遂昌县王村口
……
粟裕将军在青少年时期就离开了家乡外出求学,在这之后,他便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于战争事业,直到1984年粟裕逝世,部分骨灰送回湖南后,离家58年的粟裕大将终于回到故土。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粟裕的祖上是会同县的大户人家,他的祖父曾经做过州一级的军事长官,他的父亲则是前清的秀才。
在祖辈的影响下,粟裕从小就进入到私塾学习,不到10岁的粟裕已经读熟了《三字经》、《百家姓》、《中庸》等典籍。
看着爱学习的粟裕,他的父亲粟嘉会倍感欣慰。
1918年,会同县遭到土匪的强制洗礼,这件事情的发生让粟裕父亲意识到危险,他觉得乡下并没有安全保障,于是举家搬到了会同县城。
在会同县,粟裕先后进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这里除了有必学的国文、历史课程之外,也有唱歌和手工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让粟裕学到新知识,还增长了很多见识。
在会同县期间,粟裕在这里接触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其中对粟裕影响较大的是普通劳动者。
在自家建房的过程中,粟裕和砖匠师傅混得很熟,他常常跟他们一起干活,一次吃饭,时间一久,工匠师傅们也都喜欢上了这个机灵的少年。
日常生活中,粟裕经常会去会同街上购买日用杂货,看到伙计们忙不过来,他便主动上去帮忙,偶尔还会帮油盐店的老板算算账、数数铜板,他的家境虽然很好,但是他也真的很喜欢跟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
那天,当地百姓们正围聚在城隍庙上看戏,没想到中途却跟北洋军队的士兵起了冲突,看着横行霸道的士兵们,粟裕和同学们与这些士兵们来了个正面交锋。
一个个耀武扬威的士兵说只要见到高等小学的学生,就要找他们麻烦。学生们没有办法只好罢课抗议。
学生对士兵,终究还是实力悬殊,有的学生怕惹上麻烦,怕因为自己的出头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最终不得不离开会同县到外县求学。
粟裕见状很是气愤,他真的咽不下这口气:“我要到外面闯荡闯荡!搞一支可以真正保护百姓们的好队伍!到时候我一定要带队回来找这些军阀们清算清算!”
按照惯例,会同县每年都会挑选几名学生到湘西首府常德去考湘西最高学府——湖南省立第二师范。
年满16岁的粟裕果断报名参加。
县里放榜的那一天,粟裕兴高采烈举着通知书回到家,一见到母亲,粟裕便兴奋喊叫起来:“母亲!我就要去常德读书去咯!我就要去常德咯!”
粟裕的父亲虽然从小就让粟裕进入私塾学习,但是他并不同意粟裕一直念书,他希望粟裕可以继承家业。粟裕知道父亲的想法,所以就瞒着家人上路了。
由于那时候的粟裕缺乏走南闯北的经验,连路费也没有带,步行一百多里到了湘西水陆码头洪江后,才发现连买船票的钱都没有。
为了能去上学,粟裕只好给家里写了封信:“如果家里不给我寄路费,我就是乞讨也要走!”
见状,心疼孩子的粟父最终还是找人借了几十块银洋给他。
1924年3月,粟裕一路爬山涉水终于抵达常德。
一年后的春天,粟裕如愿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正式成为第二师范的学生……
1926年夏天,粟裕放暑假回到家中,然而等待粟裕的并不是父母做好的热菜热饭,而是敌人的追捕,原来是因为有人告密,说粟裕加入了秘密组织,为了不被敌人得逞,粟裕只能连夜返回学校,自从这之后,她再也没有回过家……
1926年之后,粟裕也正式投入到战争之中,战争年代兵荒马乱,无法回家也是情有可原。
战争时期,粟裕也曾非常想念家乡,其中有三次,他都想回家看看的。
第一次:1951年
1951年的一天,心情不错的粟裕找到自己的部下,他对他说:“我现在的家乡解放了,我很想回家去看看,你觉得我能不能回去一趟呢?”
