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沉浮史:因吃肉遭拒绝而大哭,穿打补丁旗袍去日本难掩尴尬

盛朋评社会 2023-01-03 20:20:05

前言

在上世纪90年代席卷全国的下海潮中,刘晓庆成立“实业开发公司”,引起当时观众和媒体的热议。这让她深陷舆论漩涡中,先后经历离婚案、偷税漏税案等纠纷中,一时非议四起。本文搜集多方资料,为您讲述刘晓庆在影坛的奋斗史以及她下海经商的是是非非……

01离婚后经济窘迫,深感贫穷能使人扭曲

1952年10月,刘晓庆出生于重庆涪陵。

她11岁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扬琴和声乐。

20岁那年,她被宣汉县宣传队选中,从此走上演艺道路。

从1975年到1982年,刘晓庆先后出演电影《春歌》、《小花》、《神秘的大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影片。在《瞧这一家子》中,刘晓庆获得第三届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应该说,青年刘晓庆的从影之路很顺利,她出色的演技赢得观众的喜爱,逐步成长为明星。

当最初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到农场工作时,刘晓庆还算“带薪农民”,每个月的工资是27.5元。8个月后她参了军,每个月津贴6元。6年后,因为刘晓庆工作突出,她的工资涨到56元。

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对刘晓庆来说就不一样了。她是个电影明星,调到北影厂后每月6元的津贴没有了,实际工资降为50元。

1982年,刘晓庆与第一任丈夫王立离婚,照她的说法:“从家里出来时等于扫地出门,手上一分钱都没有,甚至连牙刷都没有带一把。”

在80年代,离婚是一件大事,谁一旦“离婚”就在名誉上不好了。对于刘晓庆而言更是如此,北影厂的人议论纷纷,无论她走到哪里都被流言蜚语包围。刘晓庆不是心理素质差的人,她没必要跟人解释,照样该干什么干什么。她很明白自己的情况:有时候连几块钱一罐的煤气都用不起,常常为到哪里吃饭而发愁,但她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经济上的窘迫。

于是她拼命拍戏。

那时候导演王好为邀请她拍摄电影《潜网》,摄制组每个月发给5.8元的外景补助费,这成为她的一笔“意外之财”。由于角色需要,她天天练习形体操和舞蹈,中午十二点半化妆,一点进摄影棚拍戏直到深夜十一二点;第二天早上十点练习形体操,中午又开始化妆拍戏……连日的练习和拍戏让刘晓庆经常忘记吃饭,练旋转舞时常常呕吐恶心。

她常常接到观众来信,不由幻想道:“观众既然这么喜欢我,如果每人能给我寄来一分钱,有两亿观众给我寄,我就有许多钱了,一切不就好了嘛!”当然,没有观众知道她的经济情况。

当刘晓庆最终熬过下一个月发工资,拿到手里5张10元的钞票时,她第一次感到钱是多么宝贵。

刘晓庆不是娇生惯养的人,生活上苦点心理上还能承受,然而在拍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时,大陆演员和香港演员在生活待遇上的悬殊深深刺痛和激怒了她。

在这两部影片中,与刘晓庆合作的香港演员梁家辉是第一次上银幕,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气,但梁家辉却有很高的片酬。

刘晓庆是这两部影片的女主角,却没有一分钱的片酬。拍戏时,演员们都住在西苑饭店,伙食很贵。

那时刘晓庆拿每月50元的工资,陈烨每月拿47元的工资,都没有补助。为了省钱,刘晓庆和陈烨常常不吃早饭。

而梁家辉等所有香港演职人员每天的饭票都多得吃不完。刘晓庆和陈烨看到后,有时候就找他们要饭票。最终,这导致刘晓庆大哭一场。

刘晓庆等演员每顿饭都发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两个馒头,一根粉肠和一块黑咸菜。香港来的演员呢?吃得是白米饭,菜有鱼有肉。刘晓庆是四川人,吃不惯馒头,有时候发的饭干脆不吃。

