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春节该怎么过,年轻人你知道吗

老农生活 2024-01-31 09:52:01

腊月二十三是南方人“祭灶”的日子,家家都买一掛小鞭燃放一下。去年唯独小柯没有买,他说从小到大腊月二十三也没放过鞭炮,父母也没有告诉他其中典故,他反问我们:为什么腊月二十三家家买鞭炮燃放?我告诉他,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一年景象的日子,老百姓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都在这天熬糖,做甜食,涂抹在灶王爷嘴唇上,希望他上天多说好话,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炒好瓜子、花生、爆米花、冻米糖等炒货后,燃放一掛小鞭恭送灶王爷上天。年轻人都说这是封建迷信,但我说这是传统文化,是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一种祈求。年轻人不知道怎么过年的越来越多,他们只知道过年就是大吃大喝,吃喝玩乐。他们认为走亲戚,访朋友,团拜是紊文褥节,不知道规矩禁忌了。大部分人随大流,人家放鞭炮我也放鞭,至于为什么?有什么典故?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一、年轻人把春节当消费节,当休闲假期,传统文化内涵已经是没有了

年轻人认为过年就是大操大办大消费嘛,忙碌一年,辛苦一年,也该休息休息了。于是年轻人总是购物,仿佛过年大消费才是主旋律。过年消费没错,是过年文化的一部分,但主要还是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每年到腊月,父母告诉我今天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天天基本上都有规矩禁忌,小时候父母不让我串门儿,怕上人家说错话,犯忌了。长大后,我才知道父母在做过年年俗文化传承,告诉我怎么过年。互相团拜带上伴手礼多有温度,多有人情味,多有年味。但年轻人更看重红包份量,更喜欢微信拜年。春节“杀年猪”全村老老少少都在看热闹,但不说话,怕犯了人家忌,说话也是吉祥话。打豆腐,农村人喜欢讨口彩,就是让小孩子从嘴里说出吉利话,可有的小孩愚钝,总是说错话。记得有一年堂嫂在给豆腐点卤水,一小孩在旁边观看,堂嫂随口一问:“孩子,你说婶这豆腐好不好,怎么好法?说出来婶给你一碗豆腐脑喝”。小孩被这一问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说:“这豆腐真好,像人脑似的”。气得我堂嫂连这个年都没过好。

二、春节怎么过?主题应该是团圆、欢乐、喜庆、亲情表达、释放、纪念、缅怀

春节怎么过?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春节主题是什么?年俗是什么?所以他们过年总觉得没年味儿,没意思。过年要有年味儿,这年味是什么?就是传统文化,就是年俗,没有了年俗也就没有了年味。春节的主题就是团圆,年夜饭叫“团圆饭”,就是相隔千里也是要回家吃“团圆饭”的。家中有一人不能回家过年一家人年都过不好的。我有一位堂哥与父母吵架斗气跑了,到解放后才回来,可父母亲都不在了。每年除夕父母亲总是站在门口眺望回家的路,喊着他的名字,尤其是他母亲眼泪汪汪的,每年春节弄得整个家族过不好年。春节应该是欢乐祥和,喜庆的,也是人们忙碌一年情绪的渲泄,燃放烟花爆竹是驱赶“年兽”,给晚辈“红包”不是敛财,而是长辈对晚辈祝福、关怀。过年是亲情表达,是对先祖的缅怀、纪念,所以过年我国各地人们都要祭祖,《红楼梦》里贾府祭祖多么隆重庄严肃穆,要在宗祠进行的,首先是男丁进入祠堂,然后女主人祭奠,长幼有序,尊卑有序的。《祝福》里祥林嫂是个不祥之人,春节主人家祭祖,连端送祭品资格都没有,不能参与祭祖。春节人们开怀畅饮,互相吃请是释放过程,是叙述亲情过程,是礼尚往来的过程。

三、从腊月初八开始农村就进入过年节奏了,说话要注意点,行为举止也要讲规矩的

从腊月初八开始农村人进入过年节奏了,腊月初“杀年猪”、制作土特产。腊月中开始大扫除、打豆腐、房子出出新,腊月底洗衣服被子,送灶王爷、祭祖、沐浴、米缸盛满米,水缸盛满水,杀鸡打腊、腊月二十九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腊月三十中午吃面条,吃完面条贴对联、挂灯笼、摆桌椅,房前屋后打扫一下。年夜饭要早,下午4点就有人吃“团圆饭”了,除夕之夜要到长辈那里“辞年”,就是辞旧的意思,汇报一下一年工作成绩,让长辈指点一下。初一早上去长辈那里拜年,然后回家吃早饭。过去正月初一是不拜年的,只能是家族团拜,新年第一天,大家都要过年,但现在年轻人不懂规矩了,正月初一去舅舅家拜年。正月有“七不出,八不归,逢九出门招是非”的说法,初七不能外出,初八外出不能回家,初九不能出门。外出谋活路的人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说法,正月初三开始有人外出打工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习俗,春节杀年猪也是习俗。春节没有烛光晚餐,没有跨年夜、没有圣诞老人送礼物。春节是中国人大团圆的节日,是炎黄子孙狂欢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载体,任何人否定传统文化都是数典忘祖!就是对民族文化缺乏自信!

0 阅读:0

老农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