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女不尊重你,无视你时

谷与妈妈 2024-10-15 16:00:24

现在有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动了,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活的很谨小慎微的。

不久前,看到一个母亲发出的视频很是心酸,大学毕业的儿子整天在家玩游戏,吃饭、洗澡都顾不上。

妈妈劝他要注意个人卫生,也该出去找个工作养活自己了。

谁知道换来的却是孩子歇斯底里的吼叫“你这样天天唠叨烦不烦,我这么大了,你还要管这么多,不讲卫生会死掉吗?你怎么不出去工作?你穷就不要生孩子,生了我出来又养不起有什么意思。”

一时间这位妈妈竟无言以对。

这种失衡的关系,让父母卑微到了尘土里,活的憋屈、小心翼翼。还有另一个事件也让人唏嘘,那就是“山东济宁少年当街殴打母亲”事件。

视频中一个少年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在大街追着拳打脚踢自己的妈妈,不依不饶的,路人怎么都拉不开。网友直呼,看了这个视频,寒了很多父母的心。也有记者在学校周边做了一个随机调查,记者询问孩子,知不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具体日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只有几个能够说出父母的生日,大多数人都不能具体说出来,或者并不关心父母具体哪天生日。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为什么做父母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为了孩子筹谋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无视冷漠。那么,到底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心理学家认为:当儿女不尊重你,无视你时,不要愤怒,更不要讲道理,记住做这3件事就够了。

设立明确的底线看过网上一位妈妈的分享:我的女儿从小就特别有个性,有主见,她要做的事情没有人能拦得住。有一次女儿看到隔壁家小朋友在吃饼干,非要同样的饼干。结果我们没买到一模一样的,女儿就哭、边哭着就把头往上墙撞,吓的我们走遍了附近的所有超市。

后来女儿上学了,有次考试没考好,回来我们多说了几句,女儿不干了,大声指责我们“不尊重她”,然后一连三顿没有吃饭,那几天一直对我们也是答不理的,有时候正面遇到还会去甩一个大大的白眼。看了这个妈妈的分享,我不明白的是她为什么会将“失去底线”、“失去家庭秩序”的混乱归结为女儿“有个性,有主见”。这个女儿非常不尊重父母,而这份不尊重何尝不是父母失去底线,无条件的溺爱所造成的呢?

美国心理学戴安娜·鲍姆林德早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就提出,在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是要求性和反应性。其中要求性是指父母对儿女的言语和行动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并且能够监督和鼓励孩子去完成。而反应性是指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的一个敏感度和耐心度。心理学家还特别强调,这两个维度需要同步而恰当的执行。当我们从这两个维度反向分析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就很明了了,其实就是父母从开始对于这个维度分寸没有拿捏好。从要求性来看,上面那位妈妈对女儿行为没有一个适合的标准,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她就毫无原则底线的去满足女儿的一切需求,不论需求是否合理。

这导致了女儿长大后骄纵的性格。至于反应性方面,这位妈妈显然对孩子的反应过度了,形成了无底线的溺爱。所以当父母不被孩子尊重的时候,做父母的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给在家庭教育中设立了明确的底线,孩子越过这个底线后,你是否做出了适当合宜的奖罚。与其被孩子不尊重的态度困扰,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在家庭中设立明确的界限,公布自己的底线,一旦他们越界了就采取惩罚措施,立规矩永远不迟。

相互尊重心理学家根据家庭教育的类型将教养划分为四大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深受传统思想左右的东亚文化下,不得不承认我们家庭中的父母很多专制型的家长。教育本身没有对错,不过却各有利弊。我曾处理过一个个案,男孩原本是一个乖乖仔,突然有一天开始和父母顶撞、吵架,后来演变成父母不惹他,他也谩骂家长。

用他妈妈的话说“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据父母讲,这个孩子从小听话,就是到了10岁多了,他的房间也可以随便进,他的抽屉从来不上锁,父母可以随便看。孩子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就叛逆了。在做家庭治疗中我了解到,他的父母从小的教养模式是专制型的,他们规定孩子睡觉的时候房门不许关,美其名曰怕他害怕,实际上就是一种无形的控制。随便翻看日记,随便动孩子的东西,这些行为孩子小的时候是一种监管无疑,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需要隐私了。

当家长触及到孩子的隐私,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不被尊重。等他有了反抗的能力,他就像一个按到底的弹簧一样,高高弹起,崩在脸上。所以,不要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就肆意地去侵犯他们的隐私,而是要学着相互尊重。转变专治控制思维,变成权威型的家长,在无条件的爱中有严厉,在严厉中透着接纳,这样才能促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形成。

建立有效沟通无论在任何关系中,沟通都是解决问题最优解,而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会让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当你感觉到不被孩子尊重,或者被他们无视的时候,不要条件反射的去愤怒,然后互怼起来,这样只能激化矛盾,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改变一下事情的归因,平静一下心情,用同理心去理解和倾听他们的感受,去理解他们的难处和困扰。

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再平心静气的告诉他们,家长此时此刻的想法和期望,让他们清楚摆明我的立场。所以,有效的沟通是明确底线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也是方法,更是一种需要家长长久学习的学问。

0 阅读:0

谷与妈妈

简介: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宝爸宝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