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特旗下电动车运营的团队,福特Model e首席运营官马林贾亚近日表示,福特将放弃2030年在欧洲全面推出电动车的计划。
他进一步指出,公司将在继续推进电动化的同时,保持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投入,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福特欧洲电动车战略做出调整
为了能够满足之前欧盟制定的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福特欧洲在整个福特全球布局中对于电动车的导入是最为积极的。为了补齐自己在电动车领域的短板,福特很早就已经和大众签署协议,引入大众的MEB平台。
福特最近发布的Capri和更早一些的纯电版探险者都是基于大众的MEB平台打造的。这两款车型结合福特自己研发的Mustang Mach-E构成了如今福特在欧洲市场的电动车中坚力量。
接下来一段时间,包括Puma和Tourneo Courier的电动版也会按计划上市,共同组成福特的电动车车型矩阵。
同时,到2025年年中,福特将在欧洲停产福克斯和嘉年华两款车型。届时,福特在欧洲的燃油车将仅限于Tourneo、野马、Puma和Kuga。
而为了满足福特在欧洲的电动车战略,福特之前在欧洲也是大手笔进行投入:耗资20亿美元在德国科隆开设的电动汽车中心,预计年产能将达到25万辆;原计划自2027年起开生产电动车的西班牙瓦伦西亚工厂,年设计产能达到30万辆。
如今随着公司战略的调整,福特在欧洲的两家电动车工厂的前途命运也将随之改变。投入福特正在为欧洲车型开发的“多能源平台”,生产更多混动车型将成为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福特战略调整的原因
其实促成福特欧洲电动车战略调整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动车在欧洲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而这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和消费者需求两个方面。
在政策法规层面,刚刚落下帷幕的欧洲议会选举,绿党相比上一次选举选票滑落明显。在欧盟选民心目中,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当下已经超过了对节能减排的需求。
甚至有人预测,欧盟有可能调整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此外,不可忽视的情况是,欧洲市场上的电动车价格远远高于同级别的燃油车。
再者,去年德国和瑞典就已经相继取消了电动车补贴,这直接导致了电动车销量大幅下滑。所以,一旦后期没有了法规层面对燃油车销售的限制政策,车企在推动电动车落地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不容忽视的是,欧洲当前对于电动车的需求量已经有了减弱的迹象。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为13.9%,表现低于去年同期表现。
随着欧洲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之前在国内电动车市场出现的问题也开始在欧洲市场逐渐显现出来。充电桩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冬季电动车续航里程下滑过快导致的里程焦虑,纯电动二手车保值率较低等,都成为影响欧洲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电动车价格过高,叠加欧盟经济在疫情后复苏不及预期,让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多了不少顾虑。
在调整电动车战略的路上 福特并不孤单
其实不仅福特,最近一段时间国际车企巨头对于自己电动车的计划都有调整的动作。
保时捷近日放弃了其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超过80%的目标,公司预计其向电动车转型的时间会比之前预计的五年更长。
至于奥迪,虽然依然坚持2033年全年实现电动车的目标,但是其计划在未来几年扩展并升级混合动力产品线,并在主要的细分市场保留燃油和电动车双线布局。至于同为美系的通用汽车,也已经官宣了其无法在2025年达成销售10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
按照马林贾亚的说法,要想彻底实现电气化,取决于车企何时能够在电池成本和能量密度上取得发展。而以中短期的电池技术来看,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到完全电气化何时可以到来。
虽然国内一众车企已经突破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快充技术,但是其已经达到了理论能量密度的上限,未来要通过增加能量密度来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潜力基本被挖掘殆尽了。而至于能量密度更高且充电时间同样比较快的固态电池,当下依然未能克服成本过高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商业化落地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内新势力车企,像小鹏、蔚来、极氪等,都是all-in电动车的。如果说这种做法过去是对的,尤其是在吸引投资人以及做高企业估值方面无疑是有利的。在今后,只坚持纯电动技术路线反倒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国内如今主要的声音都在呼吁“油电同权”,尤其是将混动车型纳入限行的范畴里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落地。不过纯电动车企要增加混动技术路线的布局,需要对整车平台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厂进行大规模调整,特别是还要解决采购内燃机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福特,还是其他车企,都认定了驱动系统电气化是车企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想达成这个目标,车企和政策制定者都需要更加谨慎。过分激进的电动车战略,将会使得车企错失大量的市场机会。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一味强制推动禁售燃油车,也会导致消费者端出现很多抱怨。所以让市场自己来调节,消费者来投票是电动车、燃油车还是混动车型是最好的。政策可以适当扶持,但不能一味打压另外一种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