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晋升一般是什么岗位?尚书还能想一想,总督的可能性不大

左都御史有料 2024-04-16 06:03:21

清代六部侍郎属于正二品大员,位列卿贰在朝中有一定的话语权。侍郎如果再进一步,那么就有可能跻身一品行列,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变数还很大,很多侍郎可能熬到退休,也无法实现这一质的跨越。

我们不能说侍郎晋升概率小,只是同为侍郎,因部属不同和满汉、左右之别,在晋升过程中就会体现出巨大的差距。那么侍郎升官,一般都有哪些应升岗位呢?

大清官制中对于侍郎晋升的岗位有明确记载,除了皇帝特授以外,主要是各部尚书、左都御史和各省总督。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会有差距,御史就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侍郎晋升尚书的难度

清代侍郎的岗位比较多,不局限于六部,还有理藩院、盛京五部以及仓场侍郎,这里主要还是以六部为主。

前面说了,侍郎分满汉和左右,从晋升的角度来看,满汉之别影响倒不是太多,因为尚书同样也分满汉,影响最大的还是所在部属和左右之分。

六部按照排名依次为吏户礼兵刑工,排在第一的吏部比最后的工部地位要高出很多。正常情况下,吏部左侍郎的政治地位与工部尚书处在同一级别。

如果说吏部尚书出缺,几乎不会在工部侍郎中选择,不仅是工部兵部、刑部侍郎直接升任吏部尚书的可能性也极小。再退一步讲,即便是工部尚书直接出任吏部尚书的概率同样也不大。

正常的操作应该是工部左侍郎先调至其他五部任职一段时间,且最好是在吏、户、礼三部。只有具备这一前提条件,才有机会升到尚书。

通俗地说侍郎升尚书有一个“优先性”的讲究,吏部尚书出缺,最容易补缺的是其他五部尚书、左都御史,再下来才是吏部、户部、礼部左侍郎。

以上所说的还是针对左侍郎,如果是右侍郎的话,那么升任尚书的概率几乎为零,他们首先要拿下左侍郎一职,才有机会晋升尚书。

当然六部中的刑部是个专业性极强的部门,任职官员对大清的律例必须有深入的了解,乾隆以后刑部堂官、司官的任职首要条件,就是考核司法方面的专业素质。

正因为刑部的这一特点,所以其他五部尚书、侍郎空降刑部的可能性也不大,多为内部提拔。关键是刑部衙门对于侍郎的左右之分也不像其他五部那么讲究,很多时候专业素质较强的右侍郎,也可以直接提拔为刑部尚书。

此外,吏部、礼部的任职资格最高,左右侍郎规定非进士出身者不授。尽管说侍郎这一级别的官员,大多是进士出身,但如果是举人、贡生出身者,跻身吏部、礼部的机会就被堵死了。

侍郎外放总督的两项任职条件

清代官制中明确规定,各省总督出缺,例在侍郎、巡抚中拣选,且侍郎排在巡抚的前面具有优先权。

巡抚补总督很好理解绝对是晋升,专业对口行政能力也不用担心,属于正常的人事提拔。侍郎补总督则属于平调,可能很多读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总督是从一品,侍郎是正二品,应该也是升官。

这里有一个误区还是需要说明一下,各省总督因兼兵部尚书衔其品级才是从一品,原品还是正二品。更重要的是,明清两朝,文官系统中,同级别的京官比地方官要高一级,所以总督即便有了兵部尚书之兼衔,说到底还是和侍郎同处一个层次。

从清代二百多年的情况来看,侍郎出任总督的人数远远少于巡抚出任总督的人数。其本质原因还是大多数侍郎未必能胜任总督一职。

首先是分工不同,六部堂官属于方面官,或主管钱粮、刑名、军政,或主管国家礼仪、官员选拔、工程建设,各部侍郎只对自己所管领域熟悉,全才、通才即便有也是极少数。

像户部、刑部侍郎出任总督还算对口,毕竟地方官的主要职能是在钱粮、刑名两项,而若是礼部、工部侍郎出任总督,那么就不合适,到了地方难免出现工作不适应或是难以控制大局。

其次是皇帝未必愿意,相对而言在皇帝心目中,各省总督的地位要远远超过侍郎。总督都是皇帝钦点并且是千挑万选的,除了具备过硬的行政能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忠诚,这也是各省总督满人居多的原因。

侍郎多少具有“学者型”官员的特点,大部分都是翰林、进士出身,从小京官做起熬到正二品的。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能力一般,只是资历比较深,就算在岗位上政绩一般,也不至于影响六部的正常运行。

总督就不行,作为封疆大吏皇权的代言人,一举一动事关国计民生,稍有不慎就会惹出太大的麻烦。一旦总督选人不当,朝廷就会很被动,尤其是直隶、两江、陕甘。

可以看出,侍郎外放总督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是主要部门且能力出众者,且一直以来都很受皇帝的信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或者可以这么说,侍郎出任总督的概率比尚书要小得多。

3 阅读:64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