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来自网络;李文庆 乡村文苑
打 铁
文/李文庆
铁匠是由师傅带着二位徒弟一行三人组成,工具有风箱、砧子、大中小锤、几把长短大钳、大剪、铲子。
师傅掌握着各种打铁的技术,拿着小锤敲打指挥。大徒弟是舞二锤和磨铲工具做最后一道工序,二徒弟是专责抱大锤拉风箱的工作。
在手工业盛行的年代,铁匠是一门高难度的艺术活,不只有心灵手巧,还得掌握好火候、淬火的软硬才能吃这碗饭。打铁先要本身硬不只是指铁锤对铁砧子的硬度是有过硬的技术绝活。
所以铁匠的人数不多,成为了最挣钱的行业,在匠艺行业里被称为“一打铁二铸锅”(包括钉锅),铁匠翻转手养活七八口。
集体化时隔两三年村里在农闲时期就联系铁匠进村打铁。到了村里先泥一下午铁匠炉,再捡些破瓷片做火炉盖。吃住由队里负责,给集体扯犁、钉耙、钉鞍子、打石头的大锤、放羊铲等。也给个人打锄、厥、镰、斧、刀。
收工后的傍晚村里人围着铁匠看打铁,就像看球赛一样认真和高兴!有时夹出一块大红铁,在重锤的打击下火星四溅。吓的围观者慌忙后退。每做一件物件需要几次烧红几次锤打才能成为模具,再经过师傅的打眼、弯曲、晗钢。就是往刀刃上钢,挑一钢片烧红打成薄条,剪成和刀刃口一样大小放在一起再烧红,打薄、摊均,剪齐、铲好、磨快、烧红快速放进水盆中淬火。再烧红再淬火,三番五次等到淬出刀刃边有了火焰兰颜色才算合格,这叫炉火纯青。因为淬火软了刀不锋利,硬了太脆板刃口。拿捏住好钢水才是好师傅。
不要看一把小小的剪刀做起来很费劲,它不只是剪刀的锋利,要左右剪股的匹配,弯曲的一致,开张的灵活,还要严丝合缝的精密。一把剪刀打成后还得让师傅做好几次的修整、测试才能找准平衡。
由于经常看打铁,我也看出些门路夹道来。比如在炉中烧铁的过程中,师傅主要掌握着火候,差不多了翻一下再烧。准备开打时,师傅在铁砧上敲一下是让中锤动手打,敲两下是两锤一齐打。这时候徒弟们放下手中的活抡起了铁锤。在打铁的中间,师傅的小锤打那里,大二锤紧跟着打那里。中途师傅的小锤在砧子上轻敲一下,意思要翻铁了,一块红铁被打到青色了,师傅小锤在砧耳上得啦啦地敲下来,意思让大二锤停打。铁回炉再烧,这就是趁热打铁了。
打铁时进了村口就能听到叮、咚、当,好听的节奏音,这是三人在打,叮、咚这是两人在打。
现如今老农具用的少了,铁匠这行也流失了不少人,只有很少的人做着一半打铁一半电焊的锄、撅、斧、铲类的小农工具。在集市上售卖。
铁匠,在五六十年代,已成为一份稀缺而珍贵的职业。他们,这些技艺精湛的师傅,不仅赢得了我们的羡慕与尊敬,更是承载着一种对传统工艺的敬畏。祖辈们遗留下来的这些手艺绝活,其传承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坚守,更是对民族文明自信的深刻体现。这份坚守与自信,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文化传承的道路。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作者简介:李文庆,男,汉族,1951年生,山西兴县人, 小学毕业,农民,一生爱好读书。《走进黑茶山》一书于2018年5月出版。常有短篇散文在新闻网、新华网等网络平台发表、转载。省、市、县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