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说:人生难得老来安。
人生在世,表面上看,追求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但所有的这些追求归根到一点,都是一句话:吃饱穿暖有人护。
年轻时,我们打拼事业,意气风发,中年时,有妻有子,生活安稳,到了晚年,我们同样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时光。
晚年生活能否幸福,重点不在于是否有钱,也不在于孩子是否孝顺。
至少,这两种老人,就难以过得很好,别不信。
01 没有边界
曾经,我们为了孩子而活,孩子是我们生活的重心,我们关心他们能否茁壮成长,是否身心健康。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都要操心孩子的一切。
等到我们步入了老年,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退让孩子的身后,远远地关注着他们,在他们有困难,有需求的时候,站出来,帮他们一把。
至于孩子的生活和人生,应该交还给他们。
可偏偏有些老人,就是拎不清。
他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太多的人生经验,很多事情做不好,他们因此就主动站出来,对他们的生活指指点点,觉得他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老人的一片好心,但做事还是要讲究个分寸。
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给孩子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
至于最终的决定,一定是孩子自己做出的。
无论他们选择走哪一条路,我们都应该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如果强求他们按照自己设定好的道路走,那就意味着我们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我们没有任何为自己发声的机会,他们只是我们的附属品。
把握好边界,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拥有幸福晚年。
02 太过自我
我的一个同事,最近非常烦恼。
她很感慨地说:怎么年纪大了之后,父亲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呢?
从前的父亲,是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上兢兢业业,全力以赴,被领导和同事所信任。
年纪老了之后,父亲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无比自我,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
只要是他的事情,那绝对是第一位的,遇到了事情,第一时间会给她打电话,让她立刻去办。即使有的时候,她会说现在在忙,稍等一下,父亲就会暴跳如雷,觉得孩子不够尊重他。
她逐渐开始厌烦这样的生活,觉得和父亲之间根本没法沟通。
不少人上了年纪之后,都会像这样变得非常自我,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的事情最重要,孩子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他们。
他们表面上说要为孩子考虑,不能让他们太担心,但实际上呢?
他们把自己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上,孩子的功能则被定位为“服务者”,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已经到了该回报的时候了。
或许,“养儿防老”才是他们一切行为的根源。
他们的本质上,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控制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是孩子的不幸。
对老人来说,矛盾重重,孩子没有了自我,同样也是一种不幸。
《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真的是这样。
一个家庭要想和谐,就需要彼此之间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包容。
做一个智慧的老人,在余生的每一天,看看日出日落,品品晨昏颠倒,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
-END-
作者简介:李木可,一手努力生活,一手认真写作,希望能在打拼的路上守好自己的内心。
同意
有的人当父母配吗?只都把孩子们生下来,年轻时只都自己好玩好吃,老了绑架孩子们要孝顺,世界上就没有公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