有一次,刘晓庆实在饿得厉害,于是一边拍戏一边吵吵着说饿。香港导演李翰祥看她饿了,便提前收工让大家吃饭。当刘晓庆一看送来的还是馒头、粉肠和咸菜时,顿时没了食欲。

她干脆走到香港演员们的餐车旁,向他们要米饭和肉吃,但是,管理餐车的剧务却只给她米饭,不给她肉,说道:“有规定,肉是给香港演员准备的。”本来要饭要肉就已经够丢脸的,又遭到拒绝,刘晓庆顿时又气又恼,把饭碗一丢,干脆跑到旁边大哭起来。众演员见状,忙过来哄刘晓庆,制片主任说:“你要吃什么饭,我马上去买。”

刘晓庆说:“我要吃米饭和肉。而且不光我要吃,咱们大陆所有演职人员都要吃,凭什么待遇不一样?”

结果还是刘晓庆一个人吃了米饭和肉,其他演员还是老三样:馒头、粉肠和咸菜。

改革开放初期,刘晓庆等演员实行的是工资制,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吃饭上,也表现在衣着上。

刘晓庆虽然是电影明星,但依靠工资收入也买不起一件高档衣服。最令她作难的是外出访问时。

有一次,刘晓庆跟随电影代表团去日本,参加中日合拍片《天平之薨》的首映活动。为了表示隆重,开幕式上所有日本女演员都穿和服,刘晓庆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里的女演员,对等地应该穿旗袍。可刘晓庆没有旗袍,只好从北影厂服装仓库里借来一件年代很久的旗袍,已经破旧不堪。

刘晓庆绞尽脑汁,把胸前一个破洞用一朵红花缝上,再用手提包把下摆已经开裂用粗线缝补的线疙瘩挡住。

但是,对于后背因呢绒脱落而露出的麻袋片似的底子,刘晓庆实在无能为力,代表团的汪团长只得给刘晓庆出主意,紧紧跟在他身后,用笑容转移别人不注意她的服装。

还有一次,刘晓庆穿着一套从北影厂借来的道具服装,与一位日本演员聊天,她竟然拿出一张上一次中国电影代表团访日的照片,那上面是张金玲,竟然和她穿得是同一套服装。刘晓庆的尴尬可想而知,她想转移那位日本女演员的注意力,谁想她指着照片直接揭穿道:“怎么,你和张小姐都喜欢这套服装,对吗?”刘晓庆只能尴尬地笑着。不用解释,她和张金玲穿的是同一套衣服。

有一次去香港参加影片《原野》的首映式,刘晓庆手里只有100元港币,每次有朋友陪她逛街,出租车一停她就拼命地“浏览市容”,好让朋友付车费。为了买点既便宜又能在应酬场合穿的衣服,刘晓庆在香港服装小贩的麻袋里来回翻腾,这时候,居然有香港观众过来请她签名。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虽然逐步繁荣,但与海外一些地区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作为电影明星的刘晓庆,收入肯定比普通人高,但与实行片酬制地区的演员就不能相比了。为了拍戏,刘晓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比之下,就能体会到这种生活水平上的差异化。

多年后刘晓庆回忆说:

金钱固然能使人异化,但贫困也能使人性产生扭曲。人要想活得有尊严,必须使自己和国家都富裕起来。

02“走穴”的是与非

走穴,是8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一个独特现象。

是耶非耶,存在很多争议。

作为电影明星,刘晓庆自然不甘心拿每个月50块钱的工资,她非常热衷于出去“走穴”赚钱。

有一次,北影厂的汪厂长遇见刘晓庆,小声问道:“你究竟挣了多少钱,得给我说实话,别让将来我们大家都脸红啊!”

