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作品《色戒》被拍成电影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因为那三段让人脸红心跳的大尺度戏码,让这部爱国剧披上了色情的外衣。
而剧中美丽的汤唯,扮演的女学生王佳芝,更是对易先生由恨生爱,慢慢沦陷,最后放弃了绝佳的刺杀机会,然后被处死。
然而,事实上,这部剧是有原型的,王佳芝的原型不仅是一位民国名媛,还是个中日混血,一直到最后,她也没有爱上“易先生”,也没有背叛组织。
她就是郑苹如,如果没有张爱玲的小说还有李安的电影,她恐怕连名字都不会被人知晓。
郑苹如的母亲是一个日本人,但她嫁给郑苹如的父亲郑钺后,就逐渐摆脱了自己的民族偏见。
郑钺是位国民党高官,早先追随孙中山左右。
在这样的氛围下,小小的郑苹如从小就三观极正,也有一腔爱国热情。
后来,郑钺担任负担大学的教授,又担任上海大法院的法官,给郑苹如提供了优渥的生活环境,郑苹如逐渐成长为一个妥妥的名媛。
她长得又很美,在这样的环境的滋养下,更是出落得越发动人了。
曾经和胡蝶、陆小曼、阮玲玉等名人一起登上过《良友》画报的封面。
按理说,这样优渥的生活环境,郑苹如本应过着非常闲适,不理俗事的生活。
可恰恰相反,那时候正值中日战争爆发时期,郑苹如非常热衷于抗日活动,经常为伤兵做衣服,也常常写画报,做演讲,宣传“打倒日本人”的理念。
郑苹如的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被当时的中统头目陈宝骅相中,经过调查,发现她还精通日语,简直就是当间谍、消灭汉奸的最佳人选。
于是,他就通过别人的引荐,认识了郑苹如,并向她表达了希望她能够加入组织,一起抗战的想法。
郑苹如欣然应允。
郑苹如利用自己的交际圈子获得了许多有利的信息,后来,陈宝骅就想把一个重大任务,也就是刺杀有“丁屠夫”之称的丁默邨。
此人是个特务头子,心狠手辣,甚至连婴儿都不放过。
而且行事极为小心,陈宝骅曾经多次派人暗杀他都没能成功。
而陈宝骅之所以安排郑苹如去完成这个任务,主要是因为丁默邨非常好色,而郑苹如恰好长得极美,而且丁默邨在当汉奸之前,曾经是郑苹如所读中学的名誉校长,也就是有一层师生关系。
这样,郑苹如去接近丁默邨就不会那么突兀了。
就这样,郑苹如如愿接近了丁默邨,还帮着释放了中统游击队队长。
而丁默邨得知郑苹如有一半日本血统外,更加打消了疑虑,一头扎进了美人怀中。
两人就这样谈起了“恋爱”,期间郑苹如也多次找机会暗杀丁默邨,但对方还是非常警觉。
有一次,丁默邨送郑苹如到楼下,郑苹如邀请他去家里小坐,家里埋伏了中统的人。
面对美人的盛情邀约,丁默邨差点没把持住,但最后还是拒绝了。
而另外一次绝佳的机会,就是像影片中演的那样。
郑苹如向丁默邨撒娇称要一个圣诞礼物,他以为这是郑苹如的突然兴起,就答应了她一起去选。
结果,在选购的时候,丁默邨敏感得发现周围有一些人似乎在时不时地盯着自己,这引起了他的警觉,直接抛下郑苹如向门外奔去。
然后一步就坐上了自己那辆刀枪不入的防弹车。
最后,周围的暗杀人员都没来得及开枪,反而把郑苹如暴露了。
郑苹如被毒打折磨,但她却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真实目的,只说是因为吃醋。
丁默邨当时为色所迷,没有像电影中那样立刻处死郑苹如,结果郑苹如死在了丁默邨的老婆和几个姨太太手下。
她牺牲自我的大好年华,为理想而献身,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只不过关于这部剧是不是以郑苹如为原型,当年电影放出来的时候,确实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很多人觉得,不能凭借一点点相似的桥段就硬往英雄上靠,而张爱玲写书的时候,其实就是想歌颂爱情。
对抗日英雄做这样的改编,对他们其实是有些亵渎的。
不过。不管怎样,能够用这部片子,让大家认识一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女英雄,也算是一件幸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