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以香港岛得名。
香港岛,以“香港”作为整个港岛的名称是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的时候确定的。一种
说法是从“香港村”而来。“香港村”原属官富司(九龙)所管,在薄扶林附近,即现在的“香港仔”。另一种说法是从“莞香”而来。香港原属广东东莞县,从前,东莞以出产香料 “莞香”著名,当时的莞香多数由东莞运到九龙尖沙咀,再渡海到香港石排湾(即香港仔)集中,换载大眼鸡船,沿海北上,销运各省及日本。由于香料都集中在这个港口起运,所以这里就叫作“香港”。 还有一种说法与海盗有关。相传古时候有个叫香姑的女海盗,武艺高强,容貌俊美,在岛上落草为寇,因此该岛便得名“香姑岛”,简称“香岛”,“香港”一名即由此演变而来。
中西区,以位于中西部得名。中西区可以细分为中区、西区和半山区三个部份,中区包括金钟、中环和上环等地,西区包括西环和摩星岭,而半山区则包括太平山和薄扶林北部一带。
湾仔区,名字是小港湾的意思。包括湾仔,铜锣湾,跑马地。
东区,以位于东北部得名。包括避风塘、维多利亚公园、天后等。
南区,以位于南部得名。包括香港仔、鸭脷洲、钢线湾、薄扶林、黄竹坑、深水湾、浅水湾、赤柱、大潭及石澳等地。
——————————————————
九龙半岛,宋小朝廷被元兵追迫流落至此,陆秀夫等大臣常常拥宋帝登临山岗上的巨石,眺望鲤鱼门海口,盼勤王之师。传说宋帝某日登石,见四周青山群立,便对群臣说:“八座青山,每山一龙,是八条龙。”陆秀夫在旁,答道:“陛下贵为天子,亦是一龙。”宋帝点头。于是便有“九龙”之说,后来便把这地方叫做”九龙”。
油尖旺区,名字由该区的三个主要区域──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的字首组合而成。包括尖沙咀、官涌(现称佐敦)、油麻地、旺角、大角咀以及部分西九龙填海区。
深水埗[bù]区,是由于当时位于现今北河街与通州街交界的一个深水码头而得来。包括长沙湾、大坑东、南昌、荔枝角等。
九龙城区,位于九龙半岛得名,包括九龙城、九龙塘、何文田、马头围、土瓜湾、红磡等地方。
黄大仙区,以本区著名的黄大仙祠命名。包括黄大仙、牛池湾、钻石山、慈云山、乐富、新蒲岗、竹园邨。
观塘区,原名为「官塘」,字面解作由官府拥有的池塘。据说,由于注满海水的盐场貌似池塘,加上大部分的盐场均由官府拥有,所以得此名称。包括观塘市中心、牛头角、九龙湾、秀茂坪、蓝田、茶果岭、油塘、顺利邨、佐敦谷等地方。
——————————————————
新界,首先见于1898年6月满清政府和英国于北京点击查看北京签订的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该条约以英文写成,文中将这些地区称为New Territories,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新界」了。
北区,顾名思义是香港十八区里面最北的区域。可分为上水、粉岭、沙头角和打鼓岭(上粉沙打)四个部份。
大埔区,古称“大步”,直至清朝光绪年间才称为“大埔”。大宝六年(963年),厚主刘鋹招募 3,000 人于“大步海”(即吐露港)采集珍珠,并设置“媚川都”。包括对岸西贡北的十四乡、黄竹塱及离岛塔门、平洲、赤洲等。
沙田区,沙田区位于新界东部,原名“沥源”,取“清水之源”之意,明朝时就有不少村落在此傍水而建,最多时曾超过50个村落,其中以“沙田村”最有名;1898年,英国强租九龙半岛,一个英国官员到沥源巡视时,问起该处名称,村民回答说是“沙田”;从此,“沙田”一名便取代了沥源。主要包括大围、沙田 、火炭、马料水、城门东及马鞍山等地。
西贡区,在清朝时期,所有由西方进入中国的商船、贡船必须在西贡的佛堂洲完税方可进入中国海域。因此,西贡这地方的命名就是指从西方来的贡船。包括西贡、坑口乡郊及将军澳。
荃湾区,古称浅湾,据说是因该处海湾水浅而得名。在清初的时候,荃湾称为荃湾约;後来又称全湾约(简称全湾)。
屯门区,地势险要,意思即是设有屯田防卫之兵的海门,亦称团门,又称段门。境内主山为屯门山,又名青山,古名杯渡山,英人称之为堡垒山,东面为屯门湾,今称青山湾,古名屯门澳。
元朗区,古称“圆塱”。“圆”是完整、丰满的意思,“塱”则是指江边或湖边的低洼地。从字面上推测古时元朗可能是一块水源充足的沼泽低地。
葵青区,是由葵涌区和青衣岛组成的,所以区名取前两个名。“葵涌”一名最早见于明朝郭棐编撰的《粤大记·广东沿海图》[4]内,同图在“葵涌”旁有一个岛屿名“春花落”,现时青衣岛东南方有一个小山峰亦称春花落,相信“春花落”是“青衣”的古名。
离岛区,以遍布香港的南面及西南面的一系列小岛组成。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资料搜集校正不易,欢迎打赏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