那时候汪厂长已经在北影厂工作30多年,书写了北影厂历史上辉煌的篇章,在这位老厂长面前,刘晓庆极力控制着想说真话的冲动,但最终还是撒了谎:“我挣了三百块钱!”汪厂长毫不怀疑刘晓庆的话,于是逢人就为刘晓庆辩解、“辟谣”。但是,在剧团周密的调查下,最后证实刘晓庆在各地“走穴”赚了2000多块钱!刘晓庆不得不向电影厂写了检查。对于她向老厂长撒谎,心里非常愧疚。但是在刘晓庆内心深处,她却始终不认为自己“走穴”挣钱是错的。

照刘晓庆的说法:除了希望多挣点钱,让自己生活上更舒展些外,家庭的负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时候她母亲体弱多病,父亲腿有残疾,妹妹在法国念书,学费由她接济,妹妹三岁的儿子放在父母家抚养。一家人老弱幼残,仅凭她一个月50块钱的工资远远不够。为了挣钱只有去“走穴”。

对于“走穴”,刘晓庆也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

刚开始站在舞台上时,由于平时缺少舞台表演的训练,比较紧张。她觉得,观众肯定认为她是来赚钱卖艺的,瞧不起她,心里有很大屈辱感。但在后来的实践演出中,她表现地越来越好,逐渐认为“走穴”是一件“大好事”。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刘晓庆曾经在全国各地举办过一千多场个人和综合性的演唱会。这成为她除了拍电影外最喜欢的一件事。

为了给“走穴”正名,刘晓庆曾经在香港《文汇报》发表过一篇文章,论述“走穴”有5个好处。

第一:有助于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老百姓可以从舞台上亲眼目睹他们所喜欢的电影演员,直接听到他们所喜爱的歌星的演唱。

第二:对演员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比如有些演员,假如一直呆在歌舞团里,可能因为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而默默无闻。

第三:演员可以通过艺术劳动增加个人收入。

第四:剧团可以借此活跃业务,扩大经济收入,逐渐做到自负盈亏,而不必依靠国家养活。

第五:剧团到各地演出,铁路、飞机、航运系统也可以借此盈利。

可以说,改革开放初期的刘晓庆很热衷于“走穴”。她不但自己“走穴”,还携带别的演员走穴。照她的说法:“我经历过没钱的时候,知道钱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特别希望给我那些没钱的朋友找些赚钱的机会。”因此,每次各地点名邀请她去演出,刘晓庆都尽量多带一些经济收入比较低的演员。在分配酬劳时,刘晓庆有时候干脆整场放弃自己的收入,分给别的演员。事后她说:“由我带出来的万元户,一百个都不止了。”那时候万元户已经很厉害了。

这为她在演艺界赢得一个“大猫”的称号。北京人打扑克时称“大王小王”为“大猫小猫”。刘晓庆既有泼辣的一面,也有性情温柔的一面,加上她平时善解人意,因为朋友们给她一个“大猫”的称号!

03从电影明星、走穴者到制片人,刘晓庆逐步走向“下海经商”

刘晓庆尝到“走穴”的甜头,她在全国各地演出开拓了眼界,也逐步让她变得更加成熟。对于当时很多“走穴”的演员来说,大多只是当做一种“权宜之计”,一旦积存下一定数量的钱就会继续耕耘自己的演艺绿洲。但是,刘晓庆不是容易满足的人,她产生了做制片人的念头。

照她的说法:

电影演员只能叫作一种生涯,而不能当做一项事业。为了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我开始尝试做制片人。

早在少年时期,刘晓庆就是学校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她参加过重庆市少年宫的合唱队和校舞蹈队,诗歌朗诵还获得过一等奖。她从小的志向就很明确,在一篇题目是《我的理想》的作文里,刘晓庆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演员,当我演出结束的时候,能获得鲜花和雷鸣般的掌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刘晓庆终于实现理想时,她心里非常感慨:在电影里她可以扮演从少年到青年的各种人物,品味酸甜苦辣不同的人生,电影给了她很多生活经历,也无限扩大她的眼界,她心甘情愿为电影付出青春和才华,也曾发誓为它奋斗终生。然而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刘晓庆感觉到:演员在创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永远处于被挑选的位置,机遇显得非常重要。

有些素质一般的演员,由于有了好剧本、好导演、好角色而一举成名,成功后大红大紫,片约不断。有些演员条件很好,却因为没有机会而得不到好角色。

1985年,刘晓庆参加广州电影艺术节,遇到很多她从小就崇拜的老演员,这些演员虽然有工资,但由于没有好的剧本,经常处于无戏可演的状态。这让刘晓庆感到:电影演员不能被当做一种生涯,而应该当做一种事业。只有做制片人和实业家,演员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1985年,刘晓庆开始尝试做独立制片人。

