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10万亿化债计划来袭,是民生曙光还是通胀阴霾?

桐桐看趣事 2024-11-14 17:32:48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化债拉开帷幕,国家安排10万亿资金意义重大。这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个利好消息,并非大家所担忧的会让百姓买单或引发通货膨胀。

从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来看,这10万亿相当于未来三年每年增加约2%的地方政府支出能力。此前被拖欠的款项有望迅速得到清偿,无论是直接与地方政府相关,还是和地方政府下属企业有生意往来的,都会发现交易将更加顺畅,这无疑有利于经济的活跃和就业的改善。而且,此次化债行动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精力发展经济,进一步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

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这一举措可极大增强地方的购买力,促进地方活力恢复。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除税收、卖地收入外,地方债是重要资金来源。但此前地方债额度受限,不少地方政府为推进项目通过下属国有企业发行城投债等隐性债务,这些隐性债务在2023年底高达14.3万亿,且利息较高。近几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同时债务进入还债高峰期,压力巨大。此次10万亿化债资金可谓雪中送炭,若不再新增债务,到2028年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将大幅降低。

2023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为14.3万亿元

化债资金来源及债务性质问题

首先对于大家关心的10万亿化债资金是否需要百姓偿还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新增的6万亿债务限额属于借新还旧,并未产生新债务,另外4万亿是从已规划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中调剂而来。从本质上讲,这些地方债属于内债,主要是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解决,不存在让百姓额外偿还的问题。

地方债本质上是一种金融产品,当投资者购买地方债时,相当于把钱借给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后连本带利收回。而且我国地方政府有中央政府作为后盾,一般不会出现违约情况。虽然当前全球不少国家政府负债率较高,如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达118.2%,G7国家平均负债率123.4%,日本甚至接近250%,但我国狭义的政府负债率目前为67.5%,且我国地方债务多有交通、水利、能源等资产沉淀,举债空间仍较大。

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化债与通胀关系及未来改革方向

很多人担心此次化债会像以前的4万亿计划一样引发通货膨胀,但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从操作层面看,只有央行购买国债或地方债并增发货币时才会引发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导致通货膨胀。而当前地方债主要卖给银行、投资机构、投资者、代建商和普通百姓,并未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从经济现状来看,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购买力不足,通货膨胀率一直在0%左右,远低于健康市场经济体2%-3%的通胀水平,当前主要是要避免价格过快下降,所以此次化债是提振经济的良药,能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避免地方经济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最后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政府估算的地方债规模可能低于实际情况,未来化债力度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未来改革方向可以是中央政府增加发国债的力度,中央政府有大量资产,发行国债利率较低。可以将国债资金交给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同时将国债投放资本市场,因为国债在资本市场信用评级高、流动性强、利率稳定,可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地方政府活力恢复。

10万亿化债计划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一步,对当前经济形势有着深远影响。它在稳定民生、保障经济发展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既缓解了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又避免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对百姓生活的冲击。然而,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在债务问题上仍需保持警惕,进一步完善债务管理机制和化债策略。

未来加大国债发行力度等改革方向若能顺利实施,将更好地优化债务结构,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和优化,我国经济将在合理的债务规模下,保持稳定增长,让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良性循环,向着更繁荣、更稳定的方向大步迈进。

文本来源@李稻葵的视频内容

0 阅读:5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