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为啥没有成为省界,而是横穿了五个省?

给女儿讲史地 2024-10-11 10:22:08

百年前,秦岭淮河一线被识别为中国的天然南北分界,如今,这种认知已经深深地固化在国人的观念中。

有趣的是,如此「天然」的地理存在,却没有成为天然的省界,而是横穿了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事实上,没有任何省份以此为界限。

图/网络

其实,这种不科学的背后恰是中国人的自信和智慧。

1、「南北」之争是中国人大规模的群体浪漫从武王伐纣至两汉,历史属于关中和中原。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大背景下,长安和洛阳的「东-西」关系是主线剧情。

唐宋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沿着「长安-北京」这条国防压力线,开始转移至燕云一带;经济中心沿着「长安-南京」这条生命线,从中原(洛阳)逐步转移至长三角。

图/自绘

中国主流政经关系彻底从「东西」关系转为「南北」关系。(详见:长安、北京、南京,神奇的等边三角形有何深意?)

所以,当有显性化的、地理的关于「南北」的界限被定义,就会快速占据人们的心智,因为中国太大了,大家需要这种承载差异的坐标。

然后,在「中国」这个公约数下:存在差异、正视差异、理解差异。

再然后,我们热闹地争论:

豆腐脑甜的好还是咸的好、为什么只有北方能集中供暖、北方人到底吃不吃米饭、南方人真的不懂澡堂子……

图/网络

这种国民话题,是属于中国人关于「南北」的大规模群体浪漫。

秦岭-淮河,就是这种浪漫里的「高山流水」。

2、省界不是划出来的,而是历史的选择「省」的概念来源于秦汉时的郡,是中央直接管理的行政单位,因为中国太大,省一级行政区基本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和一些没有历史的国家相比(比如漂亮国,横平竖直的州界,简单粗暴的殖民色彩),中国的省界显得非常复杂,即依托「山川形便」,又呈现「犬牙交错」,前者是自然选择,后者是历史经验。

图/网络山川形便: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比如,陕西山西以黄河的晋陕大峡谷为界限,山西河北以太行山为界、福建江西以武夷山为界限、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限……

图/网络但是,这种方式在古代,会促使一个地区基于地缘和文化形成割据意识,特别是边疆地区,当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减弱,非常容易独立。例如,唐朝末年,大量边陲节度使依据山形割据乃至独立。再比如,四川盆地地理单元封闭,被称为“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

犬牙交错: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如何维护统一是个历史难题。中国人用几千年的教训和经验,将这个答案写在了地图上。

图/网络(陕西话分布区,可以看到陇东、晋南与关中语言的接近)以陕西(陕西在中国中心,有代表性)为例:① 甘肃的陇东,语言和文化更接近陕西关中,这样就增强了西北与内地的联系;② 陕西的陕北与山西的北部、内蒙南部的文化、语言接近,这样就增强了西北和华北的联系;③ 汉中属于四川的北大门户,归属陕西,关中-中原就可直接控制蜀地,西南与华北被紧密绑定。(秦始皇统一天下就是先统一关中、蜀地,然后以此为基础)

3、中国人的自信和智慧现在,再来看看秦岭淮河一线,他们是中国地理上的大型「山川形便」,他们横穿了古典中国的基本盘:从关中到大华北平原。坐一次西成高铁(西安-成都,途经汉中),就能直观地感受,秦岭两侧是截然不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做一次京广线,就会发现,淮河两岸并没有多少差异,每年六月份两岸大平原都是金黄的麦田,从黄河到长江,自然景观是缓慢变化的。

图/网络(淮河两岸的麦田)很多陕西汉中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北方人,也不否认自己是陕西人;江苏的徐州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南方人,但依然有些江苏人的认同。秦岭横穿甘肃、陕西,将中国的两个大后方,西南和西北强绑定;淮河横穿河南、安徽、江苏,将黄河、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有效连接。中国人显著地提出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认同差异,这是自信。中国人同样用文化纽带在这个界限上,形成了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这种文化大省,这种「犬牙交错」落实为跨越地理限制的文化认同,这是智慧。所以,秦岭淮河自然不会成为省界。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