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学会取悦自己

论史近现代 2024-11-11 01:45:19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里说: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周国平也说: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

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这个时代,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凡事都会问:“这个有什么用?”“这个能当饭吃吗?”

可是当我们仔细反思后却会发现:

真正能够安顿灵魂的,大多是无用之事。

庄子在《人间世》里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会在“无用”里,取悦自己。

01 “无用”里,有精神的高贵

曾有人问叶嘉莹先生:

“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可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叶嘉莹先生回答:

你听了我的讲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

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好个心灵不死,人的精神,因此而高贵。

而活在“有用”的牢笼中的人,心灵早就死了。

《心经》中说:“远离颠倒梦想。”

许多人似乎都颠倒了一件事,那就是纵然追求有用,也是为我们的心灵服务的。

说到底,都是为了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可到头来,人们却只记住了有用,而忘记了心灵。

还说那些直接关乎心灵的事,是无用的。

02 “无用”里,有生命的生动

知乎上有人问:小时候背那么多古诗有什么用?

有个网友答道:

慢慢地,我长大了。

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便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便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任谁都要承认,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算是活着。只有这样的人,才不枉人生一场。

这样的心灵,在美中流淌。这样的人生,融化在感动里。

只有这些,才能带给人真正的慰藉。

我们读过的那些“无用”的书,看过的那些“无用”的风景,终会让我们的生命生动无比,让我们的生活回味无穷。

有人说:这仅有一次的人生,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体验”。

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告别这个世界时,能对自己说一句:

我体验过。

03 “无用”里,有心灵的干净

到了秋天,陶渊明会花很多时间在南山下赏菊。

明代崔子忠的《云林洗桐图》,画的是元代大画家倪云林全家,拿着小扫帚、端着水盆,正在认真地清洗一棵梧桐树。

倪云林笔下的每一块石头,都像是在太湖里洗过一样,干净。

还有一个画家,画过一位僧人,在寂静的月夜打扫禅院,名为“扫月图”。

僧人扫的不是庭院,而是月亮,更是在扫自己的心。

《周易》说,“圣人洗心”。孔子说,“思无邪”。

一颗干净的心,往往在无用而认真的事情里,才会呈现。

人拥有一颗干净的心,才能发现生活的美,拥有人生的诗意。

在“无用”和“有用”之间,便隔着一个诗意的生活。

在“慢”与“快”之间,也隔着一个诗意的生活。

都说,“诗与远方”。

其实诗,不在远方,而在“无用”里。

04 “无用”里,有灵魂的温暖

蔡康永成名后,曾在他的博客里写道:

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

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

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地追求。

人总是在低谷时,才会看清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而这些重要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沉迷于“有用”时,觉得“无用”的那些东西。

当舞台上的灯光熄灭,曾经的热闹散场,

唯有身边的父母,爱人,三两好友,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温暖;

唯有心底的良知和信念,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力量。

正是这些,温暖着我们的灵魂,不在别处,不在远方。

那些以“无用”之名被忽略的人和事,始终在我们身边。

善品君说:

梁文道曾说: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就像一汪水,向外连接,才会是活水。不然,就只是死水,终会干涸。

这连接处,是打开的。就像心的柔软,打开着我们的心灵。

心的柔软,来自我们沉浸于“无用”时,所生起的真情与深情。

真正的智者,既能够以“有用”安顿“生存”,又不忘以“无用”安顿“生活”。

1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