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贺子珍到中南海参观,来到毛主席卧室后,突然哭出了声音

兴衰五千年 2024-10-24 09:07:36

1979年6月11日,在《人民日报》的显著位置,人们看到了一则贺子珍和王光美等人被决定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

这则消息,让贺子珍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此时,贺子珍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上海市委的领导人先后来到医院,看望贺子珍。

见到上海市委的领导人后,贺子珍按照党的组织程序,急切地向组织提出了三个“我想”。她说:“我想去北京,我想瞻仰主席的遗容,我想看看天安门。”

随后,上海市委把贺子珍的要求,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很快,中央便作出批示,同意贺子珍来北京。

9月3日,中央派来一架专机,将贺子珍和在上海负责她的医疗的医生、两名护士和两名服务员,从上海接到了北京。

在贺子珍到达北京的时候,在机场等待她的,是在井冈山时期的好姐妹曾志。

此时,曾志不仅是贺子珍的好姐妹,同时也是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是代表组织来接她“回家”的。

随后,为了照顾贺子珍,组织上决定将她安排在301医院的高干病房里,先让她好好休息一下。然而,贺子珍却提出早点儿去毛主席纪念堂。

对此,贺子珍的女儿李敏等亲人和医护人员感到十分为难,便劝她要多等几天,等待组织的通知。

贺子珍是一个守纪律人。在听了大家的劝说后,便不再坚持,同意再等几天。

等待期间,许多老战友来医院看望贺子珍,如康克清、曾志、钟月琴、彭儒、钱希钧等人,都先后来到病房里,与她聊天。

看到昔日的老战友都来看她,贺子珍的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她总是不知疲倦地和她们聊天。此外,对于到毛主席纪念堂去,贺子珍特别期待。

在出发前两天,考虑到贺子珍的情况,大家都对她劝说道:

“姨妈,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不能发出任何响动,更不能大声哭,这是纪律!”

“姨妈,你一定要答应哦,不能哭,要听组织上的安排!我们就在您的身边。”

听着大家的劝说,贺子珍不断地点头,表示愿意服从组织的安排。

9月8日,贺子珍等人从解放军总医院出发,乘车向毛主席纪念堂疾驰而去。一路上,贺子珍用她的右手紧紧握着一条精心挑选的白手绢,让人十分心疼。

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后,李敏和孔令华推着承载着贺子珍的轮椅,带着贺子珍从北门走了进去。

在北大厅,李敏和孔令华代贺子珍将一个心形花圈,恭恭敬敬地放在了毛主席坐像前面。

这个花圈,是李敏在征求了贺子珍的意见后,特意选出来的。花圈的形状,缎带的文字,都是贺子珍亲自定下来的。

在这个花圈左右的缎带上,分别写着:“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其中,心的形状可以代表贺子珍、李敏和孔令华对毛主席的一片心和几十年来的思念;而“革命”和“战友”,则是对贺子珍与毛主席一生的概括。

接着,贺子珍、李敏和孔令华一起,与毛主席坐像合了影。

随后,贺子珍被李敏和孔令华缓缓地推进了瞻仰厅。此时,升降机缓缓将毛主席的水晶棺托起,毛主席又出现在了贺子珍的眼前。

那一刻,贺子珍的心里非常激动,但她还是忍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哭。在贺子珍看来,毛主席并没有远去,他只是睡着了。他的睡姿,和以前一模一样。

1927年10月7日,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井冈山茅坪。

在毛主席来到井冈山的那天,贺子珍是欢迎队伍中唯一的女孩子。当时,贺子珍只有18岁,有着井冈山“一枝花”的美称。

看着年轻貌美的贺子珍,毛主席简直不敢相信。听了袁文才的介绍,他风趣地说:“我还以为她是哪位首领的‘千金’呢!想不到,竟然是党内的同志啊!”

在后来的相处中,贺子珍和毛主席逐渐产生了感情,两人于1928年5月结为了夫妻。婚后的生活虽然忙碌,但在贺子珍看来,婚后的日子是幸福的。她一遍参加工作,一边承担着一个妻子的责任,与毛主席风雨同舟,一起生活了10年。

1937年,在生下女儿李敏不久后,贺子珍没有接受毛主席的苦苦挽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延安,给毛主席留下了一方写有“从此诀别”的手帕,便前往了苏联治病和学习。

然而,贺子珍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后,她和毛主席的婚姻便走向了尽头。

在失去毛主席的那些日子里,贺子珍几乎尝遍了人间所有的苦,直到1947年,才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带着女儿回到了祖国。

1949年,在征得贺子珍的同意后,毛主席将李敏接到北京抚养。原本,毛主席也想过将贺子珍接到北京,与女儿陪伴。但贺子珍刚过山海关,便被告知不能进京。于是,贺子珍只好服从安排,到上海生活。

1959年,贺子珍在庐山上再次见到了毛主席。

那天,毛主席和贺子珍聊到了她在苏联期间的遭遇,问:“你为什么一去九年不归呢?”贺子珍说:“回来做什么,我,我……已经没有家了。”

接着,毛主席又问:“当初,你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听了毛主席话,贺子珍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低着头说:“都是我不好,那时,我太不懂事了。”

这次见面,也成为了贺子珍和毛主席分手后,在生前的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此后,毛主席和贺子珍虽然不能见面,但却在心里关心着对方。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

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后,贺子珍没有哭,而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关于当时的情景,陪伴在贺子珍的身边的侄女儿贺小平说:

“姑姑当时听到消息并没有哭,她蒙了。广播上播出消息的时候,她就一遍又一遍地听。她想不明白,怎么人就没了,这个消息是真的吗?晚上到很晚,她还不肯睡觉,我们睡下了,她就一个人寻思,想不通,她就来到我们面前,不停地问我们:‘你们听说过主席病了吗?怎么人忽然就没了?’”

1979年,李敏的公公、全国政协常委孔从洲个邓小平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孔从洲写道:“贺子珍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同志,长期受江青之流的迫害,建议能增补她为全国政协委员。”

不久后,邓小平作出批示:贺子珍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随后,贺子珍的照片被登在了《人民日报》上,再次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9月,贺子珍又在中央的批准下,前往北京,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

随后,贺子珍又来到中南海,参观了毛主席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在毛主席的卧室里,贺子珍突然“哇”的哭出声来。

由于贺子珍在北京只哭了这一次,随行的护士百思不解,便在回到上海后,问贺小平是怎么回事?贺小平说:“你看她眼光在哪个角落,你到哪个地方去找原因,别问她,她不可能说的。”

在贺小平看来,贺子珍之所以情感无法抑制哭出声来,很有可能是贺子珍看到了一样东西。

贺小平说,这个东西,要么是贺子珍和毛主席两个人共同用过的,要么是她送给毛主席、他临终还留身边的。

0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