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娱乐圈一则震撼消息:华人影视教父邵逸夫离世,享年107岁。可谁也没想到,这位叱咤影坛半世纪的大亨,最后的告别礼竟如此冷清 —— 四个子女集体缺席葬礼。
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遗产分配这一幕。邵逸夫生前留下总额276亿港币的遗产,其中38亿给了相伴45年的方逸华,剩下的238亿全部留给四个子女。
238亿啊,这是什么概念?按照当时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统计,这笔钱够养活160万个家庭一整年,相当于欧洲某些小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更让人唏嘘的是,方逸华在得到38亿遗产后,也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 —— 她把全部遗产捐给了邵氏基金会,用于继续邵逸夫的慈善事业。
三年后,方逸华也悄然离世,走得清清白白。
最终,这笔巨额遗产全部归入邵氏基金会。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得从邵逸夫的创业故事说起。
你说这事儿离谱不离谱?但凡是个正常的家庭,遗产继承不都应该是件喜事儿吗?咱们一起往下看,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说起邵逸夫的创业史,得先从他那个清末的富商家庭说起。本来日子过得挺滋润,谁料风水轮流转,1920年他爹去世后,家道中落。
那会儿邵逸夫才13岁,眼看着家里重担落在大哥邵仁杰肩上,只能忍痛放弃学业,跟着大哥闯天下。
要说这兄弟几个也是拼,加入大哥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后,愣是把手摇放映机玩出了花样。那时候的电影还没声音呢,放映员得一边摇机器一边念对白,可把人累坏了。
但苦归苦,人家是真有本事。这股子拼劲很快就引起了新加坡富商余东璇的注意。有了投资人加持,1930年"邵氏兄弟公司"在新加坡成立,这才有了后来响当当的"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不过话说回来,能成为影视大亨的人,哪个不是精打细算?邵氏出了名的"抠",圈内都传着一句话:"不到穷途末路,不入邵氏"。
你听听这事儿,导演要拍十个小孩吹肥皂泡,每人一支竹筒,最后硬是给削成了五支。更绝的是,连副导演的工资都要找会计去砍价,这把人家给气走了。
别说,这"抠门"还真让邵氏在动荡年代活了下来。1941年日军侵华,香港沦陷,邵逸夫因为坚持放映抗日电影被日本宪兵队抓走。
在狱中,人家问他放了什么反日影片,他直接怼回去说:"那不是影片,是真实记录片!"日军说他印了10万份反日传单,他顶回去说:"不,是50万份!"这硬气程度,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邵逸夫这种事业至上的性格,让邵氏在商业上节节攀升,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家庭矛盾的种子。
毕竟,一个总想着省钱、扩张的老板,很难分出太多时间和精力给家庭。
这不,后面的故事就更有戏剧性了。
说起邵逸夫的感情故事,简直就是他自家拍的言情片。第一段婚姻的开始,还挺像偶像剧的。当年邵逸夫见投资人余东璇,遇到了人家的女朋友黄美珍。
这姑娘不简单,出身南洋富商家庭,受过新式教育,对电影行业见解独到。年纪相仿,兴趣相投,慢慢就。。。。咳咳,好事多磨吧。
不过余东璇倒是挺豁达,看出两人有情况后,主动成全。还说自己都十一房太太了,黄美珍这么年轻跟着他不合适。
最后不但祝福他们,还大气地送了50万礼金。这段因缘,让邵逸夫收获了人生第一个真爱。
要说这黄美珍也是个狠角色。1941年邵逸夫因为放映抗日电影被抓,她二话不说站出来,一边带着邵氏兄弟们打理生意,一边想尽办法救丈夫。
这份患难与共的情谊,放现在都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故事到这儿就开始往狗血方向发展了。1952年,已经45岁的邵逸夫在香港遇到了才18岁的方逸华。
这姑娘可不得了,是上海最红歌姬方文露的女儿,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这不,一首歌就把邵逸夫给唱得神魂颠倒。
消息传回新加坡,可把黄美珍给愁坏了。但在那个年代,三妻四妾是常态,她也只能默默忍受。更难的是要安抚4个孩子的情绪,毕竟从小就跟父亲聚少离多,这下更是彻底见不着了。
孩子们长大后去香港帮父亲打理TVB,这才发现"六嫂"方逸华早已是父亲身边的红人。虽然为母亲不值,但想着方逸华没名没分也没孩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谁知道,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尾。
这感情戏,真要拍出来,TVB都不敢这么演啊!
1981年,邵氏集团爆出一个重磅消息:方逸华正式被任命为邵氏董事会成员。
你说这事儿离谱不离谱?方逸华能坐上这个位置可不是什么偏爱那么简单。从1969年进入邵氏,她是真的一步一个脚印:先是负责物资采购和财务,然后轮岗各个部门,硬是用了12年时间,从邵逸夫的"助理"爬到了董事的位置。
但在邵家两个儿子眼里,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想想看,这可是他们母亲黄美珍陪着父亲一手打拼出来的商业帝国啊。
现在倒好,这江山眼看就要拱手让给个外人了?更别提母亲知道这事得多伤心。
这下可把两兄弟给惹毛了。别看他们是富二代,骨子里还是有股子傲气的。当场就做了个惊人决定:退出TVB!这可不是赌气,是真的跟老爹闹掰了。
更绝的是,他们直接回了新加坡,靠着家族其他长辈的支持转行做房地产去了。虽说赚的没有老爹影视圈那么多,但好歹也是富商一枚,活得挺滋润。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觉得邵逸夫太偏心了。但你要是了解他的性格就知道,在他眼里,生意就是生意,亲情是亲情。
方逸华能当上董事,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只是。。。他大概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决定会成为压垮父子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事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一边是多年陪伴的红颜知己,一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你以为这就完了?等着瞧吧,这出家族大戏还有更魔幻的结局呢!
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离世,紧接着第二年,最亲的三哥邵山客也走了。这接连两记重击,给邵逸夫当头一棒。
说来也怪,从此这位"电影教父"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眼里只有生意的他,突然开始思考起人生意义来了。要说人这一辈子啊,到头来能带走什么?金钱?权力?好像都不是。
于是乎,邵逸夫开始大手笔搞慈善。现在打开百度地图搜"逸夫楼",满屏都是红点,遍布全国各地。这份贡献,连外国人都服气,旧金山直接把每年9月8号定为"逸夫日"。
可你再看他身边的人。。。方逸华陪了他45年,没生一儿半女,到老还是孑然一身。虽然临终前给了她38亿,可人家转手就捐了,好像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世人:我不是为了钱。
再说他那四个子女,从小缺失父爱,到头来就剩下一串冷冰冰的数字。238亿啊,换谁都眼红,可人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这不是摆明了告诉全世界:有些东西,真不是钱能买来的。
最后啊,这位"大善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个悖论:越是想做大事,越容易忽略身边人;越是追求成功,越容易迷失自己。
外人眼里的"大善人",在亲人眼中偏偏成了"无情小人"。
你说这事儿怪得了谁?还真怨不得别人。或许这就是人生吧,有得必有失,只是。。。有些失去的东西,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