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功通过“综治中心调解+司法确认”双驱动模式,化解了一起建设工程劳务合同纠纷。这是琼中县通过该模式高效解决的首例案件。
据了解,2024年12月,海南某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将承接的海南热科农旅公司某项目混凝土浇筑劳务部分发包给海南某劳务公司(以下简称劳务公司)。施工过程中,因劳务公司未按要求整改,工程公司于2025年1月向其开出2万元罚款单,现场负责人宁某签字确认。随后,宁某向琼中县综治中心反映,认为罚款不合理且工程公司拖欠劳务公司工程尾款6万余元,请求调解。
县综治中心迅速行动,联合县法院、县司法局及属地中平镇政府组成专门调解团队。团队以双方签订的《施工劳务合同》为基础,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调解,有效缓和了双方对立情绪。调解中,劳务公司代表宁某承认了施工问题,但表示无力支付罚款。工程公司方面则同意支付尾款,但需扣除因施工瑕疵导致楼面漏水产生的1.5万元修缮费用。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劳务公司开出发票后3个工作日内,工程公司向其支付工程尾款3万元整。为确保协议效力,双方立即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目前,该调解协议已获得琼中县法院的司法确认裁定书,具备强制执行力。据了解,劳务公司于调解当天就开具了发票,工程公司也已按照约定支付了3万元工程尾款。
此案的成功化解,是琼中县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整合综治力量与司法资源形成矛盾化解合力的生动实践。
“县综治中心前端快速响应,联动多方力量就地调解,高效便捷。”琼中法院参与案件调解的法官宋迎华告诉记者:“后端赋予调解协议法律强制力,彻底解决双方后顾之忧,实现案结事了。”
宋迎华表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能动司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持续优化“综治+司法”双驱动模式,汇聚更强解纷合力,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法治时报全媒体记者李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