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个冬天的早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书,让越剧名伶董柯娣陷入了人生低谷。
2019年年底,这位曾经的"金嗓子"因为100万的债务纠纷,被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60岁的她,从台上光鲜亮丽的越剧名家,沦为了生活中的"老赖"。
这位给观众带来无数感动的艺术家,如今却因为儿子的债务问题陷入困境。作为担保人的她,面对无法偿还的巨额借款,与丈夫、儿子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家庭纷争的阴云,笼罩在这个刚步入老年的艺术家头上。
你可能会问,董柯娣是谁?她可不是一般的戏曲演员。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是响当当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她那高亢挺拔的唱腔,让她被誉为越剧界的"金嗓子"。
说起她的辉煌,可不是一般的耀眼。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与何赛飞、方雪雯、何英、茅威涛并称"小百花越剧团五朵金花",这样的履历,在越剧界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了。
从象山越剧团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她主演过《打銮驾》《天问》《五女拜寿》《二堂放子》《汉宫怨》《赵氏孤儿》等众多经典剧目。
那些精湛的表演,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戏迷。
但谁又能想到,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越剧名伶,会在花甲之年遭遇如此难堪的处境?站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她,却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了债务的泥潭。
这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大戏,有时候比舞台上的剧情更让人唏嘘。
这一跌宕起伏的人生转折,不仅考验着一位艺术家的坚韧,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但正如她在舞台上演绎过的无数角色那样,人生的大幕永远不会就此落下,新的篇章还在继续。
说起董柯娣最辉煌的时刻,就不得不提1983年的《五女拜寿》。这部戏不仅是浙江小百花剧团的开山之作,更是董柯娣演艺生涯中最闪耀的明珠。
这部由著名戏曲作家顾锡东执笔的作品,讲述了明朝户部侍郎杨继康的动人故事。从显赫的朝廷命官到街头乞讨的落魄者,董柯娣饰演的杨继康命运跌宕,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
特别是那场雪天乞讨的戏码,至今被戏迷津津乐道。当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舞台上飘着鹅毛大雪,董柯娣饰演的杨继康蓬头垢面,踉踉跄跄,她那字字带泪的唱腔,瞬间击中了观众的泪点。
有意思的是,当时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台下的观众被演出深深打动,居然有人情不自禁地掏出钱包,往舞台上扔钱!小百花越剧团的老团长胡梦桥曾说:"董柯娣演活了杨继康,台下观众的眼泪能用脸盆装。
这部戏的轰动效应,很快引起了电影界的注意。198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把《五女拜寿》搬上大银幕。董柯娣继续出演杨继康,与何赛飞、方雪雯、何英、茅威涛这些实力派演员同台飙戏。
这个阵容,在当时可以说是越剧界的"最强天团"了。
电影《五女拜寿》全国公映后,好评如潮。1985年,这部作品一举斩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董柯娣等人的名声也随之传遍大江南北,"小百花五朵金花"的美誉由此诞生。
这份成功不仅让董柯娣在国内声名鹊起,更让她有机会走向国际舞台。随后的岁月里,她多次随团赴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欧洲等地演出,把越剧艺术的魅力带向世界。
《五女拜寿》的成功,不仅是董柯娣个人的艺术巅峰,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让我们看到,优秀的艺术作品和真挚的表演,能够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
看似不经意的一次演出,却成就了一位越剧名伶的传奇。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董柯娣人生中最耀眼的高光时刻。
说起董柯娣的戏剧之路,还真是充满戏剧性。19岁那年,她在报纸上看到象山越剧团招演员的消息,内心为之一振。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19岁才开始学戏,确实有点晚了。
但天赋这种事,真就是老天爷赏饭吃。董柯娣身材高挑,眼睛明亮,鼻梁高挺,声音更是出众。这样的好条件,让考官们一眼就相中了她。
就这样,一周后,董柯娣就收到了录取通知,开启了她的越剧生涯。
刚进剧团时,领导看她条件不错,安排她演小生。那时的董柯娣,心里美滋滋的。毕竟在越剧里,小生可是核心角色,是那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形象。
可好景不长,半年后的一天,团里来了个晴天霹雳:让她改唱老生。这可把年轻的董柯娣给愁坏了。你想啊,一个花季少女,本来演的是风流倜傥的美男子,突然要她带着胡子,装出一副沉稳老成的样子,这落差也太大了。
"我当时就觉得特别委屈,经常躲在宿舍里哭鼻子。"董柯娣后来回忆说。但指导老师一次次跟她讲,老生戏路宽广,艺术生命更长久。
转机出现在1982年。那一年,董柯娣主演了《天问》,在剧中饰演屈原。她那高亢的唱腔,正气凛然的气质,把屈原的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演绎得入木三分。
这一演出,直接让她拿下了"小百花优秀奖"。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同年秋天,她还拜到了"越剧老生泰斗"张桂凤的门下。张桂凤是"越剧十姐妹"之一,开创了激昂奔放的张派艺术。
在这位名师的调教下,董柯娣的表演功力突飞猛进。
现在回头看,当初被迫改唱老生,反而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们总说,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对董柯娣来说,这代价就是和亲人聚少离多的遗憾。说起最戳心的往事,要数1992年那场《西厢记》的排练。
那年,董柯娣刚在杭州生下儿子。做母亲的都知道,孩子三个月正是最需要母乳的时候。但为了不耽误排练,她不得不给刚满三个月的儿子断奶,把孩子送回象山老家,交给婆婆照顾。
"当时《西厢记》正排得紧,我在剧中反串崔夫人。"董柯娣后来说起这段经历,眼里总是闪着泪光。一个刚当妈的女人,不得不在艺术和母职之间做出选择,这种煎熬,外人很难体会。
最让她心疼的是,由于长期在外演出,常常大半年才能见儿子一面。每次回家,儿子都会怯生生地躲在奶奶身后,叫她一声"阿姨"。
听到这声"阿姨",董柯娣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
"阿姨"这两个字,道尽了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辛酸。台上光鲜亮丽的崔夫人,台下却连自己的儿子都认不出她是妈妈。
这样的场景,一次次地在董柯娣的生活中重演。
对于董柯娣来说,戏曲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为了这份热爱,她不得不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艰难的取舍。
这种选择,或许就是很多艺术家的宿命。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十年功背后,还有多少像董柯娣这样的艺术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就在董柯娣陷入债务困境、家庭矛盾的低谷时,艺术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2022年5月2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董柯娣当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仿佛是对她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越剧艺术的最好褒奖。从1960年出生在浙江象山那个爱看戏的小女孩,到如今64岁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越剧名伶,董柯娣用半生的岁月,诠释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年过花甲,她依然没有停下脚步。2012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重排原声版《西厢记》,董柯娣带着团队在北京、杭州、深圳巡演,再次证明了老戏骨的实力。
即便到了2024年,64岁的她仍在为越剧艺术奔波。
人们常说,艺术是最好的解药。在董柯娣最困难的时候,正是这份对越剧的执着和热爱,支撑着她一步步走出困境。
从当初19岁初入戏班时的懵懂少女,到如今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生活总会给我们惊喜。
如今的董柯娣,就像她演过的那些角色一样,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始终不改本色。这不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吗?它能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刻看到希望,在最低谷的时候重获力量。
愿董柯娣往后的岁月里,能够继续在她热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更多的观众带来感动,为中国的越剧艺术留下更多精彩的篇章。