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请点击关注,您的这一举动,既会激起笔者的写作动力,更会让您的认知收益持续累加!
无论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我们都会一致地认为,努力是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必选路径,但这里面却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倘若一味地只追求所谓的努力,而且是越早越努力越好,认为这样做才会更快地接近成功,取得更大的成绩。那么,总是寄希望于早努力而构建出早成功、早出名的捷径,很可能会变成自己的弯路。
这一点,冯唐在他所著的《冯唐成事心法》中专门提到,有时候“不努力”是种正确战略。
一、过早地努力提职,却成为一种累?在《冯唐成事心法》这本书中,冯唐认为,有时候不要太努力,才是更正确的态度。从这一点出发,他不是旨在告诉大家彻底不努力,而是指明,有些时候,过分努力得到的结果恰恰是相反的。
早些年,自己的一位大学同学赵磊,在学校内就求胜心切,加上能力素质也很突出,各项活动,大凡参加的,都能斩获奖项。
毕业后,赵磊更是不甘于落后他人,毕业当年便考入体制内,而后,正逢单位当时有选轻指标,要求30岁之前必须出1名正科级干部。那时年龄仅是24岁的赵磊,感觉提职的机会来了,于是更加废寝忘食、拼命工作。
每天清一色地早出晚归,甚至还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工作成绩自然也是一直yaoyao领先,终于在28岁的时候,连升两级,完成了由科员到科长的晋级。
在众人眼里,这么年轻的正科级干部一定会大有作为,没成想,半年过去了,赵磊却产生了离开原单位的想法,理由是对岗位的工作性质,有些不水土不服,长时间不能适应,工作起来总是倍感痛苦。
赵磊先前一直是以行政管理为擅长,对于以人际交往、沟通与协调为主,时不时地还要出去应酬的工作内容,属实不习惯。
想一想,赵磊当时真的是为提职而提职,回过头来,才发现这个岗位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是自己当时一时求职心切,为了得到这个职务而孤注一掷地去努力,倘若现在,又何必当初。
对此,很多人会觉得,管它呢,先提起来再说,到嘴的肥肉还能让给别人吗?倘若自己好这一口还可以,但若不是,无形当中会给自己增加诸多负担。相信很多职场人都体会过,宁肯职务低一些,但做起来自己顺手的;也不愿做职务高一点,但干起来别扭的。
二、过早地努力,有时是一种浪费过早也就意味着过分,凡事往往都是过犹不及,一味地追求尽快、速成,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到头来得不偿失。主要来自两个层面。
一方面,时机不对,努力白费曾国藩有一句话:“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意思是说,事情能不能成,你能控制的最多也就三成,七成是天命。
由此看来,事情的成功与否,跟努力程度与否,并不一定呈正比关系,还需要考虑到时机的因素,时机不成熟,再努力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像文章开头所提,自己的一位大学同学赵磊,毕业后考入体制内,4年内干到了正科,然后,却经历了提职上岗后的各种水土不服、诸多不适应,真有一种悔不当初的感觉。
这种情况相对好一些,毕竟提了。更见过有的员工一直想着提升职务,但却始终没有位置,而当有位置的时候,那位员工却错过了调整的年限,无奈之下,要么,调整岗位,要么,原地踏步。原先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甚至付诸东流。
另一方面,遭人反对,自己受罪在冯唐看来,长期过分地努力,往往会遇到严重的抵抗,这种抵抗既来自身,亦来自他人。主要呈现三个特征。di一个,过分了。对此,冯唐举了一个应收和应付的例子。“应收”是你应该收别人的钱,应付是你应该付给别人的钱。
通常来讲,应收是越快越好,但市场的常规则是一到三个月才能付钱,而自己三天追回来的了,被催付款的一方,会因你的过于着急,而重新选择催得不急的一方合作。这样,表面上赢得了战斗,实际上失去了整个战争,得不偿失。
第二个,过快了。1999年的时候,冯唐还在美国的一个大医疗器械厂做暑期实习,工作相对轻松,只需干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尽管效率很高,但事后,当时的一位全球市场营销副总却告诉他说,周围都是比他大二十岁以上的老大姐、小大姐,自己工作得过快,别人就会跟不上,而没有他人的配合,呈现不出最终的成果,干得再快,也是没有用的。
第三个,过急了。冯唐越来越红之后,比较反感的一件事就是给别人在书上签名,倒不是因为他自己不愿意签,而是对方的目的性太强,直接向冯唐开口“我要签名本,您在什么地方,我把书给您寄过去。”
