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代先民知道制造和使用青铜器时,人类已开始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距今四千年以后到三千年之间,吉林进入青铜器时代,即已进入原始社会的后期阶段。
配图与正文无关
吉林省内青铜时代遗址约有600余处,其时代约在西周初到秦、汉之际。由于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各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征、自成序列的青铜文化。西团山文化和大安汉书文化是吉林青铜文化中两个典型的类型。
西团山文化吉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最早发现于吉林市郊西团山石棺墓葬的发掘,所西团山墓葬遗存为代表的考古文化定名为"西团山文化"。西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吉林地区和长春地区,四平地区个别县(市)也有西团山文化石棺墓。据C14年代测定,西团山文化是从西周初到秦、汉之际的青铜文化,距今约从三千年到两千年之间。从青铜器的种类、数量及铸造工艺分析,西团山文化尚属不发达的青铜文化。特别是迄今为止,极少发现可确认为该文化的铸范,所以不排除相当数量的青铜器制品由周邻发达青铜文化流入的可能性。
但是西团山文化标志着东北地区金属文明的开始,是我们认识秦前吉林省直至东北地区社会状况的一个相当重要而典型的文化遗存。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具体表现为:陶器都是夹砂陶,呈不均匀的红褐色;青铜工具发现较少,生产生活中仍然大量使用石器;房屋建造的技术很不发达,居址多选择在沿河高地,平地的居址年代较晚。房屋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也有用自然石块垒砌筑屋的。
大安汉书文化大安汉书文化分布在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该文化以吉林省大安县汉书屯汉书遗址而命名,考古学家将汉书文化分为两期。汉书一期文化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代,这一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有鬲、罐、壶、钵、碗等,为泥制红褐色,上饰复合篦纹图案。尤其出土了一腹面带着横梁的圆形铜扣及一双圆形铜片,均为范铸的青铜制品,可知大安汉书一期文化进入了青铜文明时代。
人类发展到青铜器时代,原始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为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权制乃至奴隶制奠定了物质基础。吉林的青铜文明不仅仅是使用青铜器和陶器,大量的石器、石器加工、制陶,纺织也同时得到了发展,有了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出现了彩陶、麻布、毛织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