她的基本想法是:由她挑选适合自己演的角色和剧本,并且由她挑选有才华的导演,组成一个精明强干的摄制班子,从而推出一些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影片。

做制片人是门大学问,与当演员不同。演员普遍是“单纯”的,什么事情都由剧组安排好,只要集中精力演戏就行。但制片人管理的事情很多。首先是钱的问题。凭着刘晓庆在电影界的实力,在最初做制片人时,她很顺利拉来了蛇口招商局、都乐影业公司、香港南方影业公司和珠江电影制片厂四家公司的投资,开始拍摄《无情的情人》和《大清炮队》两部影片。

刘晓庆既是主演,又是制片人,剧组的大小事情都要她来安排,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比单纯做演员拍十部戏还累,更重要的是受气。在拍《无情的情人》时,摄制组一开始就为钱闹矛盾,他们以为刘晓庆节省开支是为了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刘晓庆给他们解释不通,只得学撒切尔夫人“铁娘子”的作风,噼里啪啦把带头闹矛盾的人给换了。这让刘晓庆意识到做事必须果断。

《无情的情人》在中国电影家协会放映时,评论界普遍给出好评,认为它是一部“探索文化和人际关系”的艺术片。

初步的成功更加坚定她的信心。作为制片人,刘晓庆的组织管理才华得到发掘和锻炼。导演是对人才华的使用,制片人则是对人的管理和对上下左右人际关系的把握。一如刘晓庆所说:“做制片人所受到的锻炼为我后来做实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毫无疑问,这对善于挑战自己,喜欢新生事物的刘晓庆来说,从走穴赚钱到做制片人,再到下海经商,是一条顺理成章的路。

04对住房的渴望,促使刘晓庆由买房发展到经营房地产生意

无论做电影明星、走穴和做制片人,尽管行当不同,但总归还是属于文化事业。然而,刘晓庆在90年代逐步跳出演艺圈投身实业,并且选了房地产生意。是什么原因促使她转型呢?

刘晓庆后来坦言:促使她做房地产生意的最初起因,是她在北京长期没有房子住。

1980年,刘晓庆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后,一直住在招待所的集体宿舍里。后来厂里为演职员工盖新房,汪厂长在看图纸时对刘晓庆透露道:给她和张连文、李仁堂、李秀明、张金玲等人每人预支一套住房。这让刘晓庆喜出望外,每天憧憬着自己有房子住。因此她拍起戏来格外带劲。

然而,新房盖好后,厂里很多人不同意将二间一套的居室分给他们这些演员,尤其不同意分给刘晓庆这样的“单身明星”。最终,分房委员会给了她一间住房,而且与别人合住一个单元。

尽管汪厂长为她据理力争,但也无济于事。当时刘晓庆正在外地拍戏,等回到北影时,连分给她的那间房子也被别人占据。分房委员会又说,她的工龄不够,人口也不够,况且离婚后没有再婚,又没有孩子,住房问题可以以后再解决!这可把刘晓庆气得不轻,对房子的向往成了泡影。

她冲进汪厂长的办公室,含泪冲着他大喊道:“结婚生孩子谁不会?但不见得人人都是好演员!”

汪厂长虽然一再对她说好话,但也解决不了问题。

常年在外漂流,这让刘晓庆对房子愈来愈渴望。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对家人的牵挂。那时候刘晓庆的外婆还健在,她外婆十几岁上就守寡,含辛茹苦带大了四个孩子,又接着带他们几个外孙。刘晓庆从小就孝顺,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就每个月给外婆寄生活费、买补品。只要刘晓庆回到外婆家,就会为外婆做饭、洗脸、叠被子。成为电影明星后,刘晓庆发誓要让外婆和父母过上好日子。

在北京分房子失败后,刘晓庆向朋友借了100万港币在深圳蛇口买了一栋别墅。随后,她把外婆和父母从成都迁到深圳,托付在深圳工作的妹夫照顾三位老人。

借了钱就得还,压力可想而知。并且,维持这桩高级住宅的费用也需要一大笔钱。

1985年夏天,刘晓庆回到深圳探望外婆和父母,发现他们身上长满了痱子,刘晓庆问道:“天气又热又潮湿,为什么不开空调?”

