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肖威军再次回到安顺,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家门口竟多出一座公园!他没想到,曾经杂草丛生、道路狭窄的安顺经开区三合水库,仅一年时间就华丽变身。
肖威军并不知道,变身并非一蹴而就,实则源于安顺在海绵城市建设上的持续发力。
2022年5月,安顺市入选全国“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3年多来,安顺中心城区完成“一城五湖”拼图,建成五座“海绵”公园,不仅扮靓城市,更提升了抵御极端气候的韧性。
“一城五湖”是指虹山湖、娄湖、三合湖、杨湖、金牛湖。这五座位于安顺中心城区的湖泊,除虹山湖、娄湖以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另外三座湖都处于“沉睡”状态,或成为荒地、或周边杂草丛生。如今,五座湖有了统一的身份:“海绵”公园。
改造后的三合湖环湖步道
“变化真的太大了。”肖威军是江西人,他是一名“候鸟”,平时在江西生活,夏季来安顺避暑。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三合湖沿湖道路不通,且崎岖不平,道路两旁杂草丛生。而今年夏季再回安顺,公园大变样,每天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散步、游玩,比以前热闹多了。
三合水库于2024年初启动“海绵化”改造,内容涉及3公里环湖步道、四季生态植物景观带、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设施,以及浮岛等水质净化设施,同时还建有小广场、儿童戏水区域、公厕等基础设施。改造于2024年底完工。
3年多来,安顺还完成了虹山湖、娄湖、杨湖、金牛湖的“海绵化”改造,形成了五大“海绵”公园。
肉眼可见的变化是“颜值”。
今年5月,位于虹山湖上游——金牛湖调蓄公园刚一开放,便刷爆朋友圈。成片的紫色马鞭草盛放似海,花道蜿蜒而行,市民、游客三五成群拍照、放风筝——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泥泞闭塞、散发异味的小水塘。
改造后,金牛湖不仅扩容水域,还打造了滨水栈道、艺术广场、生态桥梁等多功能设施,犹如一处“小而精”的城市绿洲。
金牛湖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杨湖。过去,这里除了一些钓鱼爱好者之外,几乎无人光顾。而改造之后焕然一新,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不少市民还选择在此拍摄结婚照。
五大湖泊看得见的改变是“颜值”,看不见的改变则是城市“韧性”的提升。
在三合湖,植草沟、旱溪、雨水花园、透水铺砖、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随处可见。其中仅下沉式绿地面积就达到8000平方米,当暴雨来袭时,这些海绵设施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对雨水进行滞留、渗透和净化,有效减缓地表径流,提升城市排涝与生态修复能力。
同时,该湖采用了“生态循环抽水系统”,将底层死水引流至湿地净化带,经净化后回流湖区,实现“死水变活水”,不断完成小生态闭环。
在虹山湖、杨湖等其他湖区,类似的海绵设施已成为“标配”,这也最终成为城市的“底气”:更能应对暴雨,更懂生态节奏,也更照顾人的感受。
“五个公园就像五块大海绵。”安顺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个公园总面积超过200公顷,不仅增加了雨水调蓄空间,也提升了水质。金牛湖、杨湖等还实现了“反哺功能”,能在旱季为其它湖泊补水或用于市政浇洒,缓解城市整体缺水问题。
这些“看不见”的工程,构成了安顺海绵城市的技术底座,是城市应对极端天气、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体现。
随着五个公园建成,不仅市民、游客拥有了更多“慢生活”空间,城市的整体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合湖海绵设施随处可见
“安顺这个城市,我越来越喜欢了。”来自四川的游客李斌说,城区虽不大,但湖泊多、绿意浓,特别适合夏天避暑,“哪怕不去景区,随便一逛都是风景。”
记者走访中发现,公园的建成,再加上夏季凉爽的气候,也吸引着像肖威军、李斌这样的“候鸟”长期停留在安顺。以杨湖为例,周边杨湖山水、杨湖壹品、杨湖豪庭等以“杨湖”命名的楼盘纷纷涌现,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买房避暑。
经过多年海绵城市建设,安顺有效保障了水安全、改善了水环境、修复了水生态、涵养了水资源,流域生态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更加美化,老百姓生活愈发“诗情画意”。
下一步,安顺市将继续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