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关于开会的一些有趣现象,会心一笑

诗妙魔方 2024-07-22 00:28:29

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我算是见证了无数会场的风云变幻。开会,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活动,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官场现形记”。

今天,不妨就让我来八卦一下,说说体制内开会的一些有趣现象,保证让你大开眼界,也许还能会心一笑。

一、会议的“繁衍”能力超乎想象

咱们先说说会议的“繁衍”能力。你是不是也常常觉得,明明一个会就能解决的问题,偏偏要开出一连串的会?大会套小会,小会生微会,微会再孵化出无数“临时动议”“紧急碰头”。

举个例子,某个单位为了讨论一个项目的推进方案,先开了一个启动会,然后是方案讨论会,接着是方案修改会,最后还有方案确认会。

每个会都少不了领导讲话、部门汇报、专家点评,一套流程走下来,半个月过去了,项目还在原地踏步。

二、“重要人物”迟到早退的定律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职位高、头衔响的人物,总是开会迟到早退的“常客”?

他们仿佛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能让会议在他们到来之前显得无关紧要,在他们离去之后立刻失去意义。

我就经历过这么一次,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总结会,大领导迟迟未到。大家伙儿干坐着,茶水都换了好几轮,终于等到领导到场。

结果,领导开场白一讲,说了个“原则上同意”,然后就匆匆离去,留下一屋子人面面相觑咱们开会到底是为了讨论问题,还是为了等领导“原则上同意”?

三、会议中的“沉默的大多数”

开会时,还有一种现象特别有趣,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你会发现,无论会议的主题多么重要,无论讨论多么激烈,总有一部分人选择沉默。他们或是低头玩手机,或是眼神放空,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我曾经尝试过打破这种沉默,鼓励大家发言。结果,要么是得到一些无关痛痒的回应,要么是引来一阵尴尬的沉默。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在体制内,沉默也是一种“Z治正确”。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四、会议纪要的“魔幻现实主义”

会议纪要,是记录会议内容、明确工作方向的重要文件。但在体制内,它却常常变成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物。

明明会上大家争得面红耳赤,会议纪要上却是一片和谐;明明有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会议纪要上却只字未提。

我就亲眼见过这么一份会议纪要,把一场激烈的讨论会记录成了一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所有分歧、所有争议,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感慨。

体制内的会议,有时候就像是一场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说着台词,走着过场。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我们的会议能够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多一些实效,少一些形式。

毕竟,开会不是为了开会,而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