母亲说:“这空调又不像25度的日光灯,电费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这让刘晓庆觉得还是对不住父母和外婆。为了还买房子的钱,也为了让家人无后顾之忧地享受与住宅水平相一致的消费,她更加拼命地赚钱。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对实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不能不佩服刘晓庆借钱买别墅的胆量,也不能不承认她在深圳买别墅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人更好的生活,也是一项高明的投资。1989年,这栋别墅没有经过任何装修就从一百万涨到三百万。

这让刘晓庆意识到:做房地产生意大有可为!

05正式下海经商,成立“刘晓庆实业开发总公司”

90年代初,刘晓庆正式下海经商,成立“刘晓庆实业开发总公司”。

她自任董事长。

刘晓庆的公司是一个集团公司。下属文化传播公司、房地产公司以及旅游、教育、出租车、美容、化妆品,食品、电器、进出口贸易等好多业务。

她的房地产公司命名为“新世纪房地产公司”,当时在广东惠州、山东烟台、江苏张家港、上海、北京等地签约了很多地皮,建设商场、住房、娱乐中心等楼宇。

不能不承认,刘晓庆的下海经商一方面是搭上中国改革开放的顺车,当时很多文化名人都纷纷下海经商,比如作家张贤亮,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等人,都投身实业并最终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表明刘晓庆的眼光非常敏锐,意识到房地产是个朝阳产业,她紧紧抓住了时代红利。

1992年的时候,刘晓庆已经在北京亚运村买下4套住房。在深圳、香港都有刘晓庆的房产。

除了房地产外,刘晓庆的“实业开发总公司”经营项目非常多。在教育领域,与日本合作开办“刘晓庆美容学校”,她担任院长。美容学院由美容、美发、服装设计、制作、室内装潢5个专业组成。

在文化传播方面,她投资拍电影,经营电影制作和各种文艺影像制作,有合适的角色她也亲自出演。当年“走穴”的时候,刘晓庆喜欢上了演唱。除了演电影之外,她也借自己开办公司之机积极地开拓演唱事业,与千里马等唱片公司签订唱片协议,录制唱片。

就像她说的那样:“我经营的项目很多,想法更多,投资很大。”

当时有记者称她为“中国文化界第一实业家”。

不可否认的是,由电影演员转型做实业,“明星地位”是有利的,就像一个杠杆,可以撬动比自己能力大很多的资源。当年陈晓旭投身商界时就是这样,凭借一个“林黛玉”的名头,别人就可以放心地把合约交给她:“我们可以不相信你,但是相信林黛玉。”刘晓庆也是这样。

但是,仅凭明星光环做生意肯定不长久。生意是非常实际的事,追求的是利润。有时候对方并不是真正与你做生意,只是看重你的明星效应做宣传,这就需要刘晓庆自己去鉴别。她也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交过很多学费,就像她说的那样:“我是在边干边学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当时刘晓庆的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班子,由她聘请专业人士,在决定做一件生意时,刘晓庆的合作班子都详细进行考察,掌握丰富的资料后,进行运算,慎重地思考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尤其是房地产生意,动辄就投资几亿元人民币,必须确保投资成功。

从电影明星到“走穴者”,到独立制片人,再到实业公司董事长,刘晓庆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一次又一次超越。尤其是上一世纪90年代,刘晓庆“下海经商”成为时代“弄潮儿”,借用宋朝人潘阆的诗句所说:“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刘晓庆“弄潮”是成功的,但她的成功也伴随着毁誉,其实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很难做到“旗不湿。”

成名后,她因为离婚而闹得沸沸扬扬,又因为拍电影而传出各种流言蜚语,就像她说的那样:

我完全是在骂声和谣言中成长起来的明星。从最初我谋杀亲夫、盗卖黄金、卖掉自己的奖杯……偷税漏税、贪污公款,从17万到100万;离婚,给对方赔偿80万;打观众,同记者吵架……这么多别出心裁的传闻,简直可以编成厚厚的一本书……

