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王,全都深受朱元璋信任,晚年得以善终!

情怀历史如风 2024-08-02 00:13:16

明朝开国六王,指的是明朝开国的六位功臣,他们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对明朝的建立和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六人都是在去世后,才被追封为王爵的。毕竟,在历史上,异姓还是很难封王的。那么,问题来了,明朝开国六王的结局分别如何呢?

一、徐达

徐达被朱元璋倚之为“万里长城”,后世亦公认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身经百战,戎马一生。至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军攻入大都,结束元朝的历史。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收取山西、甘陕,大破扩廓帖木儿等。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在南京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又为他御制神道碑文,允许其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二、邓愈

邓愈天生魁梧,勇武过人。16岁领兵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到了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为武顺。

三、常遇春

和徐达一样,常遇春不仅功勋卓著,而且因为相关文学作品的影响,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常遇春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不过,洪武二年,常遇春北伐中原,突然在军中病逝,年仅四十岁。

在正史上,常遇春属于善终的情况,也即没有受到他人的加害。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十分伤心,于是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四、李文忠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外甥,在元末加入了起义军,后来被朱元璋收养为子。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与常遇春一同出征塞外。常遇春去世后,他接替了常遇春的军队指挥权。明洪武三年(1370年),与徐达分道北伐,成功攻至应昌,俘获了元太子买的里八刺等及宋、元玉玺金宝和玉册。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李文忠开始负责提督大都督府的参赞军国事,一直担任此职位直至晚年。因某次进谏触怒了朱元璋,不久之后便病逝了。李文忠去世后,被明朝追封为岐阳王,谥号为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五、汤和

元朝末年,汤和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集庆、取镇江,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汤和爵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洪武十四年(1381年),汤和随徐达出塞北伐,征讨乃儿不花,攻克灰山,俘获其平章别里哥、枢密副使久通。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逝世于家,享年七十岁,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六、沐英

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皇后马氏的养子,这和李文忠比较类似。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留守边疆,促使沐英及其所在的家族可以远离朝廷的争斗。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值得注意的是,沐英死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与明朝相始终。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