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大家都知道岳母在岳飞的后背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激励岳飞的抗击侵略者的斗志与决心。但根据史料记载表明,岳母当年给岳飞刺的其实是“尽忠报国”,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精忠报国”。
原来当年岳飞被奸臣们陷害后,最先来审问他的是御史中丞何铸,岳飞在面对审问时一言不发,默默地脱去上衣赤膊以对,当何铸绕到他背后时发现其背后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字。何铸当即被岳飞的忠心所打动,决定为岳飞伸冤,只可惜在奸臣秦桧等人的操作下,何铸没能替岳飞伸冤,被换掉了主审的身份,于是便没人救得了岳飞。但由何铸等人做证明,史料上肯定不可能记错,岳飞背后刺的字是“尽忠报国”。
那么“精忠报国”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当时岳飞率领岳家军屡立战功,宋高宗赵构为表彰岳飞和岳家军,特地赐给他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岳飞每次出征,都会打着这面旗帜用来鼓励将士们的士气。老百姓们经常看到的是这面旗帜,加上岳母刺字的传言,因此在传播宣扬岳家军时,便误将“尽忠”二字传成了旗帜上的“精忠”,毕竟老百姓也没亲眼看到过岳飞后背上的刺字。由于民间传言远比史料记载的流传更加广泛,以至于最后我们了解的课文以及许多文学作品中所见到的也都是“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了。
但是实际上,这“尽忠”和“精忠”两个词的含义区别是很大的,“尽忠”指的是指竭尽忠诚,牺牲生命为国尽忠,是岳母对岳飞的鼓励和期望,也是岳飞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精忠”则代表对国家、民族无比忠诚,体现了社会评价对岳飞精神和功业的认可。此外“精忠”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体现了帝王的权威,为了宣扬帝权,皇帝才会压没“尽忠”,让“精忠”流传下去。不管是“尽忠”还是“精忠”,岳将军的功绩都是不可否认的,他那刚毅的山河爱国情怀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令人难忘。岳飞般的英雄激起中华民族脊梁,值得我们永远仰慕和怀念。
岳飞的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精神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然而,对于历史的记录,有时存在误差和误解,这也可以从“精忠报国”与“尽忠报国”的差异中看出。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问题,但这个问题在许多专家、作者和学者之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它提醒了我们要尊重历史文化,发掘历史真相,弘扬正义,传承英雄精神。历史的每次进步都得靠前人的不懈努力,让我们铭记历史,勇攀科技智慧巨人的肩膀,共创美好未来。
还我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