遇到这样的人,冯唐会在他的wei信备注后边画个斜杠,写一个“2”,再有lian系事宜,冯唐一概不予理会了。
有时候,努力不是越早越好,更不是越急越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饭不怕晚就是这个道理。
三、不着急、缓称王,是一种成事智慧综合所述,是不是可以认为努力还不如不努力呢,结果恰恰相反,持续而又jing准地努力所带来的效果,要远远大于下“赌注式”的努力,它是一种“发酵”的过程。
对此,冯唐提出了三不原则,即不要着急、不要急于立山头,不要着急称王称霸。围绕这三个原则,将努力变得刚刚好,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设置合理目标现实当中,我们往往都相信“成名要趁早”、“厉害要趁早”从而做出了透支钱包、透支身体、透支情感等这样一系列过早的举动,带来的副作用显而易见。由此看来,高大尚的目标并不一定能带来高大尚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是,要善于从自我角度出发,一定要明确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至于怎么得到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都是次要的,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和改变,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防止出现“过急”、“过早”的问题,从而你的每一丝努力都变得更具价值。
在努力过程中,要保持灵活性,使自己的眼光不要过于局限,否则,只会扼杀掉其他机遇和可能性。
不必刻意地在意别人的想法与目光,偏高、偏大就是好目标,而是适合自己就好,哪怕看起来微不足道,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努力不会被浪费。
二、放弃无谓比较《增广贤文》中,有句话说:“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很多时候,过早、过多地进行无谓的努力,往往是由于内心想法过多、过杂,与他人进行不恰当的比较所致。
看到别人提职加薪,自己也想着早些成长进步,看到别人住洋房高楼,自己也想着能早日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
不知不觉用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较,陷入到选择性比较当中,使得自己越努力、越泄气,越泄气,越想更努力。
但实际上,很可能你的终点,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已,背后的原因很多,也包含着很多事情的实现,并不完全是与个人努力程度所决定的。
这时候,因与别人进行无谓的比较而诱使自身提早努力,开始“抢跑”,实际上,这本就不是你的赛道。
因而,遇事,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济于事时,就有必要降低个人的预期值,使之回归到合理的限度。唯有和自己做比较,才能超越自己,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三、保持前进节奏跑步中,很忌讳一点就是过早地用力,导致刚开始,一骑绝尘,后来却变成一溃千里,或者就是三下两下就岔气了,再也不能一如既往地往前跑。这里面尤其突显出保持节奏的重要性。
正如冯唐本人所讲,你可以不屠龙,但不能不磨剑。时机什么时候到来,谁都说不准,而我们努力就是为了能在时机到来时,不至于措手不及或者饥不择食。
正确的做法是,时机可忽略,动机不能停。在看不到时机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进,仍需努力,长知识与增本事。
准备迎接时机到来的这种努力,不同于过早努力、尽快出名,不是一种随意下“赌注”,哪壶能开算哪壶,而是一种笃定升值,朝着既定方向,匀速前进,不达目的决不停歇。
四、结语冯唐在《冯唐成事心法》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努力一直是我们实现个人所想、所得的必选途径,但如何恰如其分地将努力作用在关键点、核心处,不能急,也急不得。
需要我们在努力过程中抓好三个关键点,即设置合理目标,放弃无谓比较与保持前进节奏,练就一身本事,能成大事时成大事,不能成大事时继续躲在某处练成事的本事。
@职路施语,10年职场人,专注职场领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激活你内心深处的荷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