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寨山水和人——宁屯业《难忘的老山记忆》之十一

拂晓哨位 2023-06-25 10:07:27
推荐人李太忠将军按语:

文山州砚山县石头寨,一个终生难以忘怀的地方。一八一团在这里临战训练四个多月,很好地展示了金刚钻团全面建设的风采。在总结临战训练的师党委会上,我用“七个现场会十面锦旗”概括了这一阶段的工作。在临战训练阶段,六十一师、四十七集团军和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在一八一团召开了七个现场会,推广一八一团全面建设成果,师以上单位为一八一团颁发了十面奖旗,一八一团被六十一师表彰为“临战训练先进单位”。我在师党委会上回顾这四个多月工作时,谈了四点体会:

一是正确理解上级意图,是创造第一等工作成绩的前提。

二是叫响“三个没有”的金刚钻精神,是创造第一等工作成绩的动力。

三是培养干部下好三步棋的能力,是创造第一等工作成绩的保证。

四是适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易于被广大官兵认可的战斗口号,是创造第一等工作成绩的有效措施。

我的四点体会受到刘登云师长、张海阳政委和其他常委们的肯定。六十一师机关有人曾给我开玩笑说:“在临战训练阶段,一八一团领导六十一师的新潮流”。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反映了金刚钻团工作的活跃程度。

在石头寨驻训期间,我最担心的是官兵们到听湖里游泳,发生淹亡亊故,军务股的同志们一直在听湖附近巡查。今天看了宁屯业的文章和照片,才知道政治处的三个股长偷偷到听湖去游泳,若是当年被我发现了,少不了在政治处全体成员会议上作检讨………哈哈哈。

△政治处上阵地前,部分人员留影。

第十一章 石头寨山水和人

作者:宁屯业

石头寨是金刚钻团赴滇轮战时的集结地域。全团官兵在这里训练、工作、生活了四个多月;在这里过了一个元旦,一个春节;在这里创造了多个奇迹;也从这里走上了血与火的战场。

石头寨确实是个好地方。这里山奇、水秀、人好!

△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刘建才(左)在老山前线体验生活时与作者(右)合影。

(一)先说这里的山

云南多喀斯特地貌,其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暗湖、溶洞。

赴滇轮战期间,金刚钻团所在的集结地域一一砚山县石头寨也没有例外。从团部到营连的中间地带,有一座拔地而起的独立山峰。上面有大大小小的自然溶洞,好像专门为部队准备的防空洞和猫耳洞似的;形状各异的怪石,有立有卧,千姿百态,遍布于这座山上;茂密的亚热带植物,夹杂着绚丽多彩的山花,把山峰装扮得十分妖艳;五颜六色的蝴蝶和蜻蜓,轻盈自在,飞来舞去,沾花惹草。从山脚下向上延伸着一条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绕山而上,看样子常有人在这里出没。

据说,这座山峰原是当地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地方。每年三月三前后,不少民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来到这里,在山上山下互相对歌,觅情侣。寻恋人。

部队安营扎寨以后,昔日的情景不见了,因此,我们也没有机会一饱眼福。

这里是野战营区,部队训练、工作、生活的地方。每天早操时间,一队队军人来到这里,练爬山,强体力。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也有不少官兵攀登它。他们在这里漫步、娱乐、游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野战游乐场。

部队上阵地前,不少单位组织官兵在这里拍照留念。

前排左起:李亚东、许惜民、宁屯业、郭建民、赵凤翔、张忠诚、孟毅飞、孙全宝。后排左起:徐映珉、穆正烈、闫敬元、徐宝林。

前排左起:宁屯业、郭建民、闫敬元;中排:张忠诚、徐宝林、徐映珉、穆正烈、赵凤翔、后排:许惜民。

前排:许惜民、宁屯业、徐映珉、孟毅飞;后排:丁步兵、扬康虎、李亚东、孙全宝。

前排:魏冠军、宁屯业、孟毅飞、许惜民;后排:李亚东。

(二)再说这里的水

离野战营区不远处,有一个湖泊,名叫听湖。它是一座以工业供水和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水库,解决了2.61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可谓砚山县的母亲湖。

听湖水面碧绿荡漾,在微风的吹拂下,形成了一道道的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闪亮,水鸟一会儿高翔,一会儿俯冲,在水面上忙碌穿梭觅食。它们不时从高处一个直下,连头带身扎在水中,不一会儿,它们又从水中飘浮出来,嘴中擒着各种鱼儿。

听湖周边,山峰挺秀;湖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小岛。多好的环境呀!

