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集合店“杀疯”背后:加盟是金矿还是巨坑?

桐桐看趣事 2024-11-16 17:34:39

在当前的商业版图中,零食集合店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态势席卷而来。仅仅半年时间,就能开店3000家,一年营收高达200亿,这一成绩让整个行业为之侧目。不知你是否留意到,近一两年间,周边如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好想来、零食有鸣之类的网红零食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的扩张速度之快,仿佛开店无需成本。

赵一鸣于2019年创立,2021年时仅84家店,而如今其门店数量已突破5500家。零食很忙在2017 年成立,2020年只有700家店,但之后每年平均开店1000多家,现在门店数量也超过了5000家。去年十一月,赵一鸣零食与零食很忙宣告战略合并。虽各自独立运转,然二者总和已达万店之规模,与此同时其他品牌亦在奋力追赶。

这种火爆的场面,在四五线小县城等下沉市场表现得更为突出,堪称 “神仙打架”。在一个小县城里,多达20多家零食店聚集,春节期间,门店日客流量大幅提升30%-50%,客单价提升约50%,销售额翻倍。早期加盟者据说日入3万,这让不少人对加盟零食店心生向往。

零食集合店的发展溯源:从先行到后浪

尽管当前零食市场似乎是新合并的 “鸣鸣很忙” 占据优势,但它并非是零食集合店模式的开创者。早在2010年,老婆大人就已成立,它是中国最早的量贩式零食店品牌,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零食连锁品牌,大本营在浙江,在其巅峰时期,全国门店超过1000家。然而,真正将这种零食集合店模式发扬光大的是后续的品牌。

2017年成立的零食很忙,仅用5年时间,全国门店数量就突破了1200家,并且以每天新开3家门店的惊人速度扩张。本以为市场将趋于饱和,2019年赵一鸣横空出世,第一家门店在江西宜春南路开业后,便如脱缰之马,在两年多时间里迅速在7个省发展到800多家。这些零食集合店选择在小城市布局,这也解释了小县城零食店扎堆的现象。从商业规律来看,有 “小生意在大城市做,大生意在小城市做” 的说法,零食店这门大生意看中了小城市的潜力,其走红可谓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零食集合店火爆的秘密:低价与商品丰富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已超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不过,该市场呈现出大而散的特点,洽洽、良品铺子、乐事、百草味等头部品牌加起来在休闲零食市场中的占比不超过5%。

零食集合店恰恰抓住了这个市场空白,它们将各种品牌、各种类型的零食汇聚一堂,每个门店的SKU超过1000个,部分甚至能达到1500个,无论是辣条、薯片、果冻还是泡面,应有尽有。

零食集合店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迅猛的扩张,其核心因素就在于拥有显著的价格优势。我们来看传统的零食店,无论是夫妻经营的小店面,还是规模较大的超市等线下实体店铺,一款商品若要摆上货架,往往需要历经多层代理商和经销商的转手。在这个过程中,每多一个环节,就会相应地增加成本。

这些增加的成本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最终它们无一例外都会被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使得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大幅提高,这也为零食集合店以低价切入市场创造了机会。它们直接从厂家拿货,通常无需压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上架也无需缴纳入场费、条码费等费用,成本大幅降低,售价自然也就更低了。例如,一块成本5元的饼干,在零食集合店可能仅售6.5元,而在传统超市往往要卖到10元以上。

然而零食集合店也并非完全是价格的 “净土”,其中也存在不少套路。商家常常会选取消费者熟知的商品作为引流品,比如可乐雪碧,外面卖2元,店内卖1.5元;农夫山泉外面卖2元,店内卖1.2元;康师傅方便面外面卖5元,店内卖3.8元。这些低价商品不仅能吸引顾客进店,还能起到锚定用户的作用。但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抱怨零食集合店的称重零食价格过高。

有网友表示,在某零食店买3个卤蛋花费6.3元,每个合2元多,而且品牌陌生。据零食有鸣创始人透露,零食有鸣15个品类中,白牌商品数量占77%,销售额贡献达73%,像嗨特购、好特卖、零食很忙等零食集合店,在售商品中一半都是白牌。所以消费者在逛零食店时,购买水和大牌零食相对更划算,对于那些不熟悉的散装称重零食则需谨慎选择。

加盟零食集合店的困境:成本与竞争之殇

看到零食集合店看似繁荣的生意,许多人认为加盟是一条致富之路,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加盟成本高昂。以赵一鸣为例,其官网显示的开店费用明细中,加盟费38000元,设备费7-10万元,保证金2万元,装修费8-12万元,首次进货费18-25万元,这些费用加起来就达55-60万元。

而且赵一鸣还对店铺位置有要求,所在商圈当日人流量要大于5万,门头需12米,门店面积150平,即使在四五线城市,这样的位置和空间成本也不低,再加上店铺转让费、租金、人工水电等费用,总成本至少七八十万。如果是在人流量较好的商圈,投资可能超过100万。

如此高的投资,回本情况如何呢?有人算了一笔账,零食店综合毛利率为18%,假设工作日销售额1.5万,一个月22个工作日,销售额为33万;周末销售额2.5万,一个月8天,销售额为20万,一个月总营业额53万,毛利润约10万。再看成本,租金一个月4万,6个人工资支出2.7万,水电物流和交税等1万,总计7.7万,一个月纯利润仅2.3万。如果开店成本是100万,回本周期则需要3.6年,而且这还是在店铺位置理想、人流量稳定、销售额无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可见加盟零食集合店并非稳赚不赔,回本周期也较长。

零食集合店行业已进入倒闭潮阶段,原因在于红利期已过,行业内卷严重。就像前文提到的小县城案例,众多零食店挤在一起,竞争激烈,脱颖而出的唯一方法就是降价。在湖南宁乡,部分零食很忙门店推出全场正价8.5折后,消费满30减16、满60减32、满90减48的折扣活动,算下来最终价格不到正价的五折,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排队,人均消费仅3元。

不仅如此,品牌方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行业的混乱。零食品牌纷纷推出0加盟费、0管理费、0培训费、0服务费等优惠政策,还为加盟商提供竞品补贴。例如,零食很忙在对手高销店50米范围内开店,补贴不设上限,打价格战时补贴毛利到15%;好想来对在竞品范围内开店的加盟商,额外补贴门店年租金的50%。更有甚者,一些品牌还玩起了离间计,如网络流传的某通告显示,有品牌被指控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对手加盟商机密信息,以高额补贴诱导加盟店翻牌。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加盟商深受其害。一方面,密集的降价活动导致利润一降再降;另一方面公司商品SKU虽多,但热销单品相对集中,大部分单品积压,开店一年多的加盟商在备货上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密集的开店策略导致消费者分流严重。

而且消费者变得更加精明,发现了零食店白牌称重商品价格高的秘密后,购买倾向发生变化,进店只拿水等低价商品就走。这使得加盟商陷入了开业时热闹、两三个月后冷清,做活动有人、不做活动无人的困境,不仅辛苦一个月赚不到钱,反而亏损。

可以说当前零食集合店行业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品牌众多但差异化小,商品种类、数量、价格相似,只能拼价格,最终必然有一批品牌被淘汰,行业重新洗牌,价格回归正常,而加盟商则成了这场残酷竞争的牺牲品。在商业世界中,我们需认清现实,不要被表象迷惑,以免成为代价的承担者。

文本来源@财经不眠姐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