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一些病症的判断分类,以及系统功能描述是不是错误的?

深水聊养护 2024-06-07 06:06:14

中医几乎所有医学概念的建立,一直建立在“自以为是的态度”和“低水平认知”这个框架都兜兜转转

举个最最最典型的例子——中医对肺结核的理解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这是2000年前《黄帝内经》对于“劳病”的解释,后人加“疒”为痨,又因病位在肺,故称“肺痨”

“肺痨”后来又有“尸疰、鬼注、虫疰、毒疰、传尸、传注”等“别名,但基本上对应的都是现代医学的“肺结核”概念

但仅会起名字不成啊,你中医是不是还得给出这种疾病的病因?毕竟不知道病因你又谈何治疗?

我们常说同一种病不同的中医往往会给出大相径庭的诊疗方法,搁在中医自己来评价这属于“同病异治”,是现代医学精准医疗的“鼻祖”,是中医领先于西医的“铁证”

但显然这个答案太苍白嘛

你起码得告诉我们“同病异治”这个答案背后的求证过程吧?缺少细节会让这种答案更像是在“胡弄玄虚”,而变的没有说服力

但中医没办法告诉你答案,因为从病因这个根儿上来说,它压根就不是建立在“同病”基础上的,全部都是“自以为是”,直接表现就是形成了繁杂且毫无标准的“认知流派”

不白埋汰中医,我们来看历史上各路医家对“肺痨(肺结核)”这种“同病”,都存在哪些不同的“认知流派”

两虚派

这一派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它认为肺痨的病因是——两虚相得

所谓“两虚”就是内虚和外虚

内虚即所谓“正气虚弱”,外虚就是后来“离大谱”的——痨虫说

“痨虫”后来成了单独一派,这个放后面说

中医粉怎么解释,几千年各路“名医圣手”都无法治疗一个肺结核的事实?

明代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是黄内坚定的“继承人”,他也是“两虚论”的坚定信徒,他对《黄帝内经》有关肺结核的认知进行了“分析和拓展”:

“正气虚弱,脏气不平,不能抗邪,痨虫乘虚先伤肺气,再耗肺阴,渐损肺络”

这里的“内外气”成了“传染链”,当然你要拿“正气”当免疫力来看也没问题,只是别忘了跟2000年前董仲舒磕一个,我怕原作者晚上托梦找你麻烦,问你有什么权力瞎解释别人的原创

徐春甫

纵欲派

这派属于典型的道家派,大病小病都能和床上那点儿事儿联系起来

这派对肺痨病因最经典的一句总结,当属清代著名中医陈士铎在《辨证奇闻》里的一句话:

“无端图欢,竟至终身害病,倘不知节,便成痨”

他认为肺结核这病是啪啪啪的太多不知道节制所致,你别觉得荒唐,认为肺结核源于纵欲是明清朝二朝中医界非常时兴的一种说法

明代著名中医李恒在《袖珍方》里也说过:

“不能保养,过于房劳……久而成痨瘵之候”

写《针灸大成》的那个杨继洲也说过:

“饱后行房,脾肾两伤作痨,以致灭门绝户”

看来饱暖思淫欲不光不是什么好事,代价也不轻

怒郁忧思派

意思就是情绪低落无端忧愁也会导致肺结核

这派的代表,就是mr深水非常喜欢的中医大师,隋代的巢元方

mr深水喜欢的是巢元方,是因为其建立了中医历史上第一套“标准教材”,这对于唐宋时期朝廷能建立其官治医疗卫生系统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

但这并不是说巢元方的认知就是对的,例如他在那本著名的《诸病源候论》对肺结核的病因是这样描述的:

“七伤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伤是也。惟过于思者,寝成痨瘵”

巢元方认为“思念成疾+睡觉”导致的肺结核

因为《诸病源候论》是此后唐宋时期国家“中医执业资格考试”的官方指定教材,所以后世很多中医就有样学样,将这套认知学了去

最典型的就是清单的沈金鳌,这哥们儿写的《杂病源流犀烛》堪称中医在那个年代最好的内科学著作

但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内科著作,其对肺结核的认知几乎照搬了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

“思虑过度,郁热熏蒸胸中,因而生热,而成痨瘵”

不能说完全照搬,起码沈金鳌还进一步解释了“思虑”到“患病”的中间过程,算的上给巢元方做了“补完”

痨虫派

开头说了《黄帝内经》对肺结核的病因有“内外虚”之说,其中“外虚”指的是一种叫“痨虫”的东西侵入人体导致肺结核

但黄内并没有对“痨虫”有更多解释,在这方面“成绩斐然”的当属晚清著名中医——吴澄

吴澄其实是“纵欲派”的后人,他依然相信肺结核是因为啪啪啪过多所导致,他认为肺结核之所以病情严重,是因为:

“阳虚好色愈甚”

算得上是给“纵欲派”做了“补完”,但吴澄干的“最漂亮”的一件事,是他用其瑰奇的想象力+神奇的绘画功底,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中医眼中“痨虫”的“真实模样”

“痨虫”长这样

当然也有人为中医“洗白”,说“痨虫派”正好证明了中医早已知晓“结核杆菌”的存在,只不过在绘制“痨虫”的时候中医有些夸张所致

那么“痨虫”真就是“结核杆菌”吗?

显然不是,因为中医自己就“痨虫”的成因又给出了一套“解释”,而且又又又一次出现了“同虫异论”情况,对同一种“痨虫”,不同中医又给出了不同解释,我们简单梳理几个

明代中医方隅认为“痨虫”是“气化”而来:

“虫因气化,气聚则生,气热则长,气衰则胜,气去则出四”

明代中医刘渊然认为“痨虫”源于心脏受损所导致:

“传尸痨瘵皆心受病,气血凝,故有成虫”

清代唐宗海则认为“痨虫”由淤血所致:

“痨虫之生,由瘀血所化”

显然“痨虫”的这些“特性”都和“结核杆菌”八竿子打不着,完全就是中医的臆想

而且即便是臆想,大家都臆想不到一起去(这不废话嘛)。“痨虫到底怎么来的”都打不成统一,更何况“肺痨”呢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

历史上中医对病因的认知基本都源自自己的师承履历,大家都在自己的派系中,用师傅传授下来的知识来“自以为是”的解释“肺结核”

这个“解释”过程既无验证也无比对更无反思,除了逻辑自恰外没有任何客观、严谨、理性可言

即便是像《黄帝内经》这样被奉为中医圭臬的经典,其对肺结核的认知依然基于“传统中华哲理思维”,而无半点临床实践

一种病大家想的不是如何将其充分解构搞清楚来龙去脉,而是热衷表现我中医有多么强的“解释能力”和“想象力”

“自以为是的态度”+“低水平认知”的结果就是:

中医拥有了一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理论体系,但在2000年前治不了的病2000年后还是不能治,临床水平毫无进步

中医所谓“理论秒天下,临床值五块”,就是这么来的

1 阅读:34
评论列表
  • 2024-08-15 23:15

    盲猜编者是几位出自中医学院、博士级、精通中医史、深知中医之弊、不同流之志士[点赞]。

  • 2024-08-17 08:11

    中医把病的产生,发展,变化说的很明确,用现代医学谬论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