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如果老人带得多,会变得不亲妈妈吗?真的假的?
现在有孩子的父母,不忙的没有几个,很多年轻妈妈,因为要上班,孩子没断奶休完产假就将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带的比比皆是。
就像我们办公室,10个宝妈的孩子,有8个是爷爷奶奶带的,有2个是外公外婆带的。
所以,在我们办公室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如果老人带的多,会变得不亲妈妈”。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经理老早就向我们抱怨,说她的女儿4岁了,因为平时经常要出去跑业务,所以周一到周五都没时间陪女儿的。
到了周末,本以为自己有时间陪孩子了,女儿会很开心,但是却事与愿违。
自己在陪她时,孩子总闷闷不乐的,一不合心意就哭闹,还躲在奶奶怀里。
孩子的举动令她很伤心,感觉孩子老人带得多,变得不亲妈妈了。
芬姐问经理,你家孩子和你婆婆这么亲,是不是你婆婆什么事都顺着你女儿,溺爱她?
经理却说;她家婆婆是退休老教师,从不溺爱女儿,还将女儿培养得很好,女儿在幼儿园还是小班长呢?!
我也是一位职场妈妈,我家女儿也是我婆婆在带,我女儿也有一段时间和奶奶亲,而不和我亲。
我当时也有过经理的困感,为了弄明白孩子是不是老人带得多,会变得不亲妈妈,我查阅不少书籍,终于明白原因了。
孩子为什么会有更亲老人的表现?原来婴幼儿出生后,对外的探索离不开内在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妈妈不能给予婴幼儿安全感,那么孩子就只能通过其它的方面来获取安全感。
其实“更亲老人”的孩子,只不过是“不安全依恋”下对安全感的自我选择。
就如我女儿,在她记事起,就只有奶奶天天在她身边,她当然和奶奶亲近,别的人,她基本不知道谁是谁!我粗略算一了一下,从孩子来到世界上,我和婆婆各自在女儿生命中的陪伴时间真的天差地别。
在她8个月大时,我还出差到上海2个月。我在女儿的世界中出现的频次只是一个“路人甲”的概率,其实那时候的我,于孩子来说就只是一个过客。
所以说,当我们无法长期陪伴孩子时,老人就成为孩子的照顾者和运动玩耍的陪伴人。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了成长的需要,自然就会去寻找老人建立稳定持久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只是孩子成长需要的自然选择。
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第一,比起数量,亲子关系更看重陪伴的质量
虽然,孩子的幼儿时期,爸爸妈妈的陪伴对亲子间的亲密关系非常重要,但是陪伴时间和亲子关系的亲密度,却并不是成正比。
就如我认识有两个家庭,一个家庭都是我们楼上的邻居,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家里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但是,我观察到孩子爸爸每天下班回家一定会带孩子到小区下楼玩一会。
另一个家庭,也是我的邻居,不过这个家庭却是妈妈全职带孩子,爸爸长期在外地做工程,因为两家孩子差不多大,他们的孩子也经常一起玩,我发现他们各自对父母的依恋态度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
所以,陪伴时间多的家庭,只是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陪伴少的家庭不代表亲子关系就一定很差。
第二,尽量增加与孩子的相处时间
我们要平衡好工作与生活,努力工作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可以在下班之后尽量早点回家,平时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比如,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帮助孩子洗澡、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以此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按我的经历来看,刚开始时,孩子可能还是会排斥和不适应妈妈,这需要妈妈及主要照料者一起同孩子玩耍嬉戏,先减少孩子对妈妈的抗拒心理,慢慢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依恋,并将这种亲子依恋内化为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当孩子对妈妈的信任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妈妈再尝试着单独与孩子相处。
第三,要增加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妈妈为什么每天都要离开他/她,每天离开他/她之后都做了什么工作,以及妈妈工作的意义等。
比如,我好友是位医生,虽然她家儿子也是老人带,但她儿子和她也很亲,她告诉我们,在儿子小时候,她每次去值晚班。她都告诉儿子,晚上妈妈不能陪你,是因为妈妈为了医治其他生病的小朋友和叔叔、阿叔。然后他儿子都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弟媳是一名老师,记得我弟媳在小侄子几个月大时,每天她出门去上班,她都告诉小侄子,妈妈不能在家和你家玩,出去工作是为了让其他小朋友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奶奶在家陪你一起玩,妈妈下班回来和你一起玩。小侄子一开始是哭闹的,时间长了,就不追着去抱着妈妈大脚不让走了。现在,虽然小侄子上初中了,仍和妈妈很亲。
别看孩子小,当孩子在充分了解了妈妈的工作意义之后,会对其工作表示支持与赞同,这样再次面对妈妈由于要去工作而产生的分离时,孩子产生的悲伤程度会相对降低,分离焦虑也会相对缓解。
综上,所以说,如果我们和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就算孩子老人带得多,并不会变得不亲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