金刚钻团利用这一环境优势,结合战前适应性训练特点,组织部队开展全副武装游览听湖训练,寓训于乐,把训练与春游结合起来,增加了趣味性。

一是练野灶。训练中,以班为单位,携带野灶工具,三天主付食,游览完了搞野灶,官兵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心里感到乐滋滋的。

二是练露营。有的利用地形地物,用雨皮搭帐篷;有的把天然洞穴当猫耳洞,在听湖边安营扎寨。

三是练观察与潜听能力。利用听湖边山高坡陡,草深林密,以连为单位,把官兵分为"红""蓝"两组,一组守山头练观察与潜听,一组往上爬练进攻。

一个星期天,我们政治处仨股长来到听湖边洗衣服,还做了件部队不允许的事情。

当时我们来到听湖边,也没有考虑太多,顿生奇想,想上岛去看看。

当时离湖边最近的一个小岛,只有三五十米远的距离。我和组织股长闫敬元会游泳,干部股长穆正烈不会游泳。

我仨商议,让不会游泳的干部股长坐在我们随带的大洗衣盆里,我俩会游泳,一个在前面拉盆子,一个在后面推盆子,试图用这种方法,把穆股长拖到岛上去。

我们折腾了半天,没有前行多少,然而盆子却翻了,不会游泳的穆股长,人仰马翻,倒在水中。当时的一条腿,卡在盆子里,一时半会抽不出来。

好一点的是,当时水还不到一人深。就这样,我们还没有死心。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看坐盆不行,又把盆子反扣在水面上,让不会游泳的穆股长扒在上面。

不会游泳的人,在水中不得法,所以他扒在盆子上,两条腿不是朝后伸,而是朝前翘。

忙乎了半天,还是没有成功。最后只好委屈他了,让他在湖边洗衣服。

我和闫股长把衣物放在小盆中,边游边推放在前面的小盆子,轻轻松松到达彼岸。

上岛以后,半人高的茅草,毛绒绒的,非常可爱。我俩把它压倒铺平,裸身躺在上面,进行了“阳光浴”。

可恨的云南太阳,真毒!紫外线特强。下岛后的第二天,我身上疼痒难忍,最后脱了一层皮才算了事。

现在回想起来,后怕无穷。

我和组织股长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把一个不会水的战友用盆子往岛上拖。不过,干部股长的胆子更大,他置自己生命于不顾,敢冒这么大的风险,竟然把洗衣盆当船用!

嘿嘿嘿!那个时候,我们都是而立之年,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啥事都能做出来。放到现在,给一百个胆,也不敢这样。

后来还听人说,在老山前线,一位战友到昆明闯红灯,他还不以为然,竞说在我们云南前线,地雷都不怕,还怕红灯?

呵呵呵!当然这是个笑话了,说说开开心。

△作者(右)与同乡战友冉建生(左)在听湖边。

△作者(左)与同乡战友史铁川(右)在听湖边。

△作者(左)同乡战友刘建设(右)在听湖边。

△作者(右)与组织股长闫敬元前往听湖途中。

△作者(右)与干部股长前往听湖途中。

△作者(右)与组织股长闫敬元在听湖游泳。

△作者(右)与组织股长闫敬元(左)在听湖。

△作者在听湖游泳。

△作者(左)与三营军医任广财在听湖边。

△作者(左)与许惜民在听湖边。

△作者在听湖。

(三)最后说这里的人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这个我们也见证过了。

集结地域旁边不远处有一块莞豆地,红红硬硬的地上,看起来非常板结,稀稀拉拉长了一些莞豆苗,像猴毛似的。长了好长时间,最高只有一两高。

这里属于丘陵地带,这里的土,这里的地,这里的山坡都是红颜色的,我们称其为"红土地"。当时政治处不办了一个文艺性刊物,起名《红土地》。

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有壮、苗、侗、侬等民族。

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三七",家家户户都种植,因此,当地百姓整天带着扫帚,背着背篓,满山遍野扫松叶,因为松叶是"三七"的上好肥料。

这里的老乡对部队可好啦!隔三差五还会去部队慰问。有一天,我发现一帮当地老乡,穿着民族服装(以黑蓝为主),在四连门前围了一个大圈,他们举起随身所带的棍棒,边转圈边在地上敲打,远处不知道他们在什么?近处一看才明白,他们是来部队进行慰问表演的。

这里的人虽然不是很富裕,但逢年过节,也有人把粽子、年糕等特产送到部队慰问解放军。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这就是老山前线的人。

△中国天马图片公司来团给官兵照相,与九连全连官兵留影。

△左起:宣传股干事杨康虎、股长宁屯业、天马公司经理、摄影师,政治处副主任郭建民。

△杨康虎、作者、公司纪江

与师政治部马干事留影。

△作者(右)与政治处副主任郭建民在照相现场留影。

作者简介:宁屯业,陕西省乾县人,1956年10月出生,1974年12月入伍,1977年5月入党,1985年12月至1987年7月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历任步兵连战士,营部卫生员、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负责人,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以副顶正)、主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上校军衔。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