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在吉林省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迹、遗物,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1990年,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哈拉毛都乡王府屯西北沟,发现了距今约100万年的石制工具,这是迄今为止在吉林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代先民活动遗迹。20世纪以来,在吉林省境内陆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古人类、古动物化石。例如榆树市周家油坊、安图县明月镇、前郭县查干泡、桦甸寿山仙人洞、吉林九站西山、辉南邵家店、镇赉丹岱大坎子等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标志着吉林先民早在旧石器晚期就已活跃在白山松水间。
吉林省境内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经初步研究,已发现并被命名的古人类化石有约三万年前的"榆树人"、两三万年前的"安图人",还有具体年代未定,但初步认定早于"榆树人"的"青山头人"。这些古人类生活的时代,大体上相当于华北地区的"河套人"(四万年前)至"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以前)的时代。
"榆树人"1951年,榆树县周家油坊发现了旧石器晚期的人类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榆树县西南18公里的周家油坊,在松花江和拉林河之间黄土台地的南侧。1951年出土的动物化石中,有两块人类头盖骨碎片和一根胫骨,其后又获得一枚儿童的臼齿。1977年试掘的七个地点中,第一地点出土有相当数量的石器和骨器,第二、第七两个地点出土了大量披毛犀等哺乳动物化石。这一文化被称为"榆树文化",距今约四万至七万年。周家油坊遗址内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人类化石,但其含氟量经测定低于动物化石,因此"榆树人"年代要晚于同时代出土的动物化石,时间大体上确定为三万年前后,属旧石器时代晩期的古人类。
"安图人"1964年,在吉林省东部的安图县发掘了安图遗址。遗址位于安图县明月镇东南2.5公里石门山村二级阶地的一处洞穴中。这里出土了19种哺乳动物化石,同时还出土了一枚人类的右下第一前臼齿,其存在的时代距今约二至三万年,属于晚期智人类型的古人类。牙齿保存完整,牙体长度与现代人基本相同。牙齿已石化,咬合面釉质磨损较重,齿质已暴露。牙齿颊面上宽下窄,近于梯形,颊尖、舌尖的大小几乎与现代人相等。颊舌尖的近中侧有一个小附尖,这一特征与现代人十分相似。这枚牙齿被初步认定为两三万年前一枚中年人的牙齿。
"青山头人"1981年,吉林省前郭县查干泡青山头遗址中,发掘出人类股骨化石,含氟量0.58。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吉林先民。
"榆树人"和"安图人"为代表的吉林先民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体质大体与现代人的体质相近,具有比早期智人更为发达的大脑和较高的生产能力。
据考古学家分析,"榆树人"和"安图人"为代表的吉林先民生活环境是相当严酷的。当时在今天的周家油坊、安图县明月镇及其相邻的地区,主要生长的树木是松树,并夹有云杉、冷杉等乔木。同时还有一些榆树、柳树等阔叶树木,树林里生长着水龙骨科和卷柏等。在平原、山间平地及河谷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蒿属、菊科、藜科等比较耐寒的植物。剑齿虎、猛犸象、披毛犀、野马、野牛和鹿在茂密的森林草原间穿梭觅食。
原始的榆树人、安图人就在这样的严酷环境中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生活完全依赖对自然物的索取。茂密的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他们在夏季主要从事采集活动,植物的果实、根、叶都是他们的食物;到了冬季,万物萧条,植物性食物缺乏,他们就更多地从事狩猎活动。在榆树周家油坊发现的骨器大部分是用大型动物的遗骸制成的,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较为高超的狩猎技巧。他们不仅使用较为粗糙的石器,还学会了运用比较复杂的方法制作细小精致的石器和工具,并将兽骨、兽角也当作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的原料,这表明,榆树人、安图人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具有比早期智人更为发达的大脑和较高的生产能力。就其经济生活而言,狩猎和采集是其主要的生产活动,捕鱼也进一步成为重要的生产活动。
旧石器时代晩期人经常为获取食物而迁徙游动。人类已经逐渐摆脱了对天然洞穴居址的完全依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更宜于获取生活资料、靠近水源的地方,自己动手建造简陋的居址或房屋在里面生活。
与同时代的"河套人"和"山顶洞人"相比较,"榆树人"和"安图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人们战胜自然的力量十分有限,只能靠集体来进行生产劳动。这种生产状态便决定了男女两性之间的自然分工,男性外出狩猎,妇女从事采集和喂养孩子。由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年长的老祖母成为氏族的领导者,出现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吉林省境内的古代居民,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
本文选自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吉林地情读本》,本号已获得授权,尊重知识版权,请勿随意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