的确是这样,早在1983年刘晓庆就发表了《我的路》,以自传体的方式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

但是,做实业终究与当电影明星不同,经营行为与利润和纳税相关,刘晓庆在经营中也走过弯路。

06刘晓庆公司千万元税案始末

刘晓庆经商后,很多人对她非常好奇,追问她成功的“秘诀”。

刘晓庆说:

做实业有许多商业上的秘密不便说,但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我所赚的每一分钱,都靠自己的奋斗而来,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功,都和拍电影一样溶注着自己的万般辛苦。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背后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刘晓庆虽然顶着“明星”的光环,但她也需要付出智慧和汗水。

争议,争议。

在刘晓庆做生意的过程中,“争议”一直伴随着她。

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她公司的纳税问题。

因为第一笔纳税争议刘晓庆就打了官司。

当时税务部门判刘晓庆偷税17万,罚款一倍,再加上其他款项,一共是36万元,限刘晓庆20天内向税务部门缴清。刘晓庆不承认自己偷税,但她也感到自己遇上了一个“危机”,媒体的渲染更让别人摸不清她到底是什么情况,刘晓庆为了挽回自己的名誉,决定息影一年专心打官司。她聘请律师,自己研究法律条文,后来经过税务部门调查核实,更正了原来的裁定,认定刘晓庆只是漏税2000多元。第一次税务纠纷,刘晓庆运用法律得到了圆满解决。

打官司时,刘晓庆正在拍摄电影,剧组的人对她说:“你真不简单,我们要是遇到你百分之一的麻烦,就没法活了。”可见刘晓庆心理素质的强大,拍电影、开公司、打官司,哪一项都要做好,没有一定的能力怎么行?

更要紧的是,那时候刘晓庆还打着离婚官司,有一天,她的第二任丈夫陈国军来摄制组找刘晓庆,为了躲开陈国军,刘晓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这让她累病了两天。再次回来拍戏时,同事们问她怎么样?刘晓庆说:“我发现《神探亨特》中的麦考尔并不是难当的。”

这就是刘晓庆,不管遇到什么麻烦都是乐观面对。

虽如此说,但法律和税务问题不是儿戏。仅仅有乐观的心态不行,问题的关键在于遵守法律!

因为税务问题,刘晓庆终于跌了一个跟头!

2002年6月,刘晓庆公司因涉嫌偷税问题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刘晓庆”和“刘晓庆税案”的话题喧燥一时。

当时,刘晓庆对公司税案的情况已经大体有判断了。那天下午,刘晓庆回到公司楼上办事,正好遇见司机小齐,就对他说:“你跟我来一下。”小齐到了刘晓庆办公室,刘晓庆拿出一个红包说:“你爱人生了一个女儿吧?我可能没时间看望她了,这个给你,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

当时小齐的爱人生孩子已经半个月,由于刘晓庆税务官司缠身,小齐没告诉她,但刘晓庆还是知道这个消息,这让小齐很感动。

对于公司的税务问题,刘晓庆很明白涉及法律和经济两个方面。因此,当律师去见刘晓庆时,刘晓庆有点不放心地对律师说:“你懂经济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刘晓庆辩解道:“我从来没有怂恿、指使、胁迫他人偷税,我不懂财务,不懂会计,我只懂艺术。”在此之前,刘晓庆说过一些“大话”,为自己公司投资了什么“大项目”而自豪,但这一次她说了实话:自己只懂艺术,不懂财务!刘晓庆辩解道:“公司成立以来,我在公司的时间很少,基本上在外拍片,因此根本不知道税务问题。偷税应该是有意识的偷税,而我不是,我根本不知道。”

律师诚恳地对刘晓庆说:“我们期望您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实事求是陈述自己的问题。这里说的‘实事求是’是:不能自称大姐大,不要把不属于自己的问题都大包大揽到自己头上……”