他打小和家里人的关系就不错,自然很担心家里的情况,也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们。
部下考虑了一会儿告诉粟裕:“眼下湘西剿匪尚未完全结束,如果首长打算回家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是为了保证首长的安全,必须要加强一个连的兵力保护才能让首长您通过雪峰山。”
粟裕一听自己回趟家要动用这么多的人力,果断打消了想要回家看看的想法。
第二次:1959年
粟裕因工作安排来到湖南长沙,随行的工作人员得知粟裕是湖南人后,便提议粟裕趁着在长沙期间,赶紧找个机会回家看看去。
“首长,您现在人都在湖南了,不打算回去看看吗?下次再来长沙,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算了,不回了,回去干什么呢?”
粟裕怎么会不想回家呢?他是不能回。
此时的长沙正在召开一个全省性的会议,会议期间,粟裕接见了老家会同县的副县长粟周尧,一见面,粟裕就问对方:“我老屋背后的那棵大树还在不在?”
粟裕说的其实是几棵树,他小的时候,经常在老屋背后的几棵大树下骑马,拉着儿时的小伙伴在树下做游戏,这些老树不但见证了他的成长,也是他对家乡的寄托。
后来因为战乱,粟裕一直很担心这几棵树会被砍伐、烧毁,所以一见到粟周尧,首先关心的就是那几棵树。
粟周尧一听粟裕的话,立马就知道粟裕说的是什么树,他连忙回答:“都在,都在,那几棵树呀,现在都好好的呢,毫发无损!”
听完粟周尧的话,粟裕悬着的一颗心暂时也能放下了。
随后,粟裕又仔细询问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当地的生产情况,他很关心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民的日子过的好不好,关心这些百姓们有没有吃饱饭。
针对粟裕的问题,粟周尧一并仔细回答,他告诉粟裕,现在家乡的百姓们都按照中央提出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大生产,同时还建立了人民公社,目前百姓们的生活还是挺稳定的。
经过这么一番谈话,粟裕考虑到家乡的百姓们此时都在忙着生产,如果现在回去,不但会打扰到邻居的劳作还会麻烦邻居们招待自己,所以这次即便是到了家门口,粟裕还是打消了想要回家看看的念头。
第三次:1980年
自1926年开始,粟裕已经有54年没回过家了。
1980年,粟裕家乡的一位老人去北京看望湖南的亲戚,正好这一年粟裕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老人也打算去看看粟裕。
老人带着几斤家乡的冬笋来到北京,见到亲戚后,他便把这些特产分给他们,如今在外忙碌回不了家,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也是好的。
粟裕拿到冬笋后开心极了,北方的食物跟南方的食物终究是有差异,虽然他已经吃惯了北方的食物,但论起味道嘛,那肯定还是家乡的最好,粟裕特意让家人按照家乡的法子炒了为数不多的冬笋,一家人吃的很开心。
饭后,粟裕又拉着孩子们坐在身侧, 他给他们讲了几个关于自己年少时期的故事。
1981年,常年忙碌工作的粟裕将军开始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不得不住院,可能是上了年纪,住院后的粟裕开始变的多愁善感起来,看着窗外摆动的树枝,粟裕又想起自己老屋背后的那几棵大树。
如今都过了五十多年了,也不知道那些树还在不在,或许已经被别人铲平了吧?也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死亡”。
看着外面的景象,病床上的粟裕深深叹了一口气。
1982年,粟裕的几位部下(张震、李旭阁等人)要去湖南察看,得知自己的老首长很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所以完成工作后,他们一行人特意去了趟粟裕的故居。
抵达故居后,便选择不同的角度对着树木、房屋、山景、溪流、百姓拍了很多照片,他们要拿回去给粟裕看,家乡的百姓们得知他们的目的后,挨家挨户不但非常配合,而且还拿出家里为数不多的特产,其中有腊肉、蜜饯、冬笋、油炸糯米,乡亲们把特产仔细打包,让同事们拿回去给粟裕尝尝,他一定非常想念家乡的味道。
等回到北京,他们立刻把这些特产和照片给粟裕送过去,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照片,吃着美味可口的特产,粟裕也算是回到家乡了,他是那么想念家乡,那么想念家乡的亲人们,只可惜,他再也没有办法亲眼去看一看了。
为了革命,粟裕将军没有亲自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1984年将军逝世后,他的家人按照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到他曾经作战过的土地之上。
将军少小离家,如今总算是回来了。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粟裕将军的故事,别忘了关注我哦!更多精彩的故事在后面等着您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