刘晓庆当场落泪。

2003年8月,在被羁押400多天后,刘晓庆被取保候审,限期还清过去少交的上千万元税款。

为了偿还巨额税款,刘晓庆重拾老本行,她对人说:“我一贯要强,我不能让别人骂我一辈子‘赖账’,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很快接受电视剧《永乐英雄》剧组出演女主角锦娘的邀请,在谈到片酬时,刘晓庆说:“我现在特别需要钱来偿还债务,剧组能否一次性付清我的片酬?”剧组很理解刘晓庆尽快还清税款的情况,因此一次付给她几十万元片酬。

拍完《永乐英雄》后,刘晓庆又拍了《谁主沉浮》、《江山美人》等好多部影片和广告片。2004年秋天的时候,刘晓庆已经补交了600多万元的税款。2005年6月底,刘晓庆终于还清剩下的400多万元税款,她所欠的1000多万元税款彻底还清!那天下午,刘晓庆将最后一笔税款缴清后,工作人员把收款凭据交给她,向她表示祝贺,对她信守承若的行为表示由衷的敬意。刘晓庆真诚地向税务工作者们道歉,感谢国家对她宽大处理,给她弥补过错的机会。

刘晓庆回到家里很快就睡着了。

傍晚时分她醒来,对丈夫说:“那1000多万元的巨款税务,仿佛是垒在我心里的一座堡垒,每交一笔钱,我感觉就在堡垒上卸去了一块砖。税款还清了,我从来没有感到这么轻松过。”

不到两年时间,刘晓庆还清1000多万元税款,她在经商之路上出现的这个失误,最终由她弥补了!

07

人生如戏,沉沉浮浮。

往事如烟,却又并不如烟。

在人的一生中,谁也无法保证顺风顺水、不遭遇任何波折。

就像作家柳青说的那样: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

从上一世纪70年代开始演艺生涯,到“走穴”赚钱,做制片人,下海经商,经历公司千万元税案,出书加入作家协会,可以说,刘晓庆所走的道路常常伴随着争议。但不能不说,她是个非常有才华,有个性,有胆识的人。从少年时她就有一个当演员的理想,她实现自己的理想固然很幸运,但更重要的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磨练好演技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牺牲。

拍《神秘的大佛》时,刘晓庆坚持不用替身,从2米高的墙上往下跳,摔得浑身青紫,晚上睡觉一翻身就浑身疼。

拍《小花》抬担架那场戏,刘晓庆每天在黄山的石梯上跪几遍,回招待所楼上时,她也要在楼梯上跪着走几步,直到后来膝盖疼得钻心。

拍《北国红豆》时,有一场冬天她跳河自杀被男主角救起来的戏,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天气阴晴不定,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刘晓庆跳进河里反复好几次,镜头拍完时她已经冻僵,生病好几天。

拍《大太监李莲英》时,她的脸上和手上都被涂上厚厚的乳胶,每次卸妆都要往下一片片地撕乳胶,因为过敏脸上长出一层小红疙瘩,疼地钻心。

对待每一部影片她都认真拍摄,就像她说的那样:“力求使每一部影片都成为一份合格的答卷。”

就是这样,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刘晓庆一步步走来。

2022年11月11日,刘晓庆参加在厦门举行的第35届金鸡奖,出席“诗意厦门光影彩墨”展览,她创作的书法作品展出。

刘晓庆保养地非常好,让人看不出她的年龄。

除了依旧活跃在影视界出演电影电视剧外,她还在各地进行话剧演出。演出之余创作书法作品,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由此可见,刘晓庆真是具有一颗年轻、非凡的心。她对待艺术、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非常令人钦佩。

她是一个多面手,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事业:

一个人没有必要用一生反复去证明一件已经成功的事。我喜欢不停地探索新领域,完成一个多姿多彩、光辉灿烂的人生。

刘晓庆在演艺、商业经营,更包括她几次婚姻中都走过弯路,人生起起伏伏,伴随着很多争议。但是客观地说,刘晓庆在中国电影史上已经占有重要一页,她出演的很多影视片已经成为经典。很多观众是看着刘晓庆的电影长大的,这并非什么夸张。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刘晓庆下海经商,成为当时“文化人下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无论怎样,她的人生经历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0 阅读